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下 - 44 / 533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康熙字典 下

第44頁 / 共533頁。

█阸 【戌集中】【阜字部】 阸 【唐韻】於革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音戹。【說文】塞也。【廣韻】限也,礙也。【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秉其阸塞地利。

◆又【廣韻】危也,迫也。【前漢·元帝紀】百姓仍遭凶阸。


  

◆又【廣韻】【集韻】【正韻】□烏懈切,音□。【玉篇】險也,塞也。【廣韻】阻塞也。【史記·律書】後且擁兵阻阸。【前漢·諸侯王表】至虖阸□河洛之間。【注】應劭曰:阸者,狹也。

◆又【廣韻】阸嶭,山形。

◆又叶音鬱。【胡廣司隷校尉箴】大漢通變,崇弘□易。吞舟之綱,以濟難阸。 【玉篇】同隘。【集韻】同阨。互見阨隘二字注。

█阹 【戌集中】【阜字部】 阹 【唐韻】去魚切【集韻】【韻會】丘於切,□音祛。【說文】依山谷,為牛馬圈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江河為阹。【揚雄·長楊賦序】以罔為周阹。【注】李奇曰:阹,遮禽獸圍□也。【馬融·廣成頌】周阹環瀆。【注】因山谷遮禽獸曰阹。

◆又弩阹,漢宮名。【前漢·揚雄傳】近則洪厓旁皇,儲胥弩阹。 【玉篇】亦作□。

█阺 【戌集中】【阜字部】 阺 【唐韻】丁禮切【集韻】【韻會】典禮切,□音邸。【說文】秦謂陵阪曰阺。【後漢·□恂傳】復助嚻拒隴阺。【集韻】同坻。

◆又【揚雄·解嘲】嚮若阺隤。【注】師古曰:阺,丁禮切。巴蜀人名。山旁堆欲墮落曰阺。應劭以為天水隴阺,失之矣。○按說文引入氏字注,集韻仍之,□非。

◆又【玉篇】直梨切【集韻】□尼切,□音池。【玉篇】陵也,阪也,理也,下也。

◆又【集韻】丁計切,音帝。阪也。

█阻 【戌集中】【阜字部】 阻 【唐韻】側呂切【集韻】【韻會】【正韻】壯所切,□音俎。【說文】險也。【廣韻】隔也。【易·繫辭】德行恆□以知阻。【詩·秦風】遡洄從之,道阻且長。

◆又【商頌】罙入其阻。【周禮·夏官·司險】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釋名】山巇曰險,水隔曰阻。若泛言則山水通用。【集韻】同岨。

◆又【釋名】水出其後曰阻丘,此以水為險也。

◆又【爾雅·釋詁】阻,艱,難也。【書·舜典】黎民阻饑。

◆又止也。【讀書通】通作沮。【詩·小雅】亂庶遄沮。【禮·儒行】沮之以兵。【正字通】□與阻同。

◆又【左傳·隱四年】州籲阻兵而安忍。【注】阻,恃也。【史記·秦本紀】阻法度之威,以督責於下。

◆又【玉篇】疑也。

◆又【廣韻】憂也。

◆又與淹通。【史記·魯世家】勤勞阻疾。【注】徐廣曰:阻作淹。

◆又【廣韻】【集韻】□莊助切,音詛。【廣韻】馬阻蹄。【集韻】行不正也。本作跙。亦作□。

█阼 【戌集中】【阜字部】 阼 【廣韻】昨誤切【集韻】【韻會】存故切【正韻】靖故切,□音祚。【說文】主階也。【玉篇】阼階,東階,所以答酢賔客。【禮·曲禮】踐阼臨祭祀。【疏】阼,主人階,天子祭祀升阼階。【儀禮·公食大夫禮】無阼席。

◆又【集韻】叢租切,音徂。

◆又疾各切,音昨。義□同。

█阽 【戌集中】【阜字部】 阽 【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音鹽。【說文】壁危也。【玉篇】危也。【廣韻】臨危。【前漢·食貨志】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注】阽,音閻。

◆又丁念反。

◆又【集韻】都念切,音店。同墊。亦作埝。下也。【屈原·離騷】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前漢·文帝紀】或阽於死亡。【注】如淳曰:阽,近邊欲墮之意。服虔曰:阽,音反坫之坫。孟康曰:阽,音屋檐之檐。師古曰:服孟二音□通。

█阾 【戌集中】【阜字部】 阾 【玉篇】力井切【集韻】裡郢切,□音領。【玉篇】阪也。【廣韻】古文嶺字。注詳山部十四畫。

◆又【廣韻】【集韻】□郞丁切,音靈。【廣韻】阪名。【集韻】巓阾,阪名。通作軨。

█阿 【戌集中】【阜字部】 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何切,音娿。【爾雅·釋地】大陵曰阿。【玉篇】水岸也,邸也。【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傳】中阿,阿中也。


  
◆又【大雅】有卷者阿。

◆又【爾雅·釋地】偏高曰阿丘。【釋名】阿,荷也。如人擔荷物,一邊偏高也。【詩·鄘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又【玉篇】倚也。阿衡,商官名。【書·太甲】不惠于阿衡。【傳】阿,倚。衡,平。

◆又【史記·范睢傳】不離阿保之手。

◆又【倉公傳】故濟北王阿母。【注】服虔云:乳母也。

◆又【前漢·王莽傳】太阿右拂,大司空甄豐,少阿羲和,京兆尹劉歆。【注】皆官名。

◆又【儀禮·士昏禮】賔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注】阿,棟也。今文阿為庪。【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四阿重屋。【注】四阿,若今四柱。

◆又【詩·小雅】隰桑有阿。【箋】枝條阿阿然長美。

◆又【玉篇】比也,曲也。【左傳·昭二十年】阿下執事。【孟子】汙不至阿其所好。

◆又【集韻】一曰慢應。

◆又地名。【左傳·襄十四年】敗公徒于阿澤。【注】濟北東阿縣西南有大澤。【史記·李斯傳】阿縞之衣。【注】東阿縣,繒帛所出。【前漢·地理志】涿郡阿陵縣。

◆又宮名。【史記·秦始皇紀】先作前殿阿房。【注】括地誌云:秦阿房宮,亦曰阿城,在雍州長安縣。一雲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故號阿房。

◆又太阿,刃名。【戰國策】龍淵太阿。

◆又鬼名。【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陪阿鮭蠪躍之。【注】陪阿,狀如小兒,長尺四,黑衣,赤幘,大冠,帶刃持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