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池北偶談 - 67 / 140
風土人文類 / 王士禎 / 本書目錄
  

池北偶談

第67頁 / 共140頁。

 大小:

 第67頁

朗讀:

唐天寶末,有峨眉陳道士善長嘯,能作雷鼓霹靂之音,聽者傾悚。大理評事孫廣著《嘯旨》一卷,有「流雲龍吟」、「深溪虎」、「高柳蟬」、「古木鳶」、「巫峽猿」等名,其法不傳。族叔與盛,字崧生,開封太守曙峰公之都孫也,美如冠玉,性聰悟,詩文伎藝寓目即工,尤能曼聲長嘯,響振林木,崇禎壬午年死於兵。

◎劉公<甬戈>詩


  

劉吏部公<甬戈>體仁詩,往往有風味,嘗有寄友人絶句云:「西湖小閣多晴月,好友同舟半是僧。寄語江南老桑苧,秋山紫蕨憶行┮。」公<甬戈>自編詩逸此,予為口誦之,公<甬戈>喜,以為予真能賞音也。又公<甬戈>友人某,素嗜琴,歿數年矣,公<甬戈>一日攜諸姬郊行,過其墓,停車酹酒,使諸姬于墓下各操一曲而去,其標緻如此。

◎漢印

同年子蒲州吳雯,字天章,以博學宏詞薦,在京師偶得漢銅印,文曰「河聲岳色」。雯家蒲州中條山南永樂鎮,臨大河,對岸即華岳三峰也。雯有詩云:「門前九曲崑崙水,萬點桃花尺半魚。」

◎江陵宅詩

荊州江陵相故宅,今為公廨。有人題詩云:「恩怨盡時方論定,封疆危日見才難。」人傳以為確論。李天生因篤說。

◎續後漢書

元郝經伯常撰《續後漢書》,竊取習鑿齒《漢晉春秋》之義,年表一卷,本紀二卷,列傳七十九卷,附錄八卷,共九十捲。自雲「奮昭烈之幽光,揭孔明之盛心,祛操、丕之鬼蜮,破懿、昭之城府。明道術,闢異端,辨奸邪,表風節,甄義烈,核正偽。推本《六經》之初,補苴二史之後。」謝陛少連《季漢書》所本也。經文集三十捲,黃俞邰家有之,惜此書不傳。

姚燧《國統離合表》序曰:「陳壽晉臣云云,《通鑒》因之,反帝魏而主蜀。後為目錄,事皆書漢,豈晚知其非,欲正之而未及歟?至《綱目》書出,始曰『漢中王即皇帝位』,統斯正矣,而于其子獨曰『後主』,何哉?且自建興以及炎興,用天子制以臨四方者實四十年,鄧艾至成都,書『帝出降』,明年猶書『魏封故漢帝禪為安樂公』。亡國之餘且然,豈即位正始之年不『帝』,而反曰『後主』乎?其凡曰『後主』,皆溺于熟口順耳,不思而失于刊正者也。」予按古來文人,稱操率曰「魏武」、曰「曹公」,于昭烈反曰「先生」、曰「劉備」,亦習而不察耳。《劉後村集》云:「翁仲山作《蜀漢書》,游丞相極稱之,猶議其書『安樂公』之非。」又廬陵貢士蕭常作《續後漢書》,大綱與仲山同,而書後主曰「少帝」,周丞相作序,謂「歐公議正統不黜魏,其客章望之作《明統論》以辨之」。《南軒經世紀年》直以昭烈繼獻帝,又引習鑿齒《漢晉春秋》,以蜀為正,魏為篡,考訂詳備。二書不知尚存於世否耳?

◎雙行

《耆舊續聞》云:「後唐進士謁前輩,各投所業一捲至兩卷,但于詩賦古調中取其最精者行兩卷,號曰雙行,已謂多矣。桑魏公維翰只行五賦,李相愚只行五首詩,便取大名。裴說補闕只行五言十九首,至來秋復行舊卷。今投贄詩文,以多多為善者,乃疥駱駝也。」

◎時文詩古文

予嘗見一布衣有詩名者,其詩多有格格不達,以問汪鈍翁編修,云:「此君坐未嘗解為時文故耳。」時文雖無與詩古文,然不解八股,即理路終不分明。近見王惲《玉堂嘉話》一條:「鹿庵先生曰:作文字當從科舉中來。不然,而汗漫披猖,是出入不由戶也。」亦與此意同。

◎唐書

予嘗論《新唐書》不及《舊書》,蓋矜奇字句,全失本色。又制詔等文詞,率皆削去,雖謂事增于前,辭省于舊,遠遜《舊書》之詳雅矣。

◎授正字詩

三原孫枝蔚,字豹人,老詩人也,以年授官,放還山。初得正字,賦詩云:「一官如寵鶴,萬里本浮鷗,獻賦曾非宴,童年況異劉。山人今上路,小婦免登樓,臨水看蝌蚪,惟添錯字愁。」


  
◎王秋澗論文

元秋澗王惲,述承旨王公論文語曰:「入手當如虎首,中如豕腹,終如蠆尾。首取其猛,腹取其楦穰,尾取其螫而毒也。」見本集。喬吉夢符,論作今樂府法,亦云:「鳳頭豬肚豹尾,大概起要美麗,中要浩蕩,結要響亮。」見《輟耕錄》。

秋澗又記鹿庵先生曰:「《前漢》列傳,多少好樣度,于後插一銘詞,篇篇是個碑表墓誌,作者觀此足矣,不必他求也。」

◎特達

康熙己未春,禦試博學宏詞諸儒,閣臣擬進題,有「圭璋特達賦」,或未達其義。按禮,行人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綉,璜以黼。圭,東方也。馬,動物也。璋,南方也。皮,文物也。醜馬不上堂,故圭璋特達于上,然則璧、琮、琥、璜,皆非特達矣。

◎三複姓表

「名非伯越,乘舟難效于陶朱;志切投秦,出境遂稱于張祿。」此鄭準為荊南節度使成複姓表也,見《釣磯立談》。範文正公全襲用其語。又《蜀杌》:「孟時,翰林學士范禹冒姓張,天成中登第,複姓;上郡守啟曰:昔年上第,偶標張祿之名;今日故園,復作范雎之裔。」亦在文正之前,而引用尤切。

◎遼史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