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五代史》 - 228 / 447
中國古代史類 / 薛居正 / 本書目錄
  

《舊五代史》

第228頁 / 共447頁。

 大小:

 第228頁

朗讀:

二月丁酉朔,沙州歸義軍節度使曹義金卒,贈太師,以其子元德襲其位。乙巳,御史中丞竇貞固奏:「國忌日,宰臣跪爐焚香,文武百僚列坐。竊惟禮例,有所未安。今欲請宰臣仍舊跪爐,百僚依班序立。」詔可之,仍令行香之後飯僧百人,永為定製。庚戌,北京留守安彥威來朝,帝慰接甚厚,賜上樽酒。壬子,升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正二品。丁巳,青州節度使、東平王王建立來朝。己未,以中書門下侍郎為清望正三品,諫議大夫、御史中丞為清望正四品。

三月丁卯朔,右散騎常侍張允改禮部侍郎。辛未,宋州歸德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劉知遠加特進,改鄴都留守、廣晉尹,典軍如故。以兗州節度使李從溫為徐州節度使,以北京留守安彥威為宋州節度使。壬申,詔朝臣覲省父母,依天成例頒賜茶藥。癸酉,以青州節度使王建立為昭義軍節度使,進封韓王,仍割遼、沁二州為昭義屬郡,以建立本遼州人,用成其衣錦之美也。以晉州節度使李德珫為北京留守,以潞州節度使皇甫遇為晉州節度使。是日,容州節度使馬存卒。甲戌,以給事中李光廷為左散騎常侍,亳州團練使李式為給事中。乙亥,相州節度使桑維翰加檢校司徒,改兗州節度使。許州節度使杜重威改鄆州節度使,河中節度使安審信改許州節度使。丁丑,長安公主出降駙馬都尉楊承祚。戊寅,詔:「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官于兩省上事,宰臣押角之禮;及第舉人與主司選勝筵宴,及中書舍人靸鞋接見舉人;兼兵部、禮部引人過堂之日幕次酒食會客,悉宜廢之。」己卯,以前樞密使劉處讓為相州節度使。辛巳,湖南遣牙將劉勍領兵大破溪峒群蠻,收溪、錦、蔣三州。丁亥,以秦州節度使康福為河中節度使,以徐州節度使侯益為秦州節度使。庚寅,禦明德樓,餞送昭義軍節度使王建立,賜玉斧、蜀馬。甲午,詔吏部三銓,聽四時選擬官旋奏,不在團甲之限。


  

夏四月丙申朔,宴群臣于永福殿。戊戌,曹州防禦使石暉卒,帝之從弟也。禮官奏:「天子為五服之內親本服周者,三哭而止。」從之。己亥,罷洛陽、京兆進苑囿瓜果,憫勞人也。壬寅,右仆射致仕裴皞卒,贈太子太保。丙午,詔曰:「承旨者,承時君之旨。非近侍重臣,無以稟朕旨,宣予言。是以大朝會宰臣承旨,草制詔學士承旨,若無區別,何表等威?除翰林承旨外,殿前承旨宜改為殿直;密院承旨宜改為承宣;御史台、三司、閣門、客省所有承旨,並令別定其名。」庚戌,以滄州節度使馬全節為安州節度使。禮部侍郎張允奏,請廢明經、童子科。從之。因詔宏詞、拔萃、明算、道舉、百篇等科並停之。

五月癸酉,宋州貢瑞麥兩歧。甲申,以前徐州節度使萇從簡為右金吾衛上將軍。丙戌,安州節度使李金全叛,詔新授安州節度使馬全節以洛、汴、汝、鄭、單、宋、陳、蔡、曹、濮十州之兵討之。以前鄜州節度使安審暉為副,以內客省使李守貞為都監,仍遣供奉官劉彥瑤奉詔以諭金全。命麾下齊謙以詔送於淮夷,雲夢人齊峴斬謙,歸其詔于闕。辛卯,昭義節度使韓王王建立薨,輟朝二日,贈尚書令。壬寅,壬寅上疑脫「六月」二字。少府監致仕尹玉羽卒。癸卯,淮南使李承裕代李金全,金虔南走,承裕以淮兵二千守其城。甲辰,馬全節自應山縣進軍于大化鎮。戊申,與鄂州賊軍陣于安陸之南,三戰而後克之,斬首三千級,生擒千餘人。供奉官安友謙登鋒力戰,奮不顧身。全節賞其忠勇,使馳獻捷書,暍死於路。是日,削奪李金全官爵。丁巳,淮夷偽校李承裕率眾掠城中資貨而遁,馬全節入城撫其遺民,遣安審暉率兵以逐承裕,擒而斬之。執其偽都監杜光鄴,及淮南軍五百餘人,露布獻於闕下。帝曰:此輩何罪,皆厚給放還。癸亥,道士崇真大師張薦明賜號通元先生。是時帝好《道德經》,嘗召薦明講說其義,帝悅,故有是命。尋令薦明以《道》、《德》二經雕上印版,命學士和凝別撰新序,冠于卷首,俾頒行天下。


  
秋七月甲子朔,降安州為防禦使額,以申州隷許州。丙寅,安州節度使馬全節加檢校太尉,改昭義軍節度使。前鄜州節度使安審暉加檢校太傅,為威勝軍節度使。丁卯,湖南奏:遣天策府步騎將張少敵領兵五萬,樓船百艘,次於岳陽,將進討淮夷也。甲戌,宣徽使楊彥詢加檢校太傅,充安國軍節度使。乙亥,戶部尚書致仕鄭韜光卒,贈右仆射。戊寅,福州王延羲遣商人間路貢表自述。戊子,宿州奏,淮東鎮移牒云:本國奏書於上國皇帝,曰:「久增景慕,莫會光塵,但循戰國之規,敢預睦鄰之道。一昨安州有故,脫難相歸,邊校貪功,乘便據壘。矧機宜之孰在,顧茫昧以難申。否臧皆凶,乃大《易》之明義;進取不止,亦聖人之厚顏。適屬暑雨稍頻,江波甚漲,指揮未到,事實已違。今者猥沐睿咨,曲形宸旨,歸其俘獲,示以英仁。其如軍法朝章,彼此不可;揚名建德,曲直相懸。雖認好生,匪敢聞命。其杜光鄴等五百七人,已令卻過淮北。」帝覆書曰:「昨者災生安陸,釁接漢陽,當三伏之炎蒸,動兩朝之師旅。豈期邊帥,不稟上謀,洎復城池,備知本末。尋已舍諸俘執,還彼鄉閭,不惟念效命之人,兼亦敦善鄰之道。今承來旨,將正朝章,希循宥罪之文,用廣崇仁之美。其杜光鄴等再令歸復。」尋遣使押光鄴等於桐墟渡淮。淮中有棹船,甲士拒之,南去不果。詔光鄴等歸京師,授以職秩,其戎士五百人,立為顯義都。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