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195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195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195頁

朗讀:

有南洞在高崖上,且大路所由,可一登之。“乃循洞麓西轉,不數十步,則峰南果有洞出崖端,其門南向,其下依崖而居者,猶環之為廬。乃從廬後躋級上。洞門懸嵌彌高,前壘石為垣,若難堞形,內深五丈餘,而無懸突之石,擴然高朗。其後窪陷而下者一二丈,然俱面陽而燥,土人置廩米倉盈其間,其左腋裂竅北下,漸下漸狹而卑越下越窄越低,土人曰與東洞通,想即垂瀝不絶處也,亦以黑暗不暇入。時顧仆與苗子擔前行已久,余恐其不之待,遂下山。

循麓西上,半裡,逾坳,則顧仆與苗夫猶待于此。其坳當西界蜿蜒屏列之中,脊不甚高,而石骨棱棱,兩旁駢峙甚逼。過隘,西下塢中窪,其西復有坳環屬,蓋南北夾起危峰,而東西又兩脊如屬垣。窪中有小水,牧者浸牛滿其中。度窪半裡,又逾脊西下約一里,有岐直下西塢者,通平壩南上之道;循嶺北越嶺角者,為往平壩道。乃西北上嶺者一里,逾嶺角而北。又北下者一里,又逾嶺西北一里,與大道值相逢。


  

循大道稍北,遂西度田塍,共半裡,逾小橋,入平壩東門。半裡,轉而南,乃停擔肆中。是晚覓得安莊夫,市小鯽佐酒。時方過午,坐肆樓作記。

平壩在東西兩山夾間,而城倚西山麓。城不甚雄峻,而中街市人頗集,魚肉不乏。出西門數里有聖泉,亦時涸時溢,以迂道不及往。

二十日早餐,隨擔夫出平壩南門,循西山麓南行。

二里,有石坊當道,其南叢山橫列,小溪向東峽去,路轉西峽入。三里,又隨峽南轉。又二里,上石子嶺,逾嶺為石子哨。

又七里,過水橋屯。又五里,為中火鋪。又二里,西上坳,從坳夾行一里,為楊家關。又西三里,為王家堡,乃南轉四里,為石佛洞。洞門西向,不深,有九石佛,甚古。其處西抵大茅河為安酋界,約五十里。又南五里,平塢間水分南北流,是為老龍過脊。又南五里,為頭鋪。又南二里,西入山坳。逾之,出其西,又南行三里,過一堡,又二里上隴,入普定北門。一岐自東北來者,廣順道;一岐自西北來者,大茅河諸關隘道。

普定城垣峻整,街衢宏闊;南半裡,有橋;又南半裡,有層樓跨街,市集甚盛。

二十一日出南門,西南行十五里,為楊家橋,有堡為楊橋堡。

又南十里,為中火鋪。

又南一里,抵龍潭山下,轉入西峽。西八里,有哨。轉南七里,為龍井鋪。又南七里,過啞泉,大路從東南下山,繞山南入安莊東門;小路越嶺西而南下,度小橋,抵安莊西門。安莊後倚北峰,前瞰南隴,而無南北門,惟東西兩門出入。

西門外多客肆,余乃入憩焉。

遂入西門,遇伍、徐二衛舍,為言:「此間為安邦彥所荼毒荼音tú荼毒即毒害、殘害,殘害獨慘,人人恨不洗洗劫、討伐其穴。然以天兵臨之,蕩平甚易,而部院朱獨主撫,以致天討不行,而叛逆不戢jí收斂。今正月終,猶以眾窺三汊河,以有備而退。」

三汊河者,去安莊西五十里,一水西北自烏撒,一水西南自老山中,合併東北行,故曰「三汊」;東經大、陸廣、烏江,B與安限為天塹者、惟此;今設總兵官駐其地。時朱總督已斃,輿用車載屍還越,而按君馮士晉,為四川人,余離貴省日,亦親臨陸廣,巡歷三汊,將由安莊抵安南。

伍君曰:「按君此行,亦將巡察要害,分佈士卒,為剿除之計,非與朱為比者。」不識然否?普定衛城內,即安順府所駐。余先聞安順止土知州,而宦籍有知府節推,至是始知所駐在普定也。

安莊衛城內,即鎮寧州所駐。其分署在南城內段公祠之東,段公名時盛,天啟四年任鎮寧道。雲南普名勝叛,踞阿迷州,段統兵征之,死於難,故州人立祠祀之,而招魂葬于望水亭之西。

今普名勝之子,猶據阿迷州。

湫敝殊甚十分低矮破爛。庭有古衫四株,大合兩人抱,豈亦國初之遺耶?


  

安商衛城內,即永寧州所駐。考《一統志》,三衛三州,舊各有分地,衛俱在北,州俱在南。今州衛同城,欲以文轄武,實借武衛文也。

但各州之地,俱半錯衛屯,半淪苗孽,似非當時金甌無缺金甌即金盃,金甌無缺指保持某種好東西的完美矣。

三衛之西,為水西所苦,其東又諸苗雜據,惟中一道通行耳。

二十二日五鼓,大雨達旦,余少憩逆旅。

下午霽,獨南遵大路,一里逾嶺,由岐東下半裡,入雙明洞。此處山皆迴環成窪,水皆下透穴地。將抵洞,忽塢中下裂成坑,闊三尺,長三丈,深丈餘,水從其東底溢出,即從其下北去。溢穴之處,其上皆環塍為田,水盈而不滲,亦一奇也。從此西轉,則北山遂南削為崖,西山亦削崖北屬之,崖環西北二面,如城半規。

先抵北崖下,崖根忽下嵌成洞,其中貯水一塘,淵碧深泓,即外自裂坑中潛透而匯之者。從崖外稍西,即有一石自崖頂南跨而下,其頂與崖並起,而下闢為門,高闊約俱丈五,是為東門。透門而西,其內北崖愈穹,西崖之環駕而屬者,亦癒合。西山之南,復分土山一支,掉臂而前,與東門外崖夾坑而峙。昔有結高垣,壘石址,架閣于上,北與東門崖對,以補東向之隙,而今廢矣。由東門又數十步,低西崖下。其崖自南山北屬於北崖,上皆削壁危合,下則中闢而西通,高闊俱三倍于東門,是為西門。此洞外之「雙明」也。

一門而中透已奇,兩門而交映尤異。其西門之外山,復四環成窪,高若列城。水自東門外崖北淵泓間,又透石根溢出西門之東,其聲淙淙,從西門北崖,又透穴西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