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上 - 165 / 570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上

第165頁 / 共570頁。

 大小:

 第165頁

朗讀:

◆又浪浪,流貌。【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又聊浪,放蕩貌。【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


  

◆又浶浪,驚擾貌。【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

◆又博浪,地名。【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

◆又樂浪,漢郡名,即古朝鮮國。

◆又莊浪,縣名,屬平涼府。

◆又【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

◆又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又謔浪,不敬也。【詩·邶風】謔浪笑傲。【注】浪,意萌也。

◆又井名。【張僧鑒潯陽記】湓城有浪井。

◆又姓。晉浪逢。

◆又【集韻】裡黨切,音朖。孟浪,猶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徐邈讀莽朗,向秀讀漫瀾。

█浬 【巳集上】【水字部】 浬 【集韻】陵之切,音釐。泥浬,波斯酋長名。

█汭 【巳集上】【水字部】 汭 【唐韻】而銳切【集韻】【韻會】【正韻】儒稅切,□音芮。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雝州,其川涇汭。【注】汭在豳地。

◆又【說文】水相入貌。一曰小水入大水也。

◆又水內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傳】汭,水之內也。通作芮。【詩·大雅】芮鞫之即。【箋】水內曰芮,水外曰鞫。

◆又水北也。【書·禹貢】涇屬渭汭。【傳】水北曰汭。【疏】涇水南入渭,而名為渭汭,知水北曰汭。

◆又【五子之歌】徯于洛之汭。【正義】待于洛水之北。

◆又水之隈曲為汭。【左傳】稱淮水之曲曰淮汭,漢水之曲曰夏汭,滑水之曲曰滑汭。

◆又沙邊曰沙汭。【木華·海賦】雲錦散文,於沙汭之際。

◆又【集韻】如劣切,音爇。水北也。義同。【江淹·擬古詩】昨發赤亭渚,今宿浦陽汭。方作雲峰異,豈伊千里別。

◆又他昆切,音暾。與涒通。詳七畫涒字注。

█汰 【巳集上】【水字部】 汰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蓋切,音泰。【說文】滑也。【賈誼·新書道術篇】厚志隱行謂之潔,反潔為汰。

◆又太過也。【左傳·宣四年】伯棼射王汰輈。【杜注】汰,過也。箭過車轅上。

◆又沙汰。【莊子·天下篇】泠汰於物。【注】猶沙汰也,謂沙汰使之泠然也。【晉書·孫綽傳】沙之汰之,瓦礫在後。

◆又洮汰。【淮南子·要略】所以洮汰滌蕩至意。【注】洮汰,潤也。【後漢·陳元傳】洮汰,學者之累惑。【注】洮汰,猶洗濯也。亦作淘汰。【齊民要術】作醬法,熱湯浸豆黃,良久淘汰,漉而蒸之。

◆又奢汰。【荀子·仲尼篇】閨門之內,般樂奢汰。【左傳·襄十四年】欒黶汰虐已甚。

◆又【集韻】他計切,音替。水波也。

◆又徒蓋切,音大。淅□也,與汏同。

◆又【正韻】他達切,音闥。亦滑也。【蘇軾·秧馬歌】以我兩足為四蹄,聳踴滑汰如鳧鷖。

█汱 【巳集上】【水字部】 汱 【廣韻】姑泫切【集韻】古泫切,□音畎。【爾雅·釋詁】汱,墜也。【注】水落貌。

◆又【廣韻】伏水也。


  

◆又【佩觿集】水名。

◆又戶犬切,音泫。義同。

█汲 【巳集上】【水字部】 汲 【唐韻】【正韻】居立切【集韻】【韻會】訖立切,□音急。【說文】引水於井也。【易·井卦】可用汲,王明□受其福。【莊子·至樂篇】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又【廣韻】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大汲其版。【注】汲,引也。【郭璞·江賦】幷吞沅灃,汲引沮漳。

◆又汲汲,不休息貌。【博雅】孜孜汲汲,劇也。【前漢·揚雄傳】不汲汲於富貴。【文子·上德篇】君子日汲汲以成煇。

◆又縣名。屬河內郡。【史記·魏世家】城垝津以臨河內,河內共汲必危。【廣輿記】汲縣,故汲郡,治今屬衛輝府。

◆又姓。漢汲黯。

◆又【集韻】極入切,音及。與伋同。伋伋,虛詐貌。或作汲。

█汳 【巳集上】【水字部】 汳 【唐韻】【集韻】皮變切【正韻】毗面切,□音卞。水名。水受陳留浚儀陰溝,至蒙為雝水,東入於泗。【水經】汳水,出陰溝,逕浚儀縣北。

◆又東至梁郡蒙縣,為濉水。餘波入睢陽城中。【酈道元注】陰溝即蒗蕩渠也,亦言汳,受旃然水。

◆又云:丹泌亂流,於武德絶河,南入滎陽合汳,故汳兼丹水之稱。汳水東逕陳留,又東逕梁國睢陽縣,又東逕貫城。城在蒙縣西北。汳水自蒙縣南出,今無水。惟睢陽城南側有小水,南流入雎城。亦作汴。【後漢·明帝紀】遣將作謁者王吳修汴渠,自滎陽至於千乗海口。【注】汴渠即蒗蕩渠也。【宋曾鞏曰】昔禹於滎澤下分大河為陰溝,出之淮泗,至浚儀西北,復分二渠。其後或曰鴻溝,或曰浪宕渠,或曰浚儀渠,或曰石門渠。石門渠東合濟水,與河渠東注,至於敖山之北而兼汴水,又東至滎陽之北,而旃然之水東流入汴。滎陽之西有廣武二城,汴水自二城間小□中東流而出,濟水至此乃絶。桓溫將通之而不果者,晉大和之中也。劉裕浚之,始有湍流奔注。以漕運者,義熙之間也。皇甫誼發河南丁夫百萬開之,起滎陽入淮,千有餘裡。更名之曰通濟渠者,隋大業之初也,後世因其利焉。【一綂志】汴水源出開封府滎陽縣大周山,合京、索、須、鄭四水,東南至中牟縣,北入於黃河。

◆又【廣韻】芳萬切【集韻】孚萬切,□音□。義同。 【集韻】或作汴。

█汴 【巳集上】【水字部】 汴 【集韻】同水。

◆又州名。【韻會】秦屬三川郡,漢為陳留郡,東魏置梁州,後周攺為汴州,宋為京師。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