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下 - 373 / 533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下

第373頁 / 共533頁。

 大小:

 第373頁

朗讀:

█麣 【亥集下】【鹿字部】 麣 【篇海】五咸切,音巖。山羊也。

█麐 【亥集下】【鹿字部】 麐 【唐韻】力珍切【集韻】離珍切,□同麟。【說文】牝麒也。【爾雅·釋獸】麐,麕身,牛尾,一角。【陸璣疏】麐,麕身牛尾馬足,黃色,圓蹄一角,端有肉。音中鐘呂,行中規矩,道必擇地,詳而後處,不履生蟲,不踐生草,羣居不侶,行不入陷阱,不罹羅綱,文章斌斌,王者至仁則出。


  

◆又【廣韻】【集韻】□良刃切,音吝。義同。 【六書正偽】從鹿,吝聲。俗用麟。大牝鹿也。今通用麟。

█麋 【亥集下】【鹿字部】 麋 【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旻悲切【正韻】忙皮切,□音眉。【說文】鹿屬。冬至解其角。【釋名】澤獸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沈牛□麋。【注】麋,似水牛。【爾雅·釋獸】麋牡麔,牝麎,其子□,其跡纏,絶有力狄。【疏】此釋麋之種類也。【周禮·天官·獸人】冬獻狼,夏獻麋。【注】狼膏聚,麋膏散,聚則溫,散則涼。

◆又犫麋,醜人也。【左思·魏都賦】犫麋之與子都。

◆又水草之交曰麋。【詩·小雅】居河之麋。【左傳·僖二十八年】楚子玉自為瓊弁玉纓未之服也。先戰,夢河神謂巳曰:畀余,余賜汝孟諸之麋。【注】麋,湄也。

◆又姓。蜀將東海麋竺。見【蜀志】。

◆又與眉同。【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鬚麋。

◆又與蘪通。【楚辭·九歌】秋蘭兮麋蕪。【注】麋蕪,芎藭名。考證:〔【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無鬚麋。〕 謹照原文無字上增面字。

█麛 【亥集下】【鹿字部】 麛 【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批切【正韻】緜兮切,□音迷。【說文】鹿子也。

◆又獸初生皆曰麛。【禮·曲禮】春田,士不取麛卵。【注】生乳之時,重傷其類。

◆又同麑。【禮·玉藻】麛裘青豻褎,絞衣以裼之。【論語】作麑。

█麚 【亥集下】【鹿字部】 麚 【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嘉。【說文】牡鹿,以夏至解角。【爾雅·釋獸】鹿,牡麚。【又】麔麚,短脰。【馬融·長笛賦】寒熊振頷,特麚□髟。考證:〔【馬融·長笛賦】寒熊振頷,特麚昏髟。〕 謹照原文昏改□。

█麝 【亥集下】【鹿字部】 麝 【唐韻】【集韻】【正韻】□神夜切,音射。【說文】麝如小麋,臍有香。一名射父。【爾雅·釋獸】麝父麕足。【字林】小鹿有香,其足似麞,故雲麕足。【字彙】獸如小麋,身有虎豹之文,臍有香,為人所迫,即自投高巖,舉爪剔出其香,就縶且死,猶拱四足保其臍。故象退齒,犀退角,麝退香,皆輒掩覆,知其珍也。

◆又【廣韻】【集韻】□食亦切,音射。義同。

█麀 【亥集下】【鹿字部】 麀 〔古文〕□【唐韻】【集韻】於虯切【韻會】於求切【正韻】於尤切,□音憂。【說文】牝鹿也。從牝省。【詩·小雅】麀鹿麌麌。

█麄 【亥集下】【鹿字部】 麄 【六書正偽】俗麤字。

█麅 【亥集下】【鹿字部】 麅 【集韻】蒲交切,音庖。麠屬。【字彙】與麃同。鹿屬。

█麏 【亥集下】【鹿字部】 麏 【廣韻】居筠切,音頵。鹿屬。

█□ 【亥集下】【鹿字部】 □ 【廣韻】同麚。牡鹿也。【中山王文木賦】□宗驥旅。

黍字部

█黎 【亥集下】【黍字部】 黎 【唐韻】【集韻】郞奚切【正韻】鄰溪切,□音犂。【說文】履黏也。作履黏以黍米。

◆又國名。在上黨東北殷侯國。【書·西伯戡黎釋文】黎,國名。

◆又【山海經】有牛黎之國。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魏郡黎陽縣。

◆又山名。【前漢·地理志】黎山在黎陽之南。

◆又水名。【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傳】合黎,水名。在流沙之東。

◆又玉名。【班固·西都賦】懸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玉篇】衆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孔疏】黎,衆也。

◆又【正韻】黑也。與黧同。【書·堯典蔡傳】黎,黑也。黎民,黑髮之人。【釋名】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


  
◆又與邌同。黎明,比明也。【史記·高帝紀】黎明圍宛城。【注】索隱曰:黎,猶比也。謂比至天明也。

◆又與瓈同。玻瓈。【本草】作頗黎。

◆又與蔾同。【左傳·襄二十五年】引易據于蒺蔾,作蒺黎。

◆又姓。黎侯國之後。

◆又人名。【書·堯典乃命羲和傳】重黎之後有羲氏和氏。

◆又【集韻】【韻會】□憐題切,音藜。

◆又【集韻】良脂切,音棃。義□同。

█黍 【亥集下】【黍字部】 黍 【唐韻】【集韻】舒呂切【韻會】【正韻】賞呂切,□音暑。【說文】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從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為酒,禾入水也。【字彙】粟屬。苗似蘆,高丈餘,穗黑色,實圓重,土宜高燥。【詩緝】黍有二種,黏者為秫,可以釀酒。不黏者為黍,如稻之有秔糯也。【爾雅翼】黍,大體似稷,故古人倂言黍稷,今人謂黍為黍穄。【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黍曰薌合。

◆又角黍。【續齊諧記】角黍,菰葉裹黏米為之,楚俗投汨羅水祠屈原。

◆又地名。【左傳·哀七年】宋人築五邑,一曰黍丘。【注】梁國下邑縣西南有黍丘亭。

◆又【史記·秦本紀】秦取韓負黍。

◆又弓名。【荀子·性惡篇】繁弱鉅黍,古之良弓。

◆又黃鳥,一名搏黍。

◆又蟲名。【爾雅·釋蟲】委黍。【注】□婦別名。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