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花木蘭 - 34 / 62
古典小說類 / 不題撰人 / 本書目錄
  

花木蘭

第34頁 / 共62頁。

 大小:

 第34頁

朗讀:

次日,尉遲父子上殿,啟奏人馬到齊,即日北征之意。又奏朱木蘭年十四歲,文武兼優,有大將之才,萬夫之勇,臣保此人北征,必能破敵立功。太宗見奏,龍顏大喜,命宣朱木蘭上殿。三呼禮畢,太宗問道:「卿家年幼,如何就膽略過人,敢隨軍北征,為國家出力?」木蘭道:「臣祖父朱若虛,隋朝屢舉孝廉,未經出仕;臣父現居西陵雙龍鎮千戶之職。元帥提兵令至,臣父遭病未起,臣即赴軍門,子充父役,以報萬歲之恩,盡子臣之節。」太宗見朱木蘭言語安定,心氣和平,又是少年英雄,十分歡喜。便說道:「卿家代父出征,不但盡忠,而且盡孝,就是大功了。卿家可將為將之道,奏與聯聽。」木蘭奏道:「為將之道,先在知人。見功而賞,見過而罰,未足為知人也。知是人之必能立功而先賞之,知是人之必能見過而預罰之。期無悔于後,而制勝於前也。至若進退虛實,機變奇正之理,在臨敵之時,因人而動,見機而行,非言語所能悉也。」太宗問道:「尉遲皇兄,你如何知朱卿有此大才,而使寡人幸見之?」尉遲奏道:「萬歲不知,臣嚮日未來投太原之時,先是他祖父朱若虛薦臣于李靖也。」太宗道:「果如此,則朱卿乃數世功臣也。」即封朱木蘭為武昭將軍之職,傳旨退朝。

次日,尉遲恭大開帥府,文武官員齊來參見。尉遲恭道:「本帥奉旨北征,爾等隨行將士,文官參謀,武官效力,各宜盡忠報國,以圖拜爵封侯。限三日之外,各隨本帥往潼關,會合湖廣人馬一同起程。」眾將唯唯而退。


  

過了三日,尉遲恭同李靖辭了聖上,帶領諸將,望潼關而來。坐在演武廳上,十二府總管參見畢,尉遲恭令將人馬演試,待本帥觀看軍容。眾總管得令,將人馬排成陣勢,一聲鼓響,有無數散軍,齊來攻陣。陣內馬兵,突出接戰,兩地裡互相演殺,炮響如雷,喊聲震天,十分威武。忽然陣內一聲鑼響,人馬各回本陣。尉遲恭見軍容甚整,心下大喜,傳令回營。

是夜同軍帥在中軍帳歇息,李靖想道:軍容卻是整齊,不知營中氣色如何?到三更時候,悄悄起來,掛了寶劍,即走上旗台,四面而看。見十二座營盤,清光勃勃,不犯一點殺氣,心中歡喜。只見中軍帳一道紅光衝天,口中嘆道:「元帥忠心耿耿,為國忘身,故有此紅光瑞相。」正嘆之間,又見中軍帳右旁一道白光,上沖牛斗,其光旋轉如明月相似。李靖驚訝道:「此人間孝道之光,營中有了此人,可免劫殺之災。」正看之時,那一道白光冉冉而下,落于原處。李靖急往視之,乃武昭將軍朱木蘭之營房也。次日,來與元帥說話,見木蘭在側,李靖將木蘭上下一看,見木蘭聲音柔脆,兩耳有眼,舉止動靜,不脫女子氣習。李靖心下明白,卻又想道:他既女扮男妝,代父出征,我李靖不知則可,知而不為保全,失寶善之道也。即傳黃州總兵管成彥進帳。李靖曰:「目今附馬公秦懷玉,押解餉銀二十萬,往雁門關伺候大兵。爾領三千人馬在前開道。」成彥得令,點兵去了。李靖又令朱木蘭督領一支人馬,元帥傳呼則進,無事不必來中軍參見。各營將士如有擅入黃州營門者,立斬!軍令一出,各營皆知。尉遲恭心中不明,問道:「朱木蘭聰明年輕,宜在中軍帳前學習,軍師令他退居黃州營寨,是何故也?」李靖道:「元帥日後自明,今且體問。」


  
再說紫荊關總兵伍登,字瀛州,今年三十多歲,乃隋朝南陽總兵伍雲召之子。雲召起兵之日,對夫人韓氏說道:「老王、太子被弒,吾父被殺,我今起兵為父報仇,另保隋朝賢君。不勝,則畫虎類犬。趁此兵馬未動,你引公子扮作鄉婦,往襄陽山中躲藏,以存伍氏一脈。」夫人道:「相公,勸你俱逃,枉食君祿;勸你起兵,料寡不能敵眾。此君國大事,不必與妾商議,宜與諸將商之。」伍雲召點頭出衙,召諸將商議。夫人即引十二歲公子,帶一個老仆伍瓊,出後衙向襄陽山中去了。後來夫人病故,公子流落幽州,投在蘇定方帳下為將,卻隨主將投順唐朝。人見他是個少年英雄,而且面如瓜子,眉清目秀,都稱他為伍娘子。太宗登位,又升為總兵之職,鎮守紫荊關。當日接了元帥將令,命他為開路先行,心中大喜道:「我平生武藝未立奇功,今帥爺命我為先行,是知我也。」星夜趕到潼關,參見元帥。元帥道:「本帥奉詔出征,令爾為先鋒,務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遇山寇當道,即行追捉,遇北番敵軍,切不可擅自開兵,須候本帥大軍。」即命鄰永州一支人馬,限三日起程。伍登得令,整頓人馬去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