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126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126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126頁

朗讀:

作《誤入山村詩》及《村婦留別》二絶句。二里,抵大板橋,始循大溪西岸南行。三里,過馬祿山,越通明橋,遂西南折入山峽。兩山逼束,中惟一溪,無夾水之畦,俱瀠路之草。五里,有巨木橋橫架溪上,乃通東南山路之道。余從橋右過,不從橋渡。其橋巨木兩接,江右有大樹,自崖底斜偃江中,巨木兩端俱橫架其杪,為樑柱焉,是名橫江橋。又西南五里,過箬帽山,山峽稍開,南見大容焉。

又西南三里,涉溪而右,又涉溪而左,共二里,逾岡而上,是為平山村。由白堤至平山三十里,路隘草荒,隔絶人境,將出平山,則紛紛言前途多盜矣。由平山南行,路已開闢。過墟舍,越嶺畔行,東望大容在三十里外,猶有層峰間之。五里,下入山峽,過黃草塘。西南二里,抵都長廟。其處兩山開塢西去,而路橫塢而南,越嶺,所上無幾,南下甚遙。共三里,峽轉西出,是為勒菜口。於是山分兩界,大容峙東北,寒山峙西南,排闥而東南去,中夾成大塢,溪流南注,則羅望江之源矣。於是循寒山北麓東南行,又三里,巨樹下有賣漿者,以過午將撤去,乃留之就炊而飯。


  

又五里,渡溪橋,是名崩江橋。橋南有廟,賣漿炊飯者群托焉。又東南二里,過馮羅廟。廟為馮、羅二姓所建。廟之南,山峽愈開,蓋寒山南盡,大容東轉,於是平疇擴然矣。

其南有岐,東涉羅望,循大容南麓而東,四十里抵北流;土人以群盜方據南麓陸馬廟為巢,俱勸余由州而往。

〔予取鬱林道。〕由畦塍中南行七里,復涉岡而南,見有鼓吹東去者,執途人問之,乃捕尉勒部過此也。又見有二騎甲冑而馳者,則州中探報之騎也。

又三里,抵松城墟。[奇Qisuu.Com書]

墟舍旁有逆旅一家,時日色尚高,而道多虞警候望的警戒,遂停宿焉。二鼓,聞騎聲驟而南,逆旅主人出視之,則麻兵已夜薄賊巢,斬一級,賊已連夜遁去。

夜半,復有探者扣扉,入與主人宿,言麻兵者,即土司汛守駐守盤查往來之人之兵,夙皆與賊相熟,今奉調而至,輒先以二騎往探,私語之曰:「今大兵已至,汝早為計。」故群賊縻遵者束縛,依從一人斬之,以首級畀麻兵為功,而賊俱夜走入山,遂以「蕩平」入報。恐轉眼之後,將以下缺

平山乃大容西來之脈,蓋瀾滄以東之山,南徑交趾北境,東轉過欽、廉、靈山,又東北至興業,由平山東度,始突為大容,於是南北之流分焉。

寒山者,鬱林西北之望也。諸山俱環伏于大容,而此獨與之抗。蓋其脈分自興業,在羅望、定川二江之間。其脊至勒菜口而盡,故錚錚特起。

《九域志》:越王陀遣人入山采橘,十日方回,問其故,曰:「山中大寨,不得歸。」因名。


  
陸馬廟者,在大容南麓,乃土人以祀陸績、馬援者。流賊七八十人,夙往來劫掠村落,近與官兵遇,被殺者六人。

旋南入陸川境,掠平樂墟,又殺數十人。還過北流,巢此廟中,縻諸婦女富人,刻期索贖,不至者輒殺之。

二十七日早自松城墟,不待飯而行。四里,過谷山村,復行田塍中。又五里,望見一石樑甚高整,跨羅望江上,所謂「北橋」也。三洞連穹,下疊石為堰。水漫堰而下,轉西向行,由鬱林城北轉而西南,與定川南流合而南去,經廉州入海者也。石樑之西,又有架木為橋以渡下流者,行者就近不趨石樑而趨木橋焉。過橋,又南逾一嶺,共一里,入鬱林北門。北門外人居俱倚岡匯池,如村落然,既無街衢,不似城郭,然城垣高罄嚴整,粵西所僅見也。城中亦荒落。過鬱林道而西,即為州治。乃炊飯旅肆,問此中兵道,已久駐蒼梧矣。先是蒼梧道顧東曙,名應暘. 余錫邑人也,其乃郎以家訊寄來,過衡陽,為盜劫去,余獨行至此,即令其仍駐此地,亦將不及與通,況其遠在蒼梧耶!

流較羅望為大。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