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呂蒙是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武藝高強,戰功卓著,可是不愛讀書。起初,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身當居要職,要多讀些書。」呂蒙說軍務繁忙沒有時間,孫權說:「我難道是要你精通經史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要你讀點書,增長一點見識,開闊一些視野。你說軍務繁忙,難道比我還忙嗎?我常常抽時間讀書,感到收穫很大。」呂蒙於是開始利用空餘時間讀書。 後來魯肅要到陸口,路過呂蒙的轄區時,魯肅覺得呂蒙是個大老粗,不想去見他。有人勸他說:「呂將軍已經今非昔比了,應該去看看他。」於是魯肅來見呂蒙。大家喝酒喝得高興時,呂蒙問魯肅:「現在將軍重任在身,要與關羽為鄰了,要怎麼防備他呢?」魯肅說:「還沒想過,到時候再說吧。」呂蒙說:「現在吳蜀雖然結成了聯盟,但關羽是虎狼之人,怎麼能不早作準備呢?」於是給魯肅籌劃了五條計策。 魯肅非常驚奇,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吳下的阿蒙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 「刮目相看」比喻重新認識事物。
出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回天之力
.張玄素任景州錄事參軍時,唐太宗召見他,詢問他為政之道。張玄素說:「隋煬帝喜歡專斷大小事務,不信任大臣,以一個人的智慧來決斷天下的事,最終走向了滅亡! 陛下要是能夠謹慎選擇大臣,觀察和考核他們的政績而加以賞罰,何必憂慮國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觀察到隋末戰亂不止,其實真正想奪取天下的不過就那十幾個人,為非作歹的很少,大多數都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鄉,等待着歸附有道的明主。很少有人瞭解百姓為什麼作亂,只是人君不會安撫而已!」太宗就擢升他為侍御史。 貞觀四年,唐太宗要重修洛陽宮乾陽殿。張玄素說:「我曾經見過隋朝修宮殿,在豫章
今南昌伐木材,兩千人拉一根大木,鐵做的車轂走不了幾里就壞了,需要幾百人抬着備用的車轂跟着,一天走不上三十里地。從前阿房宮修成了,秦朝就滅亡了;章華宮修成了,楚國也衰敗了;乾陽殿完工了,隋朝也解體了。現在我們國力不及隋朝,百姓剛剛遭受戰亂——我恐怕陛下的過錯比隋煬帝還大。」太宗說:「你說我還不如隋煬帝了嗎?」就停修了。 魏徵知道了,說:「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比喻能輓回嚴重局勢的力量。
出自《新唐書•張玄素傳》
倚門倚閭
王孫賈
15歲被召進王宮當齊王的侍臣。王孫賈的母親很愛王孫賈,每當他入朝,母親總要再三叮囑他早些回來。如果他回家晚了,母親就會焦急的倚在門口等他回來。 公元前
284年,燕國的軍隊很快攻下了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倉惶出逃,這天王孫賈沒有在齊王身邊,聽說齊王出逃,急忙前去追尋,沒有找到齊王,只得回家了。他母親見了,問他:「燕兵來了,你為何不保護齊王?」王孫賈說:「我不知道大王在什麼地方。」 他母親非常生氣,說:「你每天回來晚了,我都會倚在家門口等你。你既然是大王的侍臣,竟然不知道他去哪兒了,那你還回家幹什麼!」王孫賈聽後,很慚愧,馬上離家去打聽齊王下落。 「倚門倚閭」比喻長輩對子女的盼望和愛護。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
.公元
550年,北朝的東魏大將軍高洋逼迫東魏孝靜帝退位,建立了北齊王朝。次年又毒死了孝靜帝和他的三個兒子。有一年出現了日食,高洋擔心自己的皇位不保,問一個親信:「王莽奪了劉家的天下,為什麼後來劉秀又能把天下奪回去?」那親信說:「陛下,這要怪王莽自己了:他沒有把劉氏家族斬盡殺絶。」高洋馬上又開了殺戒:把東魏姓元
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
700多人全部殺光,連嬰兒也無一倖免。 消息傳來,東魏的元姓都很害怕,他們趕緊聚集起來商量對策。有個名叫元景安的縣令說:眼下要保命的唯一辦法,是請求高洋准許他們脫離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堅決反對,他說:「怎麼能用拋棄本宗、投靠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 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得保全!我寧死也不改姓。」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比喻寧願為氣節犧牲。
出自《北齊書•元景安傳》
背水一戰
韓信是楚漢戰爭中的軍事奇才。 漢高祖三年
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一萬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趙王和大將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佔據了太行山以東的咽喉要地井陘口,準備迎戰。井陘口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道,兩邊是山,道路狹窄,是韓信的必經之地。趙軍謀士李左車獻計:正面死守不戰,派兵繞到後面切斷韓信的糧道,把韓信困死在井陘狹道中。陳余不聽,說:「韓信只有幾千人,千里襲遠,如果我們避而不擊,豈不讓諸侯看笑話?」 韓信探知消息後,迅速率領漢軍進入井陘狹道,在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紮下營來。半夜,韓信派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旗幟,從小道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後方埋伏,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衝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其餘漢軍吃了些簡單幹糧後,馬上向井陘口進發。到了井陘口,大隊渡過撓蔓水,背水列下陣勢,高處的趙軍遠遠見了,都笑話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