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文選 - 239 / 483
古典散文類 / 林則徐等 / 本書目錄
  

晚清文選

第239頁 / 共483頁。

 大小:

 第239頁

朗讀:

民心既固,兵力既強,而後所有西法,乃可次第舉行。今日簡公使,設領事,歲糜朝廷數十萬金,議者或論其太驟,或惜其徒費。不知中外隔閡,非此不能消息相通,未始無裨于大局。特不在其事而在其人也。此則由乎上善為之用耳。耀敦盤,折衝樽俎,必有郭隗毛遂其人者出焉。銜命中朝,宣威異域,必有班定遠、傅介子其人者出焉。或者以為西法不足恃,何以西人用之,足以雄長歐洲,爭衡天下?不知泰西諸邦,國小而民聚,其民心齊而志固,同仇敵愾,素蓄于中。在其國內,各事其事,各業其業,雍雍然其氣靜謐而專壹。故國易以治。夫豈徒恃乎器藝技巧,繁術小慧,遂足以收效也哉!

○變法自強


  

嗚呼,余今者觀于中外交涉之故,而不禁重有感焉!泰西諸國通商于中土,亦既三十餘年矣。而內外諸當事者,多未能洞明其故,若燭照數計而龜卜。其于利害之所繫,昏然如隔十重簾莫。其有規恢情勢,斟酌時宜,能據理法以折之者,雖未嘗無人。而不知彼之所謂萬國公法者,必先兵強國富,勢盛力敵,而後可入乎此。否則束縛馳驟,亦惟其所欲為而已。故知乎此,則惟先盡其在我者而後徐及其他。如講求武備,整頓海防,慎固守禦,改易營制,習練兵士,精製器械,此六者,實為當務之急。而文武科兩途,皆當變通,悉更舊制。否則,人才不生。其次在裕財用。如開礦、鑄銀,尚機器,行紡織,通商于遠,許貿易於國中者,皆得以輪舶。而火輪鐵路,電氣通標,亦無不自我而為之。凡泰西諸國之所眈眈注視,躍躍欲試者,一旦我盡舉而次第行之,俾彼無所覬覦艷羡其間。此即強中以馭外之法也。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雷厲風行,安見其有不可者!設或不然,動遵故例,拘守成法,因循苟且,不知變遷,則我中國當自承其弊。何則!泰西諸國之群集而環伺我者,有一迫之以不得不然之勢也。且此之所變者,特其跡焉而已。治國之道,固無容異於往昔者也。如是謂之戰勝於朝廷。況乎當今之時,處今之勢,固非閉關自大時也。泰西諸國之入居中土,有公使,有領事,有水師,有陸兵,戰艦艨艟,不絶于道。而我國之至西者,落落如晨星。其有折衝乎樽俎,輝煌于敦盤者,未聞有人也。其達彼此情意,通中外之消息者,則有日報。時或辨論其是非,折衷其曲直。有時彼國朝廷,採取輿論,探悉群情,亦即出自日報中。竊以為此間可從而倣傚者也。

中外交涉之事,時時可刊之日報中。俾泰西之人,秉公持論其間。是豈無所裨益者與?歐洲近日情形,其強弱大小,亦已瞭然于指上螺紋。普俄英法,此四國者,于中土關係至重者也。三十年前,所患者在英法。而在今日所患者,尤在普俄。俄之於北方,如黑龍江,如新疆,固已形見者也。普則猶未著其端倪。邇者以晏拿帆船遇害被劫一事,普國立意索償。識者以為交鄰之道,玉帛干戈,二者實相倚伏。蓋和則以玉帛相將,戰則以兵戎相見,理無兩立,事不併行。然則,圖治其間者將奈何?則將應之曰:開誠佈公,相見以天。必謹必速,毋詐毋虞。又何患之有!至于英法東來,皆于東南洋設立埔頭以為外府。而普俄則無之。今俄方注意于北方,籌度經營,未遑兼顧。普則欲圖之久矣。特無間可乘耳。

諸國通商之局,英為最巨。設一旦兵事或起,豈獨無所礙歟?不知英固早計及乎此也。普俄之馳騁于中土,豈英法之所喜。特恐一旦事勢所會,即英法亦有不得不退聽者。浸假普法釋嫌,英俄結好,此固歐洲之福,而天下之深憂。總之,歐洲昇平之局,識者以為恐未能持久。而亞洲變故之生,亦豈人事之所能逆億!惟先盡其在我,以聽之於天而已。盡其在我,則莫先乎變法自強。今日當變者有四:一曰取士,二曰練兵,三曰學校,四曰律例。


  
○變法自強

然則取士當若何?曰:欲得真才,必先自廢時文始。夫人幼而學,壯而行,出其家修,即為廷獻。今乃以無用之時文,為進身之階,及問其何以察吏,何以治民,則茫然莫對也。所習非所用,所用非所長,則何不以有用之時,講有用之學。大抵必如前代科目法,區為數門。首曰:孝弟賢良,次曰:孝廉方正,三曰:德著行修,四曰:茂才異等。此四者,皆由鄉舉裡選。國家不必試其文章,但當優其獎勵,以厚風俗,以端教化。至所以考試者,曰經學,曰史學,曰掌故之學,曰詞章之學,曰輿圖,曰格致,曰天算,曰律例,曰辨論時事,曰直言極諫。凡區十科。不論何途以進,皆得取之為士,試之以官。至武科亦宜廢弓刀石,而改為槍炮。其上者則曰有智略,能諳習韜鈐,深明地理,應敵之機,制敵之命。其次曰勇略,能折衝禦侮,斬將搴旗。其次曰製器,造防守之具,明堵禦之宜,其建築炮台,製造機器,悉統諸此,務以盡其所長。凡此文武兩途,兼收併進,務使野無遺賢朝無幸位。而天下之人才,自然日見其盛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