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斜照江天一抹紅」,是一句景語,是當時「殘霞晚照」的寫實,也可藉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臉」,妙處于難以捉摸,耐人尋味。這句「斜照江天一抹紅」,其意同於李商隱《樂游原》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只不過色彩明快,而其意又言外罷了。
東坡的這首小令,倏忽來去,只用了隻言片語,卻達到了曲折含蓄,言盡而意雋的境界之美,實難得。
●阮郎歸·初夏 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
榴花開欲燃。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蘇軾詞作鑒賞
此詞採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上片寫靜美,而從聽覺入手,以聲響狀環境之寂,下片寫動美,卻從視覺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整首詞表現了初夏時節的閨閣生活,淡雅清新而又富於生活情趣。詞中以描寫手法為主,注意景物描寫、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上片首二句抓住蟬聲乍歇,「薰風」初起這一剎那的感覺,寫環境之美。詞人採用對比手法,明寫“咽新蟬,暗與蟬聲亂鳴時相比,使人明顯地感覺到沉靜。此處以棋聲烘托環境的幽靜。作者將四周的無聲無息渲染得淋漓盡致,使人由環境的靜寂體味到主人公的悠閒自得之情。
下片寫這個少女午夢醒來以後,盡情地領略和享受初夏時節的自然風光。「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又是另一番園池夏景。小荷初長成,小而嬌嫩,一陣細雨過去,輕風把荷葉翻轉;石榴花色本鮮紅,經雨一洗,更是紅得象火焰。
這生機,這秀色,大概使這位少女陶醉了,於是出現了又一個生動的場面:「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可以想見,此時此刻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這飛珠濺玉的水花一樣,喜悅,興奮,不能自持。
此詞景中含情,將眾多的景物以情緯之,故散而不亂,給人以整體感。作者善於抓住細微的心理感受並無形中將客觀環境的細微變化加以對比,通過景物描寫、環境描寫,構成一幅活潑自然的庭園野趣,並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單純、天真和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詞中的少女形象,與一般閨情詞中疏慵倦怠、孤悶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滿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機和青春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作品中活潑健康的少女形象,與初夏時節富有生氣的景物、環境,構成了一種和諧、清麗、靈動的情調,令人流連忘返。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詞作鑒賞
以豪放派著稱的蘇軾,也常有清新婉麗之作,這首《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就是這麼一首傑作。
「花褪殘紅青杏小」,既寫了衰亡,也寫了新生,殘紅褪盡,青杏初生,這本是自然界的新陳代謝,但讓人感到幾分悲涼。睹暮春景色,而抒傷春之情,是古詩詞中常有之意,但東坡卻從中超脫了。「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作者把視線離開枝頭,移向廣闊的空間,心情也隨之軒敝。燕子飛舞,綠水環抱著村上人家。
春意盎然,一掃起句的悲涼。用別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傷春與曠達兩種對立的心境化而為一,恐怕只有東坡可以從容為之。「燕子飛時」化用晏殊的「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點明時間是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與前後所寫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綿吹又少」,與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本應同屬一組,寫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作者沒有接連描寫,用「燕子」二句穿插,傷感的調子中注入疏朗的氣氛。絮飛花落,最易撩人愁緒。這一「又」字,表明詞人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
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見於言外。這是道地的婉約風格。相傳蘇軾謫居惠州時曾命妾婦朝雲歌此詞。朝雲歌喉將囀,卻已淚滿衣襟。
「牆裡鞦韆牆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說的那個「綠水人家」。由於綠水之內,環以高牆,所以牆外行人只能聽到牆內盪鞦韆人的笑聲,卻見不到芳蹤,所以說,「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不難想象,此刻發出笑聲的佳人正歡快地蕩着鞦韆。這裡用的是隱顯手法。
作者只寫佳人的笑聲,而把佳人的容貌與動作,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讀者隨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個牆裡少女盪鞦韆的歡樂場面。可以說,一堵圍牆,擋住了視線,卻擋不住青春的美,也擋不住人們對青春美的嚮往。這種寫法,可謂絶頂高明,用「隱」來激發想象,從而拓展了「顯」的意境。同樣是寫女性,蘇東坡一洗「花間派」的「綺怨」之風,情景生動而不流于艷,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輕,難能可貴。
從「牆裡鞦韆牆外道」直至結尾,詞意流走,一氣呵成。修辭上用的是「頂真格」,即過片第二句的句首「牆外」,緊接第一句句末的「牆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緊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滾滾向前,不可遏止。按詞律,《蝶戀花》本為雙疊,上下闋各四仄韻,字數相同,節奏相等。東坡此詞,前後感情色彩不同節奏有異,實是作者文思暢達,信筆直書,突破了詞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