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哲學史 - 168 / 341
西洋哲學類 / 羅素 / 本書目錄
  

西方哲學史

第168頁 / 共341頁。

 大小:

 第168頁

朗讀:

異教徒改宗對教會影響的增長是很重要的。在公元四世紀末葉之前烏勒斐拉斯或烏勒斐拉已使哥特人改了宗,——但不幸,他們改信了,為凡達爾人所信仰的阿利烏斯教派。然而,在狄奧都利剋死後,哥特人卻逐漸地改信了天主教:西哥特人的王,有如我們所見,在格雷高裡期間採用了正統教派的信仰。弗蘭克人從克洛維斯時代起就改信了天主教。愛爾蘭人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前經聖帕垂克勸化也改了教。帕垂克是一個薩摩塞特郡的鄉紳,他從公元432年起到461年死去時為止一直住在他們中間。愛爾蘭人相繼在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作了很多佈道工作。在這些工作中最偉大的傳教士是聖科倫巴;再有便是關於復活節的日期和其他重要問題曾給教皇格雷高裡寫過長信的科倫班。除去諾桑布利亞以外,格雷高裡特別注意到英格蘭的改宗。人人知道他在未當教皇之前,如何在羅馬奴隷市上見到兩個金髮藍珠的男孩。當有人告訴他這兩個男孩是盎格魯人時,他立即回答說,「不,是安琪兒。」在他就任教皇以後,他派聖奧古斯丁前往肯特勸化他們。關於這次布教他給奧古斯丁,給盎格魯王愛狄爾伯特和其他人士寫過許多信。他下令禁止毀壞英格蘭的異教廟宇,但卻指令毀去其中的偶像並把廟宇奉獻給上帝作為教堂之用。聖奧古斯丁向教皇請示過一些問題,諸如堂表兄弟姐妹之間可否結婚,夜間行過房事的夫婦可否進入教堂(格雷高裡說,可以,倘使他們已經洗淨),等等。這次佈道據我們所知是成功的,而這也正成為我們直至今日仍為基督徒的原因。我們目前所考察的這一段時期,具有以下的特徵:當代的偉人雖較其他時代中的偉人遜色,但他們對於未來的影響卻較為深遠。羅馬法、修道院制度和教廷長久而深遠的影響主要應歸功于查士丁尼、邊奈狄克特和格雷高裡三人。公元六世紀的人們雖不如他們的前人那樣文明,卻比以後四個世紀的人們文明遠甚,他們成功地創始了許多終於馴服了蠻族的制度。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上述三人中,有兩人出身于羅馬的貴族,而第三人則為羅馬皇帝。格雷高裡在某種正確的意義上來說,是最後的一個羅馬人了。他那命令人的語氣雖為其職務所使然,卻在羅馬貴族的自負中有其本能的根源。在他以後,羅馬城許多年代未曾產生過偉人。但就在羅馬城的衰落期,它卻成功地束縛了征服者的靈魂:他們對於彼得聖座所感到的崇敬正是出於他們對凱撒寶座的畏懼。在東方,歷史的進程是不同的。穆罕默德誕生的那年,正是格雷高裡年近三十歲的時候。

第二篇 經院哲學家


  

第七章

黑暗時期中的羅馬教皇制

自從大格雷高裡到賽爾維斯特二世的四百年間,教皇制經歷了許多次驚人的變遷。它曾不時隷屬於希臘的諸皇帝;或有時隷屬於西方的諸皇帝;並在其他時期更隷屬於當地的羅馬貴族:雖然如此,公元八世紀和九世紀中,一些精明強幹的教皇卻乘機建立了教皇權力的傳統。從公元600年起到1000年這一段時期,對於瞭解中世紀教會,以及它與國家的關係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教皇擺脫希臘皇帝獲得了獨立,這與其歸功於他們自己的努力,毋寧歸功于倫巴底人的武力——當然,教皇們對此是不存任何感謝之意的。希臘教會在很大程度上一直隷屬於皇帝,皇帝認為既有資格決定信仰問題,又有任免主教以至大主教的權限。修道僧也曾努力爭取擺脫皇帝而獨立,為此他們曾不時地站在教皇的一方。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們,雖然情願歸順于皇帝,但他們卻絶不承認自己在任何程度上隷屬於教皇的權力之下。皇帝為了抵抗意大利境內的蠻族,不時需要教皇的援助,這時他對教皇的態度恆比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對教皇的態度還要友好。


  
拜占庭被倫巴底人戰敗以後,教皇們深恐自己亦將被這些強悍的蠻族所征服是不無理由的。他們藉著與法蘭克人結盟而解除了這一畏懼。當時法蘭克人在查理曼領導下已征服了意大利和德意志。這一同盟產生了神聖羅馬帝國,——該帝國曾有一個以教皇和皇帝之間的協調為前提的憲章。加洛林王朝迅速地衰頽了。教皇首先從其衰頽中獲得了利益,公元九世紀末葉,尼古拉一世將教皇的權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當時國內普遍的無政府狀態導致了羅馬貴族的實際獨立,公元十世紀時,他們控制了羅馬教廷並帶來了極其不幸的結局。教廷及一般教會,如何通過一次偉大的改革運動,從而擺脫了對封建貴族的隷屬即將成為後面一章中的主題。

公元七世紀時,羅馬仍處于諸皇帝的武力統治之下,那時的教皇們若不順從即須遭難。有些教皇,例如;霍諾留斯竟至順從了異端觀點;另外一些教皇,如:馬丁一世終因反抗而遭到皇帝的囚禁。公元685年到752年間的大多數教皇均系敘利亞人或希臘人。由於倫巴底人越來越多地兼併了意大利,拜占庭的勢力遂日趨于衰頽。皇帝伊掃利安人列奧,于公元726年頒佈了聖像破除令,對此不僅整個西方,就連東方的大多數人士也都認為是異端。教皇們強烈地和卓有成效地反對了這一禁令;公元787年在女皇伊琳(最初為攝政者)治下,東羅馬帝國廢棄了聖像破除令異端。然而,與此同時西方發生的一些事件,卻永遠終止了拜占庭對羅馬教廷的控制。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