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243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243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243頁

朗讀:

詢其從游之仆,雲武定府有獅子山,叢林甚盛,僧亦敬容。留憩數日,遍閲武定諸名勝。後至無謀縣,登雷應山,見活佛,為作碑記,窮金沙江。由是出官莊,經三姚——三姚:大姚縣、姚安府、姚州而達鷄足。此其大略也。余由十二月記億通「憶」之,其在武定、無謀間無疑矣。夫霞客雖往,而其仆猶在,文之所缺者,從而考之,是仆足當霞客之遺獻雲。)

滇游日記五


  

戊寅公元1638十二月初一日在官莊茶房。時顧仆病雖少瘥chài病癒,而孱弱殊甚,尚不能行。欲候活佛寺僧心法來,同向黑鹽井,迂路兩日,往姚安府,以此路差可行,不必待街子也。

初二日、初三日、初四日在茶房。悟空日日化化緣米以供食,而顧仆孱弱如故。心法亦不至。

初五日前上雷應諸蜀僧返。諸僧待明日往馬街,隨街往爐頭出大姚。余仍欲隨之,而病者不能霍然疾病迅速消除,為之怏怏鬱鬱不樂。

馬街在西谿xi東坡上,南去元謀縣二十五里,北去黃瓜園三十五里,東至雷應山篝口十里,西至溪西坡五里,當大塢適中處,東西抵山,共徑十五里,南抵山,北逾江,共徑一百三十里,平塢之最遙者也。其東南有聚廬曰官莊,為黔府莊田。茶房即在馬街坡北。

元謀縣在馬頭山西七里,馬街南二十五里。其直南三十五里為臘坪,與廣通接界;直北九十五里為金沙江,渡江北十五里為江驛,與黎溪接界;江驛在金沙江業,大山之南。由其後北逾坡五里,有古石碑,太書「蜀滇交會」四大字。然此驛在江北,其前後二十里之地,所謂江外者,又屬和曲州;無謀北界,實九十五里而已。江驛向有驛丞。二十年來,道路不通,久無行人,今止金沙江巡檢司帶管。直東六十里為墟靈驛東嶺頭,與和曲州接界;直西四十里為西嶺,與大姚縣接界。其地北遙與會川衛直對,南遙與新化州直對,東遙與嵩明州直對,西遙與大姚縣直對。東界大山即墟靈驛與雷應山也,南自大麥地,直北抵金沙江南岸,橫亙二百里,平障天半焉。西界山層疊錯出,亦皆自南而北。縣治之支,南自楚雄府定遠縣東來,分支結為縣治。其餘支西繞者,由縣西直北十五里西溪之口而止,是為第一層;又一支南自定遠縣分支來,與縣西之支同夾而北,至西溪口,東支已盡,此支更夾之而北,至扁擔浪而止,是為第二層;又一支西自定遠西與姚安府東界分支東來,與扁擔浪之支同夾而北,中界苴林後水,即所謂西尖界嶺也;又一支西自姚安府東北分支東來,與西尖界嶺同夾而北,中界爐頭溪水,即所謂爐頭西亂石岡也;又一支定遠縣西北妙峰山分支東來,與亂石岡同夾而北,中界河底之水,即所謂舌甸獨木橋西山也。諸山皆夾川流北出,或合西溪,或出苴榷而下金沙,故自縣以北,其西界諸山,一支既盡,一支重出,若鱗次而北抵金沙焉。其東界水皆小,惟墟靈驛一支較大,南出馬頭山之南,經縣治東而北與西溪合。自是以北,溪東之村,倚東界山之麓甚多:官莊之北,十里為環州驛,又十里為海閙村,濱溪東岸,即活佛所生處,離寺二十五里。

其村有木棉樹,大合五六抱。

縣境木棉樹最多,此更為大。又十五里為黃瓜園。溪西之村,倚西界山之麓亦甚多:西坡下村,與官莊對峙,北十五里為五富村,又十里為苴寧村,又北逾嶺二十里,為扁擔浪,於是北夾西溪,盡于金沙焉。

西界諸山,俱自定遠夾流分支,東北而盡于金沙江。其西北又有大山方頂矗峙于北,與金沙北岸「蜀滇交會」之嶺,駢擁天北。從塢中北向遙望,若二眉高列于塢口焉。余初以為俱江北之山,及抵金沙江上,而後知江從二山之中,自北而南,環東山于其北,界西山于其西,始知此方頂之山,猶在金沙之南也。其山一名方山,象形一名番山,以地因其音之相近而名之。其地猶大姚縣屬,在縣東北百四十里苴榷之境,東臨金沙江。是此山又從西北北勝州界環突東南,界金沙于外,抱三姚于中,與此西界回合,而對峙為門戶者也。


  
金沙巡司,乃金沙江南曲之極處,自此再東,過白馬口、普渡河北口,即從烏蒙山之西轉而北下烏蒙、馬湖。巡司之西,其江自北來,故雲南之西北界,亦隨之而西北出,以抵北勝、麗江焉。

初六日是早,雲氣少翳,諸蜀僧始欲遊街子,俟下午渡溪而宿,明晨隨街子歸人同逾嶺。既晨餐,或有言宜即日行者。悟空以余行有伴,辭不去,而顧仆又以懨懨yàn精神不振不能速隨諸僧後,雖行,心為忡忡。出茶房西一里半,渡西溪,溪從此西曲,從其南岸隨之。

又一里余,抵西山下,溪折而北,又從其西崖傍山麓隨之。又北一里余,有村當路北,遂由其南西向入峽。

半裡,涉枯澗,乃躡坡上。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