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歐陽修集 - 175 / 544
古典散文類 / 歐陽修 / 本書目錄
  

歐陽修集

第175頁 / 共544頁。

 大小:

 第175頁

朗讀:

大宋受命,太宗皇帝即位之三年,吳越忠懿王朝京師,以其地納籍有司,吳越國除。隨其皇祖以族行,寓宋州。三舉進士,端拱二年中乙科,歷蔡州新昌縣令,遷著作佐郎、知德州。為政有治跡,詔書褒之。咸平三年,交趾獻馴犀,府君以秘書丞監在京商稅院,因奏《犀賦》。真宗嘉之,召試學士院,遷太常博士。賦,一時文士爭相傳誦不及。明年,又上書自薦,獻所為文二十餘萬言,乃直集賢院,知袁、筠二州,提點開封府界諸縣。入為三司監鐵判官,知越州,提點淮南刑獄。為宰相王文穆公不悅,以事罷之,卒坐考試國子監生,貶監陳州榷酒。踰年,得知常州,復入三司,判磨勘司。丁元夫人憂,服除,判戶部勾院。比自薦及是,二十七年矣。然少孤,能自立,力勤苦為文章,履其身以儉約,不妄自為進取。其官業行己之方,一皆自信于聖人之道,不肯少顧時之人所為,而時之人亦以有德君子名之。故其直集賢院者二十七年,不遷官,由太常博士才至刑部郎中,有出其後者往往至榮顯。或有笑其違世自守以質樸,諷使少改其為者。府君嘆曰:「吾不學乎世,學乎聖人,由是以至此。吾之所有,不敢以薦於人,而嘗自獻於天子矣。今欲孰附以進邪?」其通道深篤不可屈曲如此。天聖四年,以久次,遷集賢修撰,出知應天府,同糾察在京刑獄,轉兵部郎中。六年,年六十五,老矣,始召以知制誥。

府君與潁川陳從易,皆以好古有文行知名。然二人者,皆久不用,遂以老,既而一日並用之。是時學者稍相習,務偷窳為文章,在位稍以為患,皆以謂天子用耆老將有意矣。而又下詔書,敕學者禁浮華,使近古道,然後以謂用二人皆不無意矣,而皆恨其晚也。


  

居二歲,拜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出知亳州。于州封虢略縣男,食邑三百戶。明道二年四月十日,以疾卒於州之正寢,年六十有九。其病將卒,猶不廢學。有文三十捲,曰《隱居集》;又五卷,曰西垣集。

嗚呼!畜其學以老,不克用,獨見于文章,然其文卒待一施于朝廷,遂位榮顯。既貴,贈其皇考禮部尚書,母太原郡太君。其婦曰漳南縣君張氏,後夫人南陽郡君,亦張氏。蔭其男,長曰洎,明州觀察支使;次曰浚,江陰軍司理參軍;次曰泳、漸、沆、氵風,皆將作監主簿。既終,又蔭二孫某官。其餘慶之及者三世,則夫守道者,未必果不遇也。

噫!楊氏嘗以族顯于漢,為三公者四世。漢之亂,更魏涉晉,戕賊於夷胡,而漢之大人苗裔盡矣。比數百歲,下而及唐,然楊氏之後獨在。太和、開成之間,曰汝士者與虞卿、魯士、漢公,又以名顯于唐,居靖恭坊楊氏者,大以其族著。唐之亂,極于懿、僖、昭三宗,下更五姓,天下裂,焚蕩翦剃,而唐之名臣之後盡矣。又幾百年至于今,然楊氏之後獨在,及府君又大顯。始震嘗有德于漢而死以無辜,君子悼震曰不幸,然孰知夫世不昌且久歟?而府君又畜其德,則孰知其後世又不然歟?于其葬也,是宜銘。銘,蓋所以使後世之有考也。

府君卒後若干年,以景二年某月某日,葬杭州某縣某鄉。漳南縣君先府君二十六年以亡,及是合葬,自有志。府君初名侃,後避真宗皇帝舊名,改曰大雅,字子正。銘曰:

楊氏之先,自震有聞。有盛有衰,世惟厥人。由漢迄今,更難冒亂。歷時千年,而世三顯。府君之顯,不彰于初。其久不渝,卒克以敷。弘農之分,遂播南土。嗚呼!德則承其先,而葬也塋于祖。

●卷六十三·居士外集卷十三



◎志銘八首


  
【太子賓客分司西京謝公墓誌銘〈景二年〉】

惟景元年十月之晦,太子賓客、分司西京謝公薨。明年三月,嗣子絳自京師舉其柩南歸,用八月某吉,葬杭州富陽縣某鄉某原,合以夫人晉陵郡君許氏,而從王父戶部侍郎府君之墓次。

公世居富春。生十一歲時已如成人,嘗與客談論,侍郎竊從聽之,往往能奪其客議。十四歲詣州學,學《左氏春秋》,略授其說,即為諸生委曲講論,如其師。稍長,居蘇州。時天子平劉繼元,露布至,守臣當上賀,命吳中文士作表章,更數人,皆不可意。公私作於家,客有持去者,吳士見之大驚,遂有名于南方。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