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東周列國誌 - 8 / 355
古典小說類 / 馮夢龍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東周列國誌

第8頁 / 共355頁。

教人打聽秦、晉二國起兵消息。探子報道:「西角上金鼓大鳴,車聲轟地,綉旗上大書‘秦'字。」

武公曰:「秦爵雖附庸,然習于戎俗,其兵勇悍善戰,犬戎之所畏也!」言未畢,北路探子又報:「晉兵亦至,已于北門立寨。」武公大喜曰:「二國兵來,大事濟矣!」即遣人與秦、晉二君相聞。須臾之間,二君皆到武公營中,互相勞苦。二君見掘突渾身素縞,問:「此位何人?」


  

武公曰:「此鄭世子也。」遂將鄭伯死難,與幽王被殺之事,述了一遍,二君嘆息不已。

武公曰:「老夫年邁無識,止為臣子,義不容辭,勉力來此。掃蕩腥膻,全仗上國。今計將安出?」

秦襄公曰:「犬戎之志,在於剽掠子女金帛而已。彼謂我兵初至,必不提防,今夜三更,宜分兵東南北三路攻打,獨缺西門,放他一條走路。卻教鄭世子伏兵彼處,候其出奔,從後掩擊,必獲全勝。」

武公曰:「此計甚善。」

話分兩頭。

再說申侯在城中聞知四國兵到,心中大喜。遂與小周公咺密議:「只等攻城,這裡開門接應。」卻勸戎主先將寶貨金繒,差右先鋒孛丁分兵押送回國,以削其勢;又教左先鋒滿也速盡數領兵出城迎敵。犬戎主認作好話,一一聽從。

卻說滿也速營于東門之外,正與衛兵對壘,約會明日交戰,不期三更之後,被衛兵劫入大寨,滿也速提刀上馬,急來迎敵。其奈戎兵四散亂竄,雙拳兩臂,撐持不住,只得一同奔走。三路諸侯,吶喊攻城,忽然城門大開,三路軍馬一擁而入,毫無撐禦,此乃申侯之計也。

戎主在夢中驚覺,跨著剗馬,徑出西城,隨身不數百人。又遇鄭世子掘突攔住廝戰,正在危急,卻得滿也速收拾敗兵來到,混戰一場,方得脫身。

掘突不敢窮追,入城與諸侯相見,恰好天色大明。褒姒不及隨行,自縊而亡。胡曾先生有詩嘆云:

錦繡圍中稱國母,腥膻隊裡作番婆。

到頭不免投繯苦,爭似為妃快樂多?

申侯大排筵席,管待四路諸侯。只見首席衛武公推箸而起,謂諸侯曰:「今日君亡國破,豈臣子飲酒之時耶?」

眾人齊聲拱立曰:「某等願受教訓。」

武公曰:「國不可一日無君,今故太子在申,宜奉之以即王位,諸君以為如何?」

襄公曰:「君侯此言,文、武、成、康之靈也。」

世子掘突曰:「小子身無寸功,迎立一事,願效微勞,以成先司徒之志。」

武公大喜,舉爵勞之。遂於席上草成表章,備下法駕,各國皆欲以兵相助。

掘突曰:「原非赴敵,安用多徒。只用本兵足矣。」

申侯曰:「下國有車三百乘,願為引導。」

次日,掘突遂往申國,迎太子宜臼為王。

卻說宜臼在申,終日納悶,不知國舅此去,凶吉如何。忽報鄭世子賫著國舅申侯同諸侯連名表章,奉迎還京,心下倒吃了一驚。展開看時,乃知幽王已被犬戎所殺,父子之情,不覺放聲大哭。掘突奏曰:「太子當以社稷為重,望早正大位,以安人心。」


  
宜臼曰:「孤今負不孝之名于天下矣。事已如此,只索起程。」

不一日,到了鎬京,周公先驅入城,掃除宮殿,國舅申侯引著衛、晉、秦三國諸侯,同鄭世子及一班在朝文武,出郭三十里迎接,卜定吉日進城。宜臼見宮室殘毀,淒然淚下,當下先見了申侯,稟命過了,然後服袞冕告廟,即王位,是為平王。

平王升殿,眾諸侯百官朝賀已畢,平王宣申伯上殿,謂曰:「朕以廢棄之人,獲承宗祧,皆舅氏之力也。」進爵為申公。申公辭曰:「賞罰不明,國政不清,鎬京亡而復存,乃眾諸侯勤王之功;臣不能禁戢犬戎,獲罪先王,臣當萬死。敢領賞乎?」堅辭三次,平王令復侯爵。

衛武公又奏曰:「褒姒母子恃寵亂倫。虢石父、尹球等欺君誤國,雖則身死,均當追貶。」平王一一准奏。

衛侯和進爵為公;晉侯仇加封河內附庸之地;鄭伯友死於王事,賜謚為桓,世子掘突襲爵為伯,加封祊田千頃;秦君原是附庸,加封秦伯,列于諸侯;小周公咺拜太宰之職;申後號為太后;褒姒與伯服,俱廢為庶人;虢石父、尹球、祭公,姑念其先世有功,兼死於王事,止削其本身爵號,仍許子孫襲位。又出安民榜,撫慰京師被害百姓,大宴群臣,盡歡而散。有詩為證:

百官此日逢恩主,萬姓今朝喜太平。

自是累朝功德厚,山河再整望中興。

次日,諸侯謝恩。平王再封衛侯為司徒,鄭伯掘突為卿士,留朝與太宰咺一同輔政;惟申、晉二君,以本國迫近戎、狄,拜辭而歸;申侯見鄭世子掘突英毅非常,以女妻之,是為武姜。此話擱過不提。

卻說犬戎自到鎬京擾亂一番,識熟了中國的道路,雖則被諸侯驅逐出城,其鋒未曾挫折,又自謂勞而無功,心懷怨恨,遂大起戎兵,侵佔周疆。岐豐之地,半為戎有,漸漸逼近鎬京,連月烽火不絶。又宮闕自焚燒之後,十不存五,頽牆敗棟,光景甚是淒涼。平王一來府庫空虛,無力建造宮室,二來怕犬戎早晚入寇,遂萌遷都洛邑之念。

一日朝罷,謂群臣曰:「昔王祖成王,既定鎬京,又營洛邑,此何意也?」群臣齊聲奏曰:「洛邑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適均,所以成王命召公相宅,周公興築,號曰東都;宮室制度,與鎬京同,每朝會之年,天子行幸東都,接見諸侯,此乃便民之政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