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176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176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176頁

朗讀:

有此,遊人到此合徘徊。「此《志》所未載也。其左右又有平蠻諸碑,皆宋人年月。由門東向入,輒橫裂而分南北,若」丁“字形。南向忽明透山腹,數丈而出後門,此亦後門之最南者也;北向內分兩岐,直北遙望有光,若明若暗;東北懸崖而上,累碎石垣橫截之。乃先從直北透腋平入,其下有深窞,循其上若踐棧道焉。數丈,北抵透明處,則有門西闢在五丈之下,而此則北門之上層也。其前列柱生楞,飛崖下懸,與下洞若隔。從隙間俯窺下洞,洞底平直;從履下深入,洞前明敞,恍然一堂皇焉。上層逾隘北轉,昏黑不能入。乃從故道南還,復出南門,索炬于北岩,復入。北至分岐處,乃東北逾石垣而下,其內寬宏窈窕,上高下平;數轉約二十丈而透出東門,則後門之中也。

其前猶壘石為門,置灶積薪,乃土人之樵而食息者。崖旁有遺粟,則戊午避盜者之所藏。門內五丈,有岐東南去,轉而西南,共十餘丈而窮。


  

密翳,須下而覆上。搜剔久之,乃得其門。亟覓炬索火於北岩,由門東入,其後壁之上,即南來之上層也。從其下入峽,峽窮,攀而上,其南即上層北轉處,向所瞰昏黑不能下者也,而援側阪可通焉。其東直進又五六丈,有穴穿而下,以大石窒而塞之,即北洞交通之會,而為人所中斷者也。大抵北洞後通之門一,南洞後通之門二,而中洞則南通南洞之上層,北通北洞之奧窟。是山東西南三面無不貫徹,惟北山不通,而頂有蚺蛇洞另闢一境雲。

蚺蛇洞在龍隱山北絶頂。由山麓遂其東北一里,溪水從兩山峽中破壁西北來,水石交和,漱空倒影,曳翠成聲,自成一壑,幽趣窈然。渡水,共一里,南向攀崖而上,兩崖如削瓜倒垂,中凹若刳,突石纍纍。緣之上躋,兩旁佳木叢藤,蒙密搖颺yáng同「揚」,時度馨xing散佈很廣的香颼。上一里,則洞門穹然北向,正與郡城相對;前有土山當其中,障溪西北去,而環麓成塢者也。門之中,石砫玲瓏綴疊,前浮為台,其東闢洞空朗,多外透之竇。東崖既窮,轉竅南入。始昏黑,須炬入,數丈無復旁竅,乃出。仰眺東崖之上,復有重龕。攀崖上躋,則外龕甚大,內龕又重綴其上。坐內龕,前對外龕之北,有竇一圓恰當其中,若明鏡之照焉。

此洞極幽極爽,可憩可棲,惜無滴瀝,奈艱于遠汲何!

盧僧洞有龍隱北洞之旁,去北數十步即是。其門亦西向而甚隘,今有葬穴于中者,可笑也。既入,中闢一室,從東北攀隙上,又得一小室,其東北奧上懸垂蓋,下聳圓筍,若人之首,即指以為盧僧者也。

昔旴xū江張自明候選都門即首都,遇一僧曰:「君當得宜州,至時幸毋相忘。」問:「何以知之?」

曰:「以數測之。」問:「居何處?」曰:「南山。」因以香一枝畀之,曰:「依此香覓找,即知所在。」後果得宜,抵南山訪之,皆曰:「僧已久去,不知所向矣。」張乃出香爇之,其煙直入此洞,隨之入,遂與盧遇。余以為所遇者,即此石之似僧者耳。或又謂:「盧僧自洞出迎,飲以茶。茶中有鼻注此地用管子接到鼻子來飲茶,此處即飲茶的管子,張不能飲。侍者飲之,輒飛騰去。張遂憤而死。忽有風吹其棺,葬九龍洞石間。其棺數十年前猶露一角,今則石合而周之矣。」其說甚怪,不足信也。按張自明以辭曹戶賈攝宜州事,號丹霞,曾建黃文節祠、龍溪書院,興學右文,惠政於民甚厚。今書院圖碑刻猶存而《統志》不載,可謂失人。至土人盛稱其怪誕,又不免誣賢矣。

九龍潭在郡城西南五里平岡之上,有潭一泓,深窅無底,而匯水常溢,北流成溪。九龍洞石山在其南,張自明禱雨有應,請封典焉。石山之北,有岩北向,前有石屏其中,若樹塞門。由西隙入,其內闢為巨室,而不甚高。後復有石砫一圍,當洞之中,前立穹碑,曰「郡守張自明墓」。

此嘉靖間郡守所立。

此實石也,何以墓為?


  
從墓東隙秉炬南入,又南則狹隘止容一人,愈下愈卑,不容入矣。

仍出洞門,有一碑臥其前,中篆「紫華丹台」四大字,甚古。兩旁題詩一絶,左行曰:「百尺長兮手獨提,金烏玉兔兩東西。」右行止存一句曰:「成言一了閒遊戲,」及下句一「赤」字,以下則碑碎無可覓矣。其字乃行草,而極其遒活之妙,必宋人筆。惜其碑已碎,並失題者姓名,為可恨!

岩之西下又有一峽門,南入甚深而隘,秉炬入,十餘丈而止。底多丸石如丹,第其色黃,不若向武者瑩白耳。東下又有一覆壁,橫拓甚廣而平。倚杖北眺,當與羲皇不遠。

〔去岩東北四里,石陣排列,自西而東如插屏,直至于香山寺前,俗稱為「鐵索系孤舟」雲。〕余覽罷,即從北行,東渡龍潭北流之澗,東北三里而抵香山寺。寺僧言:「九龍洞甚深,須易數炬;此洞猶丹霞墓,非九龍岩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