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下 - 34 / 533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下

第34頁 / 共533頁。

 大小:

 第34頁

朗讀:

◆又阜城,屬渤海郡,阜陵,屬九江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阜螽,蟲名。【詩·召南】趯趯阜螽。【傳】阜螽,蠜也。


  

◆又【韻會】佛寺曰香界,亦曰香阜。

◆又葉敷救切,音覆。【梁鴻詩】惟季春兮華阜,麥含英兮方秀。哀茂時兮逾邁,愍芳香兮日臭。【□第·詩古音考】阜字,可上可去。

◆又葉房詭切。【劉邵·趙都賦】羣後紛其既醉,遠人仡以宴喜。悅皇風之舄奕,羨我邦之殷阜。

◆又葉符遇切,音附。【裴秀大蠟詩】告成伊何,年豐物阜。禮□孝祀,介茲萬祜。◎按唐韻正,四十四有之半,古與篠小巧皓四韻通為一韻。詩鄭風,叔于田,乗乗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小雅,田車既好,四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又吉日維戊,既伯既禱,田車既好,四牡孔阜,易林,倬然遠咎,闢害高阜,田獲三狐,巨貝為寶。桓驎七說,超絶壑,踰懸阜。馳猛禽,射勁鳥。王粲瑪瑙勒賦,總衆材而課美,信莫臧於瑪瑙,被文采之華飾,親朱綠於蒼阜。左思魏都賦,矞雲翔龍,澤馬於阜,山圖其石,川形其寶。韻會小補,於紙韻遇韻俱雲叶音,非。 【說文】本作□。【集韻】同峊。

█阝 【戌集中】【阜字部】 阝 【正字通】偏傍阜字。

█阦 【戌集中】【阜字部】 阦 【字彙】俗陽字。

█陱 【戌集中】【阜字部】 陱 【集韻】居六切,音菊。養也。

◆又盈也。 通作鞠。

█阞 【戌集中】【阜字部】 阞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正得切,□音勒。【說文】地理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逆地阞,謂之不行。【注】阞,謂脈理。不行,謂決溢也。

◆又通作仂。數之餘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以其圍之阞,捎其數。【注】阞,三分之一也。【疏】凡言阞者,分散之言,數亦不定。是以王制雲,祭用數之阞。

█隊 【戌集中】【阜字部】 隊 【唐韻】【集韻】【韻會】徒對切【正韻】杜對切,□音憝。【說文】從高隊也,失也。

◆又【玉篇】部也。百人也。【廣韻】羣隊也。【左傳·文十六年】楚子乗馹,會師於臨品,分為二隊。【注】隊,部也。兩道攻之。【司馬相如·上林賦】車按行,騎就隊。

◆又【集韻】【正韻】□直類切,音懟。【集韻】落也。【禮·檀弓】退人若將隊諸淵。

◆又【樂記】上如抗,下如隊。【釋文】隊,直媿反。【左傳·成十二年】俾隊其師。【集韻】本作墜。亦作隧。

◆又【集韻】徐醉切,音遂。與隧同。詳隧字注。

◆又【前漢·王莽傳】分為六尉六隊。【注】隊,音遂。

◆又【□天子傳】得絶銒山之隊。【注】隊,謂谷中險阻道也。

◆又【集韻】杜罪切,憝上聲。羣也。考證:〔【左傳·文十五年】楚子乗驛,會師於臨品,分為二隊。〕 謹照原文十五年改十六年。乗驛改乗馹。

█阠 【戌集中】【阜字部】 阠 【廣韻】息晉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晉切,□音信。【說文】陵名。【爾雅·釋地】東陵阠。

◆又【唐韻】所臻切【集韻】疏臻切,□音莘。

◆又【集韻】所陣切,音□。

◆又【廣韻】【集韻】□試刃切,音抻。義□同。

█阡 【戌集中】【阜字部】 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千。【說文】路南北為阡。【史記·秦本紀】開阡陌。【注】風俗通曰:南北曰阡,東西曰陌。河東以東西為阡,南北為陌。朱子曰:二說不同,後說為正。陌之為言百也,遂洫從,而涇涂亦從,則遂間百畝,洫間百夫,而涇涂為陌。阡之為言千也,溝澮衡,而畛道亦衡,則溝間千畝,澮間千夫,而畛道為阡,阡陌之名由此而得。◎按陸機答張士然詩:迴渠繞曲陌,通波扶直阡。此以南北為阡也。柳宗元田家詩:蓐食狥所務,驅車向東阡。此以東西為阡也。

◆又姓。【正字通】唐有阡能。

◆又墓道也。【杜甫·故武衛將軍輓詩】新阡絳水遙。通作仟。【前漢·原涉傳】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謂其道為京兆仟。


  
◆又與芊同。密茂貌。【楚辭·九懷】遠望兮阡眠。【謝朓·和王著八公山詩】阡眠起親樹。【游東田詩】遠樹瞹阡阡。【注】阡,與芊同。亦作仟仟。

◆又【集韻】倉甸切,音蒨。義同。 【玉篇】或作□圱。

█阢 【戌集中】【阜字部】 阢 【唐韻】【集韻】□五忽切,音兀。【說文】石山戴土也。【集韻】或作峞。

◆又【集韻】魚屈切,音崛。

◆又語韋切,音巍。義□同。

◆又【集韻】【類篇】□吾回切,音桅。【玉篇】崔也。【集韻】高貌。與隗同。【釋名】危,阢也。阢阢不固之言也。 【玉篇】亦作峞。

█隱 【戌集中】【阜字部】 隱 〔古文〕□□【唐韻】【正韻】於謹切【集韻】【韻會】倚謹切,□音櫽。【爾雅·釋詁】隱,微也。【注】微謂逃藏也。【易·乾卦】龍德而隱者也。

◆又【禮·禮運】大道既隱。【注】隱猶去也。

◆又【說文】蔽也。【玉篇】匿也。【論語】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禮·檀弓】事親有隱而無犯。【魯語】□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

◆又【廣韻】私也。【論語】吾無隱乎爾。【疏】孔子敎人無所隱惜。

◆又【玉篇】不見也。【易·繫辭】巽稱而隱。【注】稱揚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史記·韓安國傳】壷遂之深中隱厚。

◆又【禮·曲禮】不以隱疾。【注】隱疾,衣中之疾也。

◆又【史記·秦始皇紀】隱宮徒□者,七十餘萬人。【注】宮□,一百日隱於陰室養之,故曰隱宮。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