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下 - 39 / 533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下

第39頁 / 共533頁。

 大小:

 第39頁

朗讀:

◆又【集韻】居代切,音漑。陖也。

█陎 【戌集中】【阜字部】 陎 【廣韻】市朱切【集韻】慵朱切,□音殊。【廣韻】陎□,縣名。


  

█陒 【戌集中】【阜字部】 陒 【唐韻】過委切【集韻】古委切,□音詭。【說文】毀垣也。本作垝。【篇海】亦作□。

◆又【玉篇】山名。

◆又【集韻】苦委切,音詭。本亦作垝。義同。

◆又【集韻】【類篇】□虛宜切,音羲。毀也。本作□。同隵□。

◆又險也。【前漢·杜周傳贊】業因是而抵陒。【注】師古曰:陒。讀與戲同。音許宜反。戲亦險也,言擊其危險之處。鬼谷子有抵戲篇。

█陣 【戌集中】【阜字部】 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直刃切,音□。【玉篇】旅也。【廣韻】列也。【史記·淮陰侯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後漢·禮儀志】兵官皆肄孫吳兵法六十四陣。

◆又【玉篇】本作□。【周禮·夏官·大司馬】中春敎振旅,司馬以旗致民平列□,如戰之□。【左傳·成七年】巫臣通吳於晉,敎之戰□。【佩觿集】軍□為陣,始於王羲之小學章。◎按史記作陣,非自羲之始也。

█陑 【戌集中】【阜字部】 陑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正韻】如支切,□音而。【玉篇】地名。【書序】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傳】陑在河曲之南。【廣韻】本作□。【集韻】或作隭。

█陔 【戌集中】【阜字部】 陔 【唐韻】古哀切【集韻】【韻會】【正韻】柯開切,□音該。【說文】階次也。【玉篇】階也,隴也。【前漢·郊祀志】祠壇放亳忌泰,一壇三陔。【注】陔,重也。三陔,三重壇也。

◆又南陔,笙詩名。【詩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儀禮·燕禮】笙入立於縣中,奏南陔,白華,華黍。

◆又陔夏,樂名。九夏之一。【儀禮·鄉飲酒禮】賔出,奏陔。【注】陔,陔夏也。陔之言戒也。終日燕飲,酒罷,以陔為節,明無失禮也。

◆又通作祴。【周禮·春官·鐘師祴夏注】祴,讀為陔鼓之陔。客醉而出,奏陔夏。

◆又【玉篇】亦作垓。【揚雄·河東賦】行睨陔下與彭城。【史記·項羽本紀】作垓下。

◆又與閡通。【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專精厲意逝九閡。【注】閡猶陔。淮南子,期乎九陔之上,請九天之上也。

◆又葉堅奚切,音稽。【道藏歌】玉皇命玉真,飛軒浪大陔。諸天驩且悅,瓊音自愴淒。

█陝 【戌集中】【阜字部】 陜 〔古文〕□【唐韻】侯夾切【集韻】【韻會】轄夾切【正韻】胡夾切,□音洽。【說文】隘也。【注】徐鉉曰:今俗從山作峽,非是。【玉篇】不廣也。亦作狹。【爾雅·釋宮】陜而修曲曰樓。【前漢·郊祀志】行溪谷中,阸陜且百里。【司馬相如·封禪書】跡陜遜原,迥闊詠沫。【上林賦】赴隘陜之口。

◆又尋陜,地名。【史記·南越傳】樓船將軍將精卒,先陷尋陜,破石門。【注】尋陜,在始興西三百里。

◆又【廣韻】與陿同。史記尋陜,前漢書作尋陿。

◆又【集韻】訖洽切,音夾。義同。

◆又【集韻】地名。周召所分。○按地名乃陝也。陝字音閃,止有上聲,無入聲。陜字雖有洽夾二音,□無地名一解。集韻注誤。 【篇海】俗作陝。

█陖 【戌集中】【阜字部】 陖 【唐韻】私閏切【集韻】須閏切,□音浚。【說文】陗高也。【玉篇】險也。

◆又【玉篇】亦作峻。【司馬相如·上林賦】徑陖赴險。【前漢書】作峻。

◆又【廣韻】亭名,在馮翊。 【集韻】同埈。【篇海】亦作□□。

█陗 【戌集中】【阜字部】 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肖切,音俏。【說文】陖也。【玉篇】險也。【廣韻】山峻也。

◆又【玉篇】隱也。【廣韻】急也。【前漢·鼂錯傳】為人陗直刻深。【注】陗,與峭同,謂峻陿也。

█陮 【戌集中】【阜字部】 陮 【唐韻】都辠切【集韻】覩猥切,□音頧。【說文】陮隗,高也。【玉篇】陮隗,不平也。

◆又【廣韻】徒猥切【集韻】杜罪切,□音□。

◆又【集韻】都回切,音磓。義□同。

█陯 【戌集中】【阜字部】 陯 【唐韻】【集韻】□盧昆切,音崘。【說文】山阜陷也。


  
◆又【廣韻】力迍切【集韻】龍春切,□音倫。義同。【玉篇】亦作淪。

◆又【集韻】盧困切,音論。同埨。坎陷也。

█陰 【戌集中】【阜字部】 陰 〔古文〕霒侌□□□瘖【唐韻】【集韻】【韻會】於今切【正韻】於禽切,□音音。【說文】闇也。【釋名】陰,蔭也,氣在內奧蔭也。【玉篇】幽無形,深難測謂之陰。【易·坤卦】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禮·月令】百官靜事毋□,以定晏陰之所成。

◆又【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敎六宮。【注】陰禮,婦人之禮。

◆又【內小臣】掌王之陰事陰令。

◆又【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敎親,則民不怨。【注】陰禮,謂男女之禮。

◆又陰晴。【詩·邶風】曀曀其陰。【又】以陰以雨。

◆又【說文】山之北也。【書·禹貢】南至于華陰。

◆又【說文】水之南也。【前漢·地理志】河東郡汾陰縣。【注】介山在南。

◆又【玉篇】影也。【晉書·陶侃傳】大禹惜寸陰,吾輩當惜分陰。

◆又【正字通】□背曰陰。楊修解曹娥□陰八字。

◆又【前漢·郊祀歌】靈之至,慶陰陰。【注】師古曰:言垂陰覆徧於下。

◆又【玉篇】默也。【戰國策】齊秦之交陰合。

◆又【詩·秦風】陰靷鋈續。【傳】陰,揜軓也。【釋名】陰,蔭也。橫側車前,以陰笒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