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既然城邦是由許多家庭組成的,那麼就必須研究家庭的組成、財產和管理等問題。在他看來,主人和奴隷的區別、主人對奴隷的統治和奴役,正像靈魂和軀體的區別,靈魂對軀體的支配一樣,是「合乎自然而有益的」。因為有些人生來就注定是被統治者,有些人則相反;那種缺乏理智而具有體力的是天然的奴隷,只有賦予理智而遇事能持遠見的人才能成為主人。人類從來就存在著自然的奴隷和自然的自由人的區別,從而形成了統治和服從的關係,因此奴隷在本性上不屬於自己而屬於別人,奴隷只是「會說話的工具」,是奴隷主的「有生命的財產」。顯然,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是為奴隷主的統治作辯護的。
亞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圖的「理想」城邦的觀點。指出柏拉圖主張城邦成為一個完全公有的劃一的整體,實際上是不能施行的。他還指出柏拉圖為了實現城邦的劃一消除私心,主張實行財產公有和共妻共子的制度,也是荒謬的。他說,財產公有既不能消除人們的私心,也無法解除人類的罪惡,相反只會引起人們的相互爭吵和糾紛,實行妻子公有不僅不能達到整個城邦的和睦,反而會使人情消失,父不愛子,子不敬父,兄弟無相愛,各種傷天害理的罪惡也會發生。
在這部著作中,亞里士多德提出了理想政體和由「中等階級」統治的治國方案。他首先解釋了什麼是「政體」,認為「政體」這個詞的意義同「公務團體」的意義相同,而公務團體就是每個城邦「最高統治權的執行者」,它可以是一個人、少數人或多數人。這種執行者的統治如是旨在照顧全邦的共同利益,則由他或他們所掌握的公務團體就是正宗政體;反之,如果執行者所掌握的公務團體只顧自己或少數人或平民群眾的私利,那就是變態政體。他指出正宗政體有三種: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共和政體。這三種好的政體中,以君主政體為最好。同這三種政體相應的變態政體是僭主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這三種壞的政體中以僭主政體為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