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卡內基的經商之道 - 18 / 110
企業管理類 / 卡內基 / 本書目錄
  

卡內基的經商之道

第18頁 / 共110頁。

 大小:

 第18頁

朗讀:

層遞型反問。如《追求》雜誌的內容介紹:「人人都有追求,人人都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在何處?真善美在哪裡?怎麼追求到?追求雜誌將為您導航。」

在經營活動中,得體的問話不僅僅要靠聰明的頭腦,而且還需要高明的口才。


  

據傳在某國的教堂內,有一天,一位教士在做禮拜時,忽然熬不住煙癮,便問他的上司:「我祈禱時可以抽菸嗎?」結果,遭到了上司的呵斥。其後又有位教士,也發了煙癮,卻換了一種口氣問道:「我吸煙時可以祈禱嗎?」上司竟莞爾一笑,答應了他的請求。

可見,問話需要口才。利害場合,問話問得巧,可以佔有優勢。

在會議上我們經常聽到主持者這樣發問:「不知各位對此有何高見?」雖然從表面上看,這樣的問話比較客氣,但效果不好。因為,誰敢肯定自己的見解就高人一着呢?就算是高見,誰又好意思先開口呢?其實,不妨問:「各位有什麼想法呢?」

一對摯友,可以互相詢問:「你工資多少?」「談戀愛了嗎?」

然而,小伙子決不可向初見面的女友提出類似的問題。如果不分聽者的身份受到的效果大家可想而知。

提問是否唐突,也是不可忽視的。假如在大庭廣眾之下問對方:「你有什麼理由可說?」「你遲到一小時,上哪兒混去了?」如此唐突的問法,令人難以下台,人家一定會不高興的。

經營者在談判中,要巧妙地用問話來「抓」住對方,使生意做成功。那麼,怎樣才能問得巧?首先要選擇恰當的提問形式。提問形式有多種:

限制型提問。這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提問技巧,它能幫助提問者獲得較為理想的回答,減少被提問者說出拒絶的或提問者不願意接受的回答。

據說,香港一般茶室在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時放個鷄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時必問一句:「要不要放鷄蛋?」心理學家建議,侍者不要問「要不要放鷄蛋」,而要問:「放一個還是兩個鷄蛋?」這樣提問就縮小了對方的選擇範圍。這種問話,顯然可以多作鷄蛋的生意。

選擇型提問。這種提問方式多用於朋友之間,同時也表明提問者並不在乎對方抉擇。如,你的朋友來你家作客,你留他吃飯,但不知他的口味,於是問他:“今天咱們吃什麼?

鯽魚還是帶魚?”

婉轉型提問。這種提問的意圖是為了避免對方拒絶而出現尷尬局面。例如,一個小伙子愛上了一個姑娘,但他並不知道姑娘是否愛他,此話又不能直說,於是他試探地問:「我可以陪你走走嗎?」如女方不願交往,她的拒絶也不會使雙方難堪。

協商型提問。如果你要別人按照你的意圖去做事,應該用商量的口吻向對方提出。如你要秘書起草一份檔案,把意圖講清之後,應該問一問:「你看這樣寫是否妥當?」

提問要講究方式,以提高提問水平。

下面所講的就是在交際場合進行提問的藝術卡耐基認為,經營者在交流中,一定要掌握提問的藝術,它是經營成功的關鍵。。提問藝術有以下幾個特點:

廣泛性。由於對方可以任意提出問題,特別是記者興趣更廣泛,大至轟動全球的國際事件,小到你的生活隱私,都可能成為他們的話題。

隨機性。由於事先不知道對方將提出什麼具體問題,很難對自己的發言作系統周密的策劃。臨場提問往往很突然,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來,且問題帶有跳躍性,只能隨時思考,恰到好處地作出回答。如果反應遲鈍,就會產生不良後果。

卡耐基認為在經營中,如何答問是一門學問。要注意聽清楚所問的問題,準確理解題義。如果你抓不住問題的實質,就會出現答非所問的錯誤。經營中答問的技巧很多,下面舉幾例:

無效回答。即用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話去做非實質性的回答。

「喂,今晚你要到哪兒去,有什麼秘事呀?」

「沒什麼事。」(知趣者聽到後即會打住)

「喂,聽說小張又換了對象?」

「不清楚。」(好事者無可奈何)

「無效回答」並非真正全無效果,它可分為有效性無效回答和純無效回答。


  

所謂有效性無效回答,即表面上看沒有直接回答問題,實際上卻有很深的內涵,需要對方去領悟。

如在一次足球比賽中,馬拉多納無意識地手、頭並用,球進。裁判判此球有效。賽後,有人問馬拉多納,那個球到底是手球還是頭槌。馬拉多納說:「手球的一半是迪戈的,頭槌的一半是馬拉多納的。」

表面看來,馬拉多納的回答沒有明確答案,其實一細想就可以發現,馬拉多納事實上很含蓄地承認了那一球帶有手球的成分。

——卡耐基認為,在經營中,有時就應這樣含蓄地回答。

所謂純無效回答,即答話中找不到任何答案,要想到得答案,只有到別處尋覓。

一次,有位日本記者問陳毅:「中國的第三顆原子彈何時爆炸?」陳毅答:「中國爆炸了兩顆原子彈,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顆原子彈可能也要爆炸,何時爆炸,請你等着看公報好了。」

經營者有時就得避其鋒芒,巧妙答之。答非所問。對有些問題,要直避其鋒,以求回答得婉轉和得體。比如一位家長問老師:「我孩子成績怎麼樣?」

教師回答:「要是能抓緊點,他成績不會差。」顯而易見,這個學生成績不算好,但這位老師沒有真話實說,而是委婉地用對學生的希望作答,既避免家長丟面子,也避免有的家長遷怒于孩子。

再看下面的對話:

「上次借你錢我還了沒有?」

「沒關係。」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