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120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120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120頁

朗讀:

半裡至其下,山下有水穴東北向,瀦水甚滿,而內聲崆峒,其東復然,蓋其下皆中空,而水滿瀦之。然余所聞龍岩在山半,因望高而躋。其山上岐兩峰,中削千仞,西有淺穴在削崖之下,東有夾罅在側峰之側,踐棘披搜,終無危岩貯水。乃下,然猶不知其岩之為沸水不為龍岩也。東半裡,趨古鼎村。望村後山南向洞開,一高峽上穹,一圓竅並峙。私念此奇不可失,即從岐東上。上穹者,如樓梯內升,而前有一垂石當門,東透為台,下從台前南入並峙之竅;圓竅者,如圜室內剜,而內有一突石中踞。此時亦猶以沸水為龍岩,不復知此地可別覓龍岩也。既下,仍由村北舊路過小橋,則溪水暴漲,橋沒水底者二尺餘,以傘拄測以渡。念此小溪如此,若靈壽石堰,漲高勢湧,必難東渡。適有土人取筍歸古鼎,問之,日:「大溪誠難涉,然亦不必涉。逾嶺抵溪,即隨溪北下,所涉者止一小溪,即可繞出老君洞左。」余聞之喜甚。

蓋不特可以避涉,而且可以得安靈以北入洞源流,正余意中事,遂從之。逾坳,抵來所涉安靈西堰,則水勢洶湧,洵非揭厲所及。乃即隨溪左北行,裡半,近隔溪橫列之南洞,溪遂西轉。又環西面一獨峰,從其西麓轉北,東向以趨老君後洞焉。路至是俱覆深茅間,莫測影響,惟望峰按向而趨。共二里,見靈壽大溪已東去,不能為余阻;而西山夾中,又有一小溪西來注之,其上有堰可涉。然挾漲勢驕,以投鞭可渡之區,不免有望洋濡足之嘆。躊躇半晌,既濟而日已西沉,遂循溪而東。蓋此處有徑,乃北經劉公岩出下廓大道者,按方計裡,迂曲甚多;時暮色已上,謂已在洞後,從其左越坳而下,即可達洞前,即無路,攀茅踐棘,不過裡許,乃竭蹶趨之,其坳皆懸石層嵌,藤刺交絡,陷身沒頂,手足莫施,如傾蕩洪濤中,汩汩終無出理。


  

計欲反輒劉公岩,已暝莫能及,此時無論虎狼蛇虺,凡飛走之簇,一能勝予。幸棘刺中翳,反似鴻蒙泥沌未鑿,或伏穿其跨下,或蹂踔其翳端,久之竟出坳脊。

俯而攀棘滾崖,益覺昏暗中下墜無恐。既乃出洞左蔬蛙中,始得達洞,則參慧已下楗支扉矣。呼而啟扉,再以入洞,反若更生焉。

初七日參慧早赴齋壇,余以衣濡未乾,自炊自炙于岩中。而是日雨淋漓不止,將午稍間,乃趨城南訊舟,更入城補衣焉。是早有三舟已發,計須就其處俟等待之意之,蓋舟從懷遠來,非可預擬,而本地之舟則不時發也。薄暮乃返洞取囊,以就城南逆旅,而參慧猶未返岩,不及與別,為留錢畀其徒而去。是日七夕,此方人即以當中元七月十五日,民間傳統節日,當晚追祀祖先,益不知乞巧,只知報先,亦一方之厚道也。

其時雨陣時作,江水暴漲,余為沽酒浸酌,迨夜擁芻chú草而臥,雨透茅滴瀝,臥具俱濕。

初八日雨勢愈急,江漲彌甚。早得一舟,亟攜囊下待;久之,其主者至,舟甚隘,勢難並處,余乃復負囊還旅肆。

是午水勢垂垂,逾涯拍岸,市人見其略長刻增可能繼續上漲,多移棲高原以避之。余坐對江流滔滔,大木連株蔽江而下,分陳漩渦,若戰艦之爭先。

土人多以小舟截其零枝,頃刻滿載;又以長索系其巨干,隨其勢下至漩灣處,始掣入洄溜,泄之涯間。涯人謂:「廬且不保,何有于薪?」舟人謂:「余因水為利,不若汝之胥溺等待淹沒。」交相笑也。

初九日夜雨復間作,達旦少止,而水彌漲。余仍得一小舟,坐其間,泊城南吊橋下。其橋高二丈,橋下水西北自演武場來,初涸不成流,至是倏而凌岸,倏而逾梁,人人有產蛙沉灶之慮。過午,主舟者至,則都司促表差也。又有本邑差以獨木舟四,綴其兩旁,以赴郡焉,乃郡徼取以載鹵者攔截載鹽的舟。其舟雖小,得此四舟,若添兩翼。下午發舟,東南行,已轉西南,二十里,有山突立江石,乃西自古東山逾鷄籠坳而東抵于此者,又二十里為高街,有百家之聚在江右。

又五里,為芙蓉山亙其東南,有百家之聚在江左。又西南五里為和睦墟。又西十里過舞陽江口。晚泊于沙弓,水且及街衢,盡失來時之砂磧懸崖矣。


  
初十日昧爽放舟。一十五里,馬頭。五里,楊城,舟泊而待承差官署中的一般官史取供給于驛。

其江之西北有崖瀕江,蓋東與馬頭對者也。抵午始放舟。五里,草墟,十五里,羅岩。村在江左,岩在江右。其岩層突沓斑駁,五色燦然。南崖稍低,有石芝偃峰頂,有洞匏剜崖半,當亦有勝可尋,而來時以暑雨掩篷,去復僅隔江遙睇,崖間猿鶴,能不笑人耶!

又五里楊柳,又五里大堡,又十五里舊縣,又五里古城,又五里白沙灣。江北有尖峰,兩角分東西起,峭拔特甚,其南叢山即縣治所倚也。江至白沙又曲而南,又十里,下午抵柳城縣西門。龍江西至慶遠來會。按《志》,縣治西有穿山,而治西平臨江渚,地且無山,安得有「穿」?

又按,城北有筆架、文筆峰,而不得其據。遍詢土人,有識者指城西南隔江峭峰叢立者為筆架、文筆,又言其巔有洞中透,穿山當亦即此。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