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演義 - 287 / 330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清史演義

第287頁 / 共330頁。

 大小:

 第287頁

朗讀:

閲畢,嘆息一會,即令辦理摺奏的老夫子,先擬電稿,後擬奏摺,統是力阻戰事,次第拜發。一面分電各省督撫,詳詢意見,經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覆電,都說:「拳匪難恃,不應開戰,已發電諫阻。」劉制軍稍稍放心。忽聞大沽炮台失守,羅提督榮光逃回天津,警報如雪片相似,擬再上書極諫;適前川督李秉衡,奉旨巡閲長江,亦電復到來,大致與各督撫相同,接連又來了北京電報,譯出後,又有一道催辦兵餉的上諭。其辭道:

昨已將團民仇教,剿撫兩難,及戰釁由各國先開各情形,諭李鴻章、李秉衡、劉坤一、張之洞矣。爾各督撫度勢量力,不欲輕搆外釁,誡老成謀國之道。無如此次義和團民之起,數月之間,京城蔓延已遍,其眾不下數十萬,自民兵以至王公府第,處處皆是,同聲與洋教為難,勢不兩立。剿之則即刻禍起肘腋,生靈塗炭,只合徐圖輓救。奏稱:「信其邪術以保國」,似不諒朝廷萬不得已之苦衷。爾各督撫知內亂如此之急,必有寢食難安,奔走不遑者,安肯作一面語耶?此乃天時人事,相激相隨,遂至如此。爾各督撫勿再遲疑觀望,迅速籌兵籌餉,立保疆土。如有疏失,唯各督撫是問!特此電諭。


  

劉制軍覽到此諭,料知朝廷已執意主戰,非筆舌可以輓回,就使屢次諫爭,也是無益。但北方已經開仗,各國兵艦,必陸續來華,將來游弋海面,東南亦必吃緊,牽動全局,塗炭生靈,在所不免。當下左思右想,苦無良策,正躊躇間,接各國領事來文,都是:「中外開釁,禍由拳匪,洋人在華,仍求保護」等情。劉制軍忽然觸悟,想出一個保護東南,為民造福的法子來。虧得有此一着。隨即電達各督撫商議大計。又由東南各督撫回電,極力贊成,遂由自己倡首,聯合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三總督,與各國領事開議,東南一帶,決不開戰,洋人亦不得無故侵擾。各國領事,統言:「須請命政府,猝難定約。」巧值聯軍統帥英提督西摩爾,簡率輕軍,自大沽進攻楊村,被董軍及拳匪擊退,中國嘩傳大捷。外人確遭小挫,各國領事,未免驚心動魄,遂竭力慫恿政府,與中國東南各督撫定約。此約一定,東南才得安枕。到了後來議和的時節,還可援為話柄,這也是東南不該遭劫,中國不應滅亡,方得此救國救民的好督撫,主持大計,這且按下慢表。各省獨立之機,亦未始不萌芽于此。且說各國兵艦,自齊集大沽口後,即索讓炮台,提督羅榮光婉詞拒絶,洋兵即開炮轟擊。羅提督不能守,奔回天津。是時天津一帶,統被拳匪蟠據,山東拳匪,為巡撫袁世凱驅逐,亦相率到津,勒民供給,兼索官餉,稍有不從,肆行擄掠。並至紫竹林租界,殺人放火,見有洋行洋房,立即焚燬;並四處張貼俚詞,語多不倫不類。有「天兵天將,八月齊降,重陽滅盡洋人,神仙歸洞」等語。此等無稽之言,大半為小說所誤。各國聯軍統帥西摩爾,登陸馳援,帶兵不多,遇著大股拳匪,及董福祥部下甘勇,略開戰仗,死了幾個洋兵,西摩爾以寡眾不敵,當即折回。在津拳匪,越發興高采烈,似乎洋人已被他滅盡。總督裕祿,連忙奏捷,朝旨格外褒獎,賞拳匪及甘軍銀子各十萬兩。自是兵匪聯結,搶奪不休,只有聶提督士成,素嫉拳匪,飭部眾不得袒護,拳匪亦仇視聶軍。當戰事未開的時候,聶軍門駐紮蘆台,保護鐵路,拳匪擬把鐵路燒燬,正在傾澆煤油,沿軌放火,不料聶軍門猝至,勒令解散。拳匪佯為聽令,乘聶不備,挺刃而起,猛撲聶軍。虧得聶軍素有紀律,結陣自固。拳匪四面圍攻,一匪首猱上電杆,執旗指揮,被聶軍門望見,開槍遙擊。初擊不中,再擊,正中匪首股中,顛踣地上。遂有軍門親衛躍馬而出,刃及匪首腰際,匪首隨仆隨起,連受數刃,仍不見斃,衛卒亦驚為神;迨至下馬追及,猛斫匪首項領,領始隨手而落,才知拳匪實無異術,不過與江湖賣藝,稍知運氣者相同,這是拳匪真本領。隨即攜首返報。拳匪見首領被殺,連忙逃遁,已被聶軍擊死數百人,拳匪遂恨聶不置。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