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蘇東坡集 下 - 246 / 463
古典詩類 / 蘇東坡 / 本書目錄
  

蘇東坡集 下

第246頁 / 共463頁。

 大小:

 第246頁

朗讀:

劉子玄辨《文選》所載李陵與蘇武書,非西漢文,蓋齊、梁間文士擬作者也。吾因悟陵與蘇武贈答五言,亦後人所擬。今日讀《列女傳》蔡琰二詩,其詞明白感慨,頗類世所傳木蘭花詩,東京無此格也。建安七子,猶含養圭角,不盡發見,況伯喈女乎?又:琰之流離,必在父沒之後。董卓既誅,伯喈乃遇禍。今此詩乃雲為董卓所驅虜入胡,尤知其非真也。蓋擬作者疏略,而范曄荒淺,遂載之本傳,可以一笑也。

【李善注文選】


  

李善注《文選》,本未詳備,極可喜。所謂五臣者,真俚儒之荒陋者也。而世以為勝善,亦謬矣。謝瞻《張子房》詩云:「苛慝暴殤。」此禮所謂上中下殤。言暴秦無道,戮及孥稚也。而乃引「苛政猛於虎,吾父吾子吾夫皆死於是。」謂夫與父為殤,此豈非俚儒之荒陋者乎?諸如此甚多,不足言,故不言。

【五臣注文選】

五臣注《文選》,蓋荒陋愚儒也。今日偶讀嵇中散《琴賦》云:「間遼故音庳,弦長故微鳴。」所謂庳者,猶今俗雲先攵聲也(先攵音鮮,出《羯鼓錄》),兩弦之間,遠則有先攵,故曰「間遼(則音庳)」。微鳴雲者,今之所謂泛聲也,弦虛而不接,乃可按,故雲「弦長則微鳴」也。五臣皆不曉,妄注。又云:「《廣陵》、《止息》、《東武》、《大山》、《飛龍》、《鹿鳴》,《鷄》、《游弦》。」中作《廣陵散》,一名《止息》,特此一曲爾,而註云「八曲」。其他淺妄可笑者極多,以其不足道,故略之。聊舉此,使後之學者,勿憑此愚儒也。五臣既陋甚,至于蕭統亦其流爾。宋玉《高唐神女賦》,自「王曰唯唯」以前皆賦也,而統謂之序,大可笑也。相如賦首有子虛、烏有、亡是三人論難,豈亦序耶?其餘謬陋不一,聊舉其一耳。

●卷九十三

◎書後二十八首

【書王奧所藏太宗禦書後】

日行于天,委照萬物之上,光氣所及,或流為慶雲,結為丹砂,初豈有意哉!太宗皇帝以武功定禍亂,以文德致太平,天縱之能,溢于筆墨,ゼ藻尺素之上,弄翰團扇之中,散流人間者幾何矣。而三槐王氏,得之為多,子孫世守之,遂為希代之寶。文正之孫、懿敏之子奧,出以示。臣軾敬拜手稽首書其後。

【書諸公送周梓州詩後】

予自元之初,備位從官,日與正孺游。三年,予既有江海之意,而正孺亦慨然有歸歟之嘆,遂請梓州,得之。予時以詩送行,有「掃棠陰」、「踵畫像」之語。旋出領杭州二年,還朝,老病日加,方上章請郡,曰:「正孺已及瓜矣,盍往代之,遂歸老眉山乎?」或曰:「不可,梓人之安正孺甚矣,其去正孺,如去父母,子其忍奪之!」乃止,不敢乞。梓人願復借留正孺數年,詔許之。而大丞相呂公典領實錄,見熙寧中正孺為御史時所言事,嘆曰:「君子哉,斯人也。」因言于上,除正孺直秘閣。士大夫以才能論議,取合一時可也,使人于十年之後,徐觀其所為,心服而無異議,我亦無愧,難矣。正孺有書來,欲刻諸公送行詩于石,求予為跋尾,乃記所聞以遺之,且使梓人知予前詩卒章之意,未始一日忘也。

【書孟德傳後】

子由書孟德事見寄。余既聞而異之,以為虎畏不懼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見虎而不懼者,則斯言之有無,終無所試之。然曩余聞忠、萬、雲安多虎。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無所從施歟?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懼也。有人夜自外歸,見有物蹲其門,以為豬狗類也。以杖擊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處,則虎也。是人非有以勝虎,而氣已蓋之矣。使人之不懼,皆如嬰兒、醉人與其未及知之時,則虎畏之,無足怪者。故書其末,以信子由之說。


  
【書六一居士傳後】

蘇子曰:居士可謂有道者也。或曰:居士非有道者也。有道者,無所挾而安,居士之於五物,捐世俗之所爭,而拾其所棄者也。烏得為有道乎?蘇子曰:不然。挾五物而後安者,惑也。釋五物而後安者,又惑也。且物未始能累人也,軒裳圭組,且不能為累,而況此五物乎?物之所以能累人者,以吾有之也。吾與物俱不得已而受形于天地之間,其孰能有之?而或者以為己有,得之則喜,喪之則悲。今居士自謂六一,是其身均與五物為一也。不知其有物耶,物有之也?居士與物均為不能有,其孰能置得喪于其間?故曰:居士可謂有道者也。雖然,自一觀五,居士猶可見也。與五為六,居士不可見也。居士殆將隱矣。

【書琅琊篆後】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初並天下。二十八年,親巡東方海上,登琅琊台,觀出日,樂之忘歸,徙黔首三萬家台下,刻石頌秦德焉,二世元年,復刻詔書其旁。今頌詩亡矣,其從臣姓名僅有存者,而二世詔書具在。自始皇帝二十八年,歲在壬午,至今熙寧九年丙辰,凡千二百九十五年。而蜀人蘇軾來守高密,得舊紙本於民間,比今所見,猶為完好,知其存者,磨滅無日矣。而廬江文勛適以事至密。勛好善篆,得李斯用筆意,乃摹諸石,置之超然台上。夫秦雖無道,然所立有絶人者。其文字之工,世亦莫及,皆不可廢。後有君子,得以覽觀焉。正月七日甲子記。

【書鮮于子駿楚詞後】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