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上 - 150 / 570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上

第150頁 / 共570頁。

 大小:

 第150頁

朗讀:

◆又側出泉也。【爾雅·釋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李巡曰】水旁出名曰氿。【詩·小雅】有洌氿泉,無浸穫薪。

◆又【集韻】渠尤切,音求。水厓也。或作□。


  

█沺 【巳集上】【水字部】 沺 【廣韻】徒年切【集韻】亭年切,□音田。【字林】沺沺,水勢廣大貌。【郭璞·江賦】溟漭渺沔,汗汗沺沺。

█渵 【巳集上】【水字部】 渵 【集韻】謨交切,音茅。大水貌。

█汀 【巳集上】【水字部】 汀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說文】平也。謂水際平地。【謝靈運詩】汀曲舟已隱。【注】汀,水岸也。

◆又州名。【韻會】唐開撫福二州山洞,置汀州,攺南州,宋復汀州。

◆又水名。【廣輿記】汀水,其源自北至汀州府境入海,凡水皆東行,獨汀水南下。

◆又洲渚。【楚辭·九歌】攐汀洲兮杜若。

◆又【集韻】唐丁切,音庭。義同。

◆又【唐韻】【集韻】【正韻】□他定切,音聽。汀瀅,不遂志也。一曰汀瀅,小水。

◆又【集韻】待鼎切,音挺。汀濘,泥淖也。 【說文】汀或從平作□,義同。別從亭作渟。

█汁 【巳集上】【水字部】 汁 【唐韻】【韻會】之十切【集韻】【正韻】質入切,□音執。【說文】液也。【禮·郊特牲】汁獻涗於醆酒。【注】獻讀為莎。秬鬯者,中有煮鬱,和以盎齊,摩莎泲之,出其香汁,因謂之汁莎。

◆又啜汁。【史記·魏世家】客曰:彼勸太子戰攻,欲啜汁者衆。【注】喻冀功勛者衆也。

◆又雨雪親下曰汁。【禮·月令】仲冬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

◆又【集韻】檄頰切,音協。與協通。和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協,關西曰汁。【張衡·西京賦】五緯相汁,以旅於東井。【左思·吳都賦】皆與謡俗汁協,律呂相應。【注】猶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未為協洽。【史記·正書】作汁洽。【李巡雲】言陰陽化生,萬物和合,故曰協洽也。

◆又【緯書】汁光紀,黑帝名。【周禮注】黑曰汁光紀,顓頊食焉。汁音葉,劉昌宗讀。亦作子集切。

◆又【集韻】實入切,音十。□邡,縣名,在蜀。或從邑作□。亦作汁。考證:〔【周禮注】黑曰汁光紀,顓頊食焉。汁音葉,劉子集讀。亦作即入切。〕 謹按周禮釋文汁音葉,劉子集反,謂劉昌宗音子集反,非以劉子集為人名。謹改劉子集為劉昌宗。即入切為子集切。

█求 【巳集上】【水字部】 求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裘。【說文】索也。【增韻】覓也,乞也。【易·乾卦】同氣相求。【詩·大雅】世德作求。

◆又招來也。【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

◆又等也。【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傳】求,等也。言為等匹於商先王也。

◆又山水名。【山海經】正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於其上,潛于其下。

◆又姓。【三輔決錄】漢有求仲。

◆又與裘通。【說文】裘字,古省作求。

◆又與球通。【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

◆又【集韻】恭於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

◆又【韻補】葉渠之切,音奇。【班昭·東徵賦】貴賤貧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又葉彊於切,音渠。【陳琳·大荒賦】雖遊目於西極兮,大道卷而未舒。仍皇靈之攸暢兮,爰稽余之所求。

◆又葉巨九切,音臼。【易林】春慄夏梨,少鮮希有。鬥阡石萬,貴不可求。考證:〔葉疆於切,音渠。〕 謹按韻會小補作強於切。強與彊同疆字。謹改彊。

█汃 【巳集上】【水字部】 汃 【玉篇】彼銀切【唐韻】府巾切【集韻】悲巾切,□音邠。【說文】西極之水也。引爾雅:東至於泰遠,西至於汃國。◎按今《爾雅·釋地》本作邠國。


  
◆又【廣韻】【集韻】【韻會】□普八切,攀入聲。義同。

◆又水貌。【張衡·南都賦】砏汃輣軋。【注】波相激聲。【韓愈·征蜀聮句】獠江息澎汃。【注】與澎湃同。〇按《五音篇海》書作□,偽。考證:〔又【唐韻】【集韻】【韻會】□普八切。〕 謹按說文注下所引唐韻只有府巾切。惟廣韻音普八切。謹將唐韻改為廣韻。

█匯 【子集下】【匚字部】 匯 【唐韻】胡罪切【集韻】【韻會】戶賄切【正韻】乎罪切,□回上聲。【說文】器也。從匚,淮聲。一曰回也。【書·禹貢】東匯澤為彭蠡。【前漢·地理志注】師古曰:匯,廻也。言滄浪之水入江,又東廻而為彭蠡澤也。

◆又【唐韻】苦淮切【集韻】枯懷切,□音□。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對切,音潰。義同。

█漢 【巳集上】【水字部】 漢 〔古文〕□□【唐韻】呼旰切【集韻】虛旰切【韻會】【正韻】虛汗切,□音熯。水名。【書·禹貢】嶓塚導漾,東流為漢。

◆又天河也。【爾雅·釋天】箕斗之間,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

◆又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為漢中府。

◆又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

◆又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

◆又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

◆又【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為漢子。

◆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類事】。

◆又【集韻】他干切,音攤。太歲在申曰汭漢。亦作涒灘。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