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李隆基
道家奠靈簡,自昔仰神仙。真子今將命,蒼生福可傳。
江山尋故國,城郭信依然。二室遙相望,雲回洞裡天。
卷
3_
31【送道士薛季昌還山】
李隆基
洞府修真客,衡陽念舊居。將成金闕要,願奉玉清書。
雲路三天近,松溪萬籟虛。猶期傳秘訣,來往候仙輿。
卷
3_
32【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謁灊山仙祠】
李隆基
城闕天中近,蓬瀛海上遙。歸期千載鶴,春至一來朝。
採藥逢三秀,餐霞臥九霄。參同如有旨,金鼎待君燒。
卷
3_
33【春日出苑游矚(太子時作)】
李隆基
三陽麗景早芳辰,四序佳園物候新。梅花百樹障去路,
垂柳千條暗回津。鳥飛直為驚風葉,魚沒都由怯岸人。
惟願聖主南山壽,何愁不賞萬年春。
卷
3_
34【春晚宴兩相及禮官麗正殿學士探得風字】
李隆基
乾道運無窮,恆將人代工。陰陽調歷象,禮樂報玄穹。
介冑清荒外,衣冠佐域中。言談延國輔,詞賦引文雄。
野霽伊川綠,郊明鞏樹紅。冕旒多暇景,詩酒會春風。
卷
3_
35【首夏花萼樓觀群臣宴,寧王山亭回樓下又申之以賞樂
賦詩】
李隆基
今年通閏月,入夏展春輝。樓下風光晚,城隅宴賞歸。
九歌揚政要,六舞散朝衣。天喜時相合,人和事不違。
禮中推意厚,樂處感心微。別賞陽台樂,前旬暮雨飛。
卷
3_
36【同二相已下群官樂遊園宴】
李隆基
撰日岩廊暇,需雲宴樂初。萬方朝玉帛,千品會簪裾。
地入南山近,城分北斗余。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
帟幕看逾暗,歌鐘聽自虛。興闌歸騎轉,還奏弼違書。
卷
3_
37【集賢書院成,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得珍字】
李隆基
廣學開書院,崇儒引席珍。集賢招袞職,論道命台臣。
禮樂沿今古,文章革舊新。獻酬尊俎列,賓主位班陳。
節變雲初夏,時移氣尚春。所希光史冊,千載仰茲晨。
卷
3_
38【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台】
李隆基
紫府求賢士,清溪祖逸人。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
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
地道逾稽嶺,天台接海濱。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
卷
3_
39【早度蒲津關】
李隆基
鐘鼓嚴更曙,山河野望通。鳴鑾下蒲阪,飛旆入秦中。
地險關逾壯,天平鎮尚雄。春來津樹合,月落戍樓空。
馬色分朝景,鷄聲逐曉風。所希常道泰,非復候繻同。
卷
3_
40【途經華岳】
李隆基
飭駕去京邑,鳴鸞指洛川。循途經太華,回蹕暫周旋。
翠崿留斜影,懸岩冒夕煙。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
彷彿看高掌,依稀聽子先。終當銘歲月,從此記靈仙。
卷
3_
41【喜雪】
李隆基
日觀卜先征,時巡順物情。風行未備禮,雲密遽飄霙。
委樹寒花發,縈空落絮輕。朝如玉已會,庭似月猶明。
既睹膚先合,還欣尺有盈。登封何以報,因此謝功成。
卷
3_
42【幸鳳泉湯】
李隆基
西狩觀周俗,南山歷漢宮。薦鮮知路近,省斂覺年豐。
陰谷含神爨,湯泉養聖功。益齡仙井合,愈疾醴源通。
不重鳴岐鳳,誰矜陳寶雄。願將無限澤,沾沐眾心同。
卷
3_
43【南出雀鼠谷答張說】
李隆基
雷出應乾象,風行順國人。川途猶在晉,車馬漸歸秦。
背陝關山險,橫汾鼓吹頻。草依陽谷變,花待北岩春。
聞有鵷鸞客,清詞雅調新。求音思欲報,心跡竟難陳。
卷
3_
44【賜崔日知往潞州】
李隆基
潞國開新府,壺關寵舊林。妙旌循吏德,持悅庶氓心。
禮樂中朝貴,神明列郡欽。揚風非贈扇,易俗是張琴。
藩鎮謳謡滿,行宮雨露深。會書丞相策,先賜潁川金。
卷
3_
45【為趙法師別造精院過院賦詩】
李隆基
宗師心物外,為道運虛舟。不戀岩泉賞,來從宮禁游。
探玄知幾歲,習靜更宜秋。煙樹辨朝色,風湍聞夜流。
坐朝繁聽覽,尋勝在清幽。欲廣無為化,因茲庶可求。
卷
3_
46【端午】
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卷
3_
47【春中興慶宮酺宴】
李隆基
九達長安道,三陽別館春。還將聽朝暇,回作豫游晨。
不戰要荒服,無刑禮樂新。合酺覃土宇,歡宴接群臣。
玉斝飛千日,瓊筵薦八珍。舞衣雲曳影,歌扇月開輪。
伐鼓魚龍雜,撞鐘角牴陳。曲終酣興晚,須有醉歸人。
卷
3_
48【千秋節宴】
李隆基
蘭殿千秋節,稱名萬壽觴。風傳率土慶,日表繼天祥。
玉宇開花萼,宮縣動會昌。衣冠白鷺下,帟幕翠雲長。
獻遺成新俗,朝儀入舊章。月銜花綬鏡,露綴彩絲囊。
處處祠田祖,年年宴杖鄉。深思一德事,小獲萬人康。
卷
3_
49【左丞相說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東堂賜詩】
李隆基
赤帝收三傑,黃軒舉二臣。由來丞相重,分掌國之鈞。
我有握中璧,雙飛席上珍。子房推道要,仲子訝風神。
復輟台衡老,將為調護人。鵷鸞同拜日,車騎擁行塵。
樂聚南宮宴,觴連北斗醇。俾予成百揆,垂拱問彞倫。
卷
3_
50【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李隆基
清蹕度河陽,凝笳上太行。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
白霧埋陰壑,丹霞助曉光。澗泉含宿凍,山木帶余霜。
野老茅為屋,樵人薜作裳。宣風問耆艾,敦俗勸耕桑。
涼德慚先哲,徽猷慕昔皇。不因今展義,何以冒垂堂。
卷
3_
51【平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