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40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40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40頁

朗讀:

俱上下壁立,曲直線分,抵東而復出一塢,若非復人世矣。由塢而南,望兩崖穹岩盤竇,往往到處而是。最南抵西華,以已從五面峰瞰視,遂不復登。

仍轉出一綫天,北逾一嶺,二里,轉而東,入小隱岩。


  

岩亦一山東西環轉,南連北豁,皆上穹下遜,裂成平竅,〔可廬而憩。〕岩後有宋人洪駒父書云:「宣和某年由徐岩而上,二里,復得射虎岩。」余憶徐岩之名,前由弋陽舟中已知其為余家物,而至此忽忘不及覺,壁間書若為提撕提醒者,亟出岩詢之,無一能知其處。已而再聞有稱峨嵋,在小隱東南三里者,余意其為徐岩之更名也,亟從之。遂由羅塘之大道,過一嶺,始北轉入山,竹樹深蒨qiān草盛之狀,岩石高穹;但為釋人佛教徒,僧尼架屋疊牆,無複本來面目,且知其非徐岩也。甫欲下,雨復大至,時已過午,遂飯岩中。既飯,雨止。問仙橋之道,適有一知者曰:「此有間道。循山而東,穿塢北去,四里可至」。從之。路甚荒僻,或隱或現,或岐而東西無定,幾成迷津。久之逾一山,忽見蛩通「拱」然高駕者,甚近也。及下谷而趨,復茫不可得,蓋望之雖近,而隔崖分塢,轉盼易向,猝不易遇矣。既而直抵其下,蓋一石高跨峰凹,上環如卷,中闢成門,兩端石盤下柱,梁面平整如台,正如砌造而成。梁之東,可循崖而登其上;梁之西,有一石相去三丈餘,轟踞其旁,若人之坐守者然。余先至橋下,仰視其頂,高穹圓整不啻數十丈;及登步其上,修廣平直,駕虹役鵲之巧,恐不迨dài及至此也。從其西二里,將抵象山,問所云徐岩,終不可得。後遇一老翁曰:「余舍後南入即是。舊名徐岩,今為朝真宮,乃鬼谷即鬼谷子修道處,今荒沒矣。非明晨不可覓,今已暮,姑過而問象山可也。」余以明晨將發,遂強靜聞南望一山峽而入。

始猶有路,漸入漸滅,兩崖甚深。

不顧莽刺,直窮其底,則石夾盡處,隘不容足。

時漸昏黑,躑躅荊刺中,出谷已不辨路矣,蓋此乃象山東之第三塢也。

望其西又有一塢,入之不得路;時聞人聲高呼,既久,知路在西,乃得入。則谷左高崖盤亙,一入即有深岩,外垂飛瀑。二僧俱新至托宿,問之,亦不知其為徐岩與否,當即所稱朝真宮矣。此乃象山東之第二層也。從暗中出,復西而南尋象山,其地雖暗而路可循,兩崖前突,中塢不深而峻,當其中有坊峙焉。其內有堂兩重,祠位在前而室圮,後則未圮而中空。穿而入,聞崖間人語聲,亟躡級尋之,有戶依岩竇間,一人持火出,乃守祠楊姓者,引余從崖右登仰止亭。

亭高懸崖際,嵌空環映,仰高峰而俯幽壑,令人徙倚留連忘返。楊姓者以昏黑既久,街鼓已動,恐舟渡無人,暗中扶即陪伴余二里,送至中坊渡頭。為余言,其父年已八十有八,尚健啖dàn吃而善飯,蓋孝而有禮者云。呼隔溪渡舟,渡入南關,裡余,抵舒肆而宿。

是游也,從壁間而得徐岩之名,從昏黑而遍三谷之跡,溪南諸勝一覽無餘,而仙橋、一綫二奇,又可以冠生平者,不獨為此中之最也。

二十四日晨餐後,仍渡西南門大溪候車伕,久之發,已上午矣。南十里,新田鋪。其處山勢漸開,正在西華山之南,回望諸岩突兀,俱並成一山,只有高下,無復剖裂之痕矣。

又十里,飯于聯桂鋪。又二十里,過馬鞍山為橫石鋪,於是復入山谷。又四里,逾一嶺,下宿于申命地。其地南對應天山,為張真人上清宮入山始境,其曰「申命」者,正對「應天」而言也。


  
是夜,逆旅主人烏姓為余言:「此南去上清二十五里,而西去仙岩只二十里,若既至上清而去仙岩,亦二十里。不若即由此向仙岩而後上清也。」余善之,遂定計,明日分靜聞同車一輛待我于上清,余以輕囊同顧仆西從間道向仙岩。主人復言:“仙岩之西十五里有馬祖岩。

在安仁界。其岩甚勝,但先趨仙岩亦復稍迂,不若竟竟,直接赴馬祖,轉而東,由仙岩、龍虎以盡上清為最便。“余益善之。

二十五日平明,飯而發。雨絲絲下,不為止。遂別靜聞,彼驅而南,余趨而西。四里,至章源。四里,過一小嶺,至桃源。又過一小嶺,二里至石底。過水二重,俱有橋,三里,至連塘。過一小嶺。二里,過一橋。又二里,鐵壚阪。又三里,過香爐峰。其峰迴亙三疊,南面直剖而下,中有一凹,結佛廬于上。時雨大作,竟不及登。香爐峰西即為安仁東界,於是又涉饒州境矣。三里,簡堂源。過一里,雨狂甚,衣內外淋漓。三里,過新岩腳,而不知岩之在上也。從其東峽穿而北入,見其西崖下俱有橫亙之岩,飛瀑交灑于上,心知已誤,因避雨岩間,剖橘柚為午餐。已而令顧仆先探其北,不見影響既看不到又聽不到。復還探其南,見南崖有戶掩竹間,以為是無誤矣,亟出而趨其上。岩雖高敞,盤亙山半,然石粗竅直,無宛轉玲瓏之致。時已知其為新岩,非舊岩也,且岩僧雖具餐,觀其意惟恐客不去,余遂亟出,趨下山。又躑躅雨中,西一里,轉而北入山峽。

峽口巨石磊落,高下盤峙,深樹古藤,籠罩其上,甚有雅緻。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