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亞里士多德指出:理念論的癥結就在於作為普遍性的理念與個別事物相分離,「那些相信理念的人,大家看到他們的思想道路和他們進入困境,這就是把理念看成是‘普遍’,同時又把理念當作和個別的事物相分離的東西,這是不可能的」(《形而上學》)。他說,按照理念論的觀點,每類事物具有與它相應的「理念」,那麼各種否定的事物,如「不正」、「無」等,是否也有理念?既然具體事物是有生有滅的,而理念是不生不滅的,永恆存在的,它們又怎麼能統一起來呢?柏拉圖把理念看成模型,認為具體事物只是「分有」理念,這不過是使用空虛的語言和詩意的比喻而已,根本不能說明問題。沒有理唸作模型給具體事物來模仿,客觀事物照樣會產生、存在,他譏諷說,不管蘇格拉底的理念是否存在,蘇格拉底這個人總會出現。接著他又指出,用理念來解釋具體事物的產生是不可能的,因為「形式」(理念)存在時,那麼「分有」它們的具體事物還未產生出來;而當具體事物已經產生出來的時候,卻還沒有自己的「形式」。退一步說,即使存在著與「形式」相應的事物,而這些事物也可以不是因為「形式」,而是由於別的原因可以獲得產生和存在。例如父母產生兒子,醫術恢復健康。所以,理念既不能說明具體事物的存在,也不能解釋具體事物的運動。
柏拉圖用理念來說明具體事物存在的原因,就等於引進了另外一些與這些數目相等的東西,有如一個人要想計算事物,卻認為事物太少就不能計算,於是把事物的數目擴大,然後再來計算一樣。顯然這種想法、做法是幼稚可笑的。
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批判,抓住了柏拉圖唯心主義哲學核心即理念論,並從個別與一般的關係這個哲學重要問題加以剖析,尖鋭地指出,柏拉圖理念論的根本錯誤就在於認為離開了個別還存在一般的東西,這就擊中了理念論的要害。亞里士多德用一般存在於個別之中的原理批判理念論,實際上就是批判了一般唯心主義的根本錯誤。因為唯心主義的錯誤,從認識論的根源上說,就是顛倒了一般與個別的真實關係。二千多年前的亞里士多德有這樣的認識,在當時確實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這不僅有力地批判了理念論,而且其中包含了深刻的有價值的思想,大大推動了人們的認識,對於促進整個人類認識史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