首頁

西方哲學史 - 272 / 341
西洋哲學類 / 羅素 / 本書目錄
  

西方哲學史

第272頁 / 共341頁。

 大小:

 第272頁

朗讀:

上述各理論中,第四種理論承認有誰也不感知的事件,這理論也能用乏力的議論為它辯護。可以主張因果性是先驗知道的,假如不存在未被感知的事件,無從有因果律。與此相反,可以強調因果性不是先驗的,凡是能夠觀察到的不管什麼規律性,必定和知覺對象關聯着。看來,好像凡是有理由相信的不管什麼物理學定律,都可以借知覺對象表述出來。這種表述也許古怪而繁複,也許欠缺直到最近人們仍認為物理定律應有的特徵——連續性,然而總不好說做不到。

我的結論是,以上講的四種理論哪一種也沒有先驗的缺點。然而,卻可能有人說一切真理都是實用主義的,這四種理論並沒有實用主義上的差別。假若此話有理,我們就能夠採納個人所好的隨便哪個理論,各理論之間的差別不過是語言上的差別。我無法接受這個意見;但這也是後文討論的問題。


  

尚待考問一下,是否能給「心」和「物質」二詞規定什麼意義。人人知道,「心」是唯心論者以為舍此無它的東西,「物質」是唯物論者也以為如此的東西。我想讀者還知道唯心論者是善良人,唯物論者是惡人。但或許除此以外還有的可說。

我個人給「物質」下的定義也許似乎不圓滿。我願意把「物質」定義成滿足物理學方程的那種東西。也可能並沒有什麼東西滿足這種方程;假若那樣,不是物理學錯了,便是「物質」概唸錯了。如果我們擯棄掉實體,「物質」就得是邏輯結構了。至于它能不能是由事件(一部分是可以推斷的)所組成的什麼結構,這是個難問題,然而決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至于「心」,當排除掉實體之後,「心」必定是種種事件所成的某種集團或結構。這種集團的劃分必定是由我們願意稱作「心的」那類現象所特有的某種關係完成的。我們不妨拿記憶當作典型的關係。我們或許可以把「心的」事件定義成進行記憶的事件或被記憶的事件——固然這未免有些過于簡單化。於是某已知的心的事件所隷屬的「心」,就是借記憶鎖鏈向後或向前與這已知事件聯接起來的那些事件的集團。

按上述定義可知一個「心」和一塊物質各都是事件集團。

沒有理由說一切事件都會屬於這類或那類事件集團,而且也沒有理由說某些事件不會同屬這兩個集團;因此,某些事件可以既不是心的,也不是物質的,而另一些事件可以既是心的,又是物質的。關於這一點,只有詳細的經驗上的考察能夠下決斷。

第十七章

休謨

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76)是哲學家當中一個最重要的人物,因為他把洛克和貝克萊的經驗主義哲學發展到了它的邏輯終局,由於把這種哲學作得自相一致,使它成了難以相信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講,他代表着一條死衚衕:沿他的方向,不可能再往前進。自從他著書以來,反駁他一向是形而上學家中間的一種時興消遣。在我來說,我覺得他們的反駁沒有一點是足以讓人信服的;然而,我還是不得不希望能夠發現比休謨的體繫懷疑主義品味較差的什麼體系才好。

休謨的主要哲學著作《人性論》(Treatise of HumanNa ture)是1734年到1737年間,他在法國居住的時候寫的。前兩捲出版于1739年,第三捲出版于1740年。當時他很年輕,還不到三十歲;他沒有名氣,而且他的各種結論又是几乎一切學派都會不歡迎的那種結論。他期待着猛烈的攻擊,打算用堂堂的反駁來迎擊。殊不料誰也不注意這本書;如他自己說的,「它從印刷機死產下來。」他接著說:「但是,我因為天生就性情快活樂天,不久便從這個打擊下恢復過來。」他致力散文的寫作,在1741年出版了第一集散文。1744年,他企圖在愛丁堡大學得到一個教授職位未成;在這方面既然失敗,他先作了某個狂人的家庭教師,後來當上一位將軍的秘書。他有這些保證書壯了心氣,再度大膽投身于哲學。他略去《人性論》裡的精華部分以及他的結論的大多數根據,簡縮了這本書,結果便是《人類理智研究》(Inquiryin to Human Under stunding)一書,該書長時期內比《人性論》著名得多。把康德從「獨斷的睡夢」中喚醒過來的就是這本書;康德好像並不知道《人性論》。

休謨還寫了一本《自然宗教對話錄》(Dialogues Concern ing Natural Religion),他在生前未予發表。按照他的指示,這書在1779年作為遺著出版。他寫的《論奇蹟》(Essay onMira cles)成了名作,裡面主張奇蹟這類事件決不會有適當的歷史證據。


  

1755年和以後若干年間出版的他的《英國史》,熱中證明托利黨員勝過輝格黨員,蘇格蘭人優於英格蘭人;他不認為對歷史值得採取哲學式的超然態度。1763年他訪問巴黎,很受philosophes(哲人們)器重。不幸,他和盧梭結下友誼,和他發生了著名的口角。休謨倒表現得忍讓可佩,但是患有被害妄想狂的盧梭堅持跟他一刀兩斷。

休謨曾在一篇自擬的訃聞即如他所稱的「誄詞」裡,敘述自己的性格:「我這個人秉質溫和,會剋制脾氣,性情開朗,樂交遊而愉快;可以有眷愛,但几乎不能存仇恨;在我的一切情感上都非常有節度。即便我的主情——我的文名欲,也從來沒使我的脾氣變乖戾,儘管我經常失望。」所有這些話從我們對他所知的一切事情都得到了印證。

休謨的《人性論》分為三卷,各討論理智、情感和道德。

他的學說中新穎重要的東西在第一卷裡,所以下面我僅限于談第一卷。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