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文選 - 238 / 483
古典散文類 / 林則徐等 / 本書目錄
  

晚清文選

第238頁 / 共483頁。

 大小:

 第238頁

朗讀:

變之之道奈何?其一曰:取士之法宜變也。帖括一道,至今日而所趨益下,庸腐惡劣,不可嚮邇。乃猶以之取士曰制科。歲取數千百貿然無知之人,而號之曰士。將來委之以治民,民其治乎?我故曰:取士之法不變,則人才終不出。其一曰:練兵之法宜變也。今之陸營水師,其著于籍者,有名而無實。當事者以兵不足恃,又從而募勇,能聚而不能散。今天津駐防之兵至十萬,雖足以拱衛神京,翼保畿輔,以壯聲威而遏覬覦。而他處海防均須整頓。綠旗滿營,水師戰艦,皆當易器械,更船舶,使之壁壘一新,而不得仍以戈矛弓矢從事。苟仍其舊而不早為之計,是謂以不教民戰,無殊驅之就死地也。我故曰:兵法不變,則兵不能強。其一曰:學校之虛文宜變也。今所設教諭訓導,小邑一人,大邑兩人,虛糜廩粟,並無所事。且其人類皆冗無能,龍鍾寡恥,不足為士之表率。書院山長,只取聲譽,以所薦之榮辱為去留,而每月所課,不過奉行故事而已。是朝廷有養士之名,而無養士之實也。是反不若漢時所立國子監,天下士子,猶得讀書於其中也。其一曰:律例之繁文宜變也。昔高祖入關,其與民約,不過曰法三章耳。近世之吏,上下其手,律例愈密而愈紊。不過供其舞文弄法已耳。拘牽文義,厥弊日滋。動曰成例難違,舊法當守。而一切之事,都為其所束縛馳驟矣。是朝廷有行法之名,而無奉法之實也。是不如減條教,省號令,開誠佈公,而與民相見以天也。

凡是四者,皆宜亟變者也。四者既變,然後以西法參用乎其間。而其最要者,移風易俗之權,操之自上。而與民漸漬於無形,轉移于不覺。蓋其變也,由本以及末,由內以及外,由大以及小,而非徒恃乎西法也。


  

○變法

治天下者當立其本,而不徒整頓乎末。當根乎內,而不徒恢張于外。當規于大,而不徒馳騖乎小。蓋天下氣運之開,以時而變,而天下情事之繁,亦以時而異。試以西法一端言之,今與昔異。而中外之情,亦以閲時而不同。昔者惟在崇尚西法,立富強之本,以為收效。即在目前,即泰西人士,亦並以為西學振興,正在今日。以中國之大而師西國之長,集思廣益,其後當未可限量。泰西各國,固誰得而頡頏之!

今沿海各直省皆設有專局,制槍炮,造舟艦,遴選幼童,出洋肄業。自其外觀之,非不龐洪彪炳。然惜其尚襲皮毛,有其名而鮮其實也。福州前時所制輪舶,悉西國古法耳,不值識者之一噱。他處所造,機捩轉動之妙,不能不賴乎西人之指授。而窺其意則已囂然自足,輒以為心思智慧,足與西人匹,或且過之而有餘矣。夫槍炮則在施放之巧,舟艦則在駕駛之能,行陣之器,固不可不利,而所以用利器者則在人也。今公使簡矣,領事設矣,皇華之選,絡繹于道。或恐有儀秦其人,逞遊說以恣簧鼓,而徒以口舌得官者,更恐有夤緣攀附,奔競鑽營,而得附於其間者。所謂才者未必才,所謂能者未必能。徒碌碌因人成事而已。

故今日我國之急務,其先在治民,其次在治兵,而總其綱領則在儲材。誠以有形之倣傚,固不如無形之鼓舞也。局廠之爐錘,固不如人心之機器也。朝廷設官西土,要宜鄭重其始,一切當以正途人員。苟流品太雜,恐褻國體。其無掣肘之處,則先以西人副之,為之披榛闢莽。至若通商口岸,所有中外交涉案牘,往來文移,宜彙輯成書,頒示遐邇。其後更譯以西文。一旦有事,當局者可援別案以為折辯之地。而此中亦有所主持。此亦講求洋務之一道也。總之,凡事必當實事求是,開誠佈公,可者立行,不可行者始終毅然不搖。夫天下事從未有尚虛文而收實效者。翻然一變,宜在今日。


  
若夫治民必由牧令始,治兵必由團練始。牧令之賢否,則先在慎簡督撫,甄別才能,考察勤惰,才者不次遷擢,不才者立予罷黜。此固督撫之事也。至于治兵,則難言之矣。宜先改營規,易軍制,汰兵額,異器械,必如李光弼之臨陣,壁壘一新而後可。然論者必議其更張。蒙則謂今日練兵,若不以西法從事,則火艦火器,亦徒虛設耳。不獨水師當變,即陸軍亦當變也。不獨綠營當變,即旗丁滿兵亦當變也。且也長江水師,與洋海水師不同。我國須于長江水師之外,專設海軍,然後內可以防奸,外可以禦侮。

儲材之道,宜于制科之外,別設專科,以達政體者為先,曉暢機務者為次。即以制科言之,二場之經題,宜以實學。三場之策題,宜以時務,與首場並重。庶幾明體達用,本末兼賅。此寓變通於轉移之中。實以漸輓其風氣,而裁成鼓勵之。四五科之後,乃並時文而變之。則論者不議其驟革矣。肄鰼水師武備,國家宜另設學校,教之以司炮駕舟佈陣製器,俾各有專長。習之於平日,用之於臨時。其遣發至泰西者,尤不可專在一國,以示兼收而並效。以上宜力求整頓,勿作具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