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樓 - 74 / 74
古典小說類 / 李漁 / 本書目錄
  

十二樓

第74頁 / 共74頁。

 大小:

 第74頁

朗讀:

獃叟把山中的家小與牛羊犬豕之類,一齊搬入新居,同享現成之福。從此以後,不但殷太史樂於聞過,時時往拜昌言,諸大老喜得高朋,刻刻來承麈教;連那位禮賢下士的令尹,凡有疑難不決之事、推敲未定之詩,不是出郭相商,就是走書致訊。

獃叟感他國士之遇,亦以國土報之,凡有事關民社、跡系聲名者,真所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殷太史還說聲氣雖通,終有一城之隔,不便往來;又在他在房之側買了一所民居,改為別業。把「聞過樓」的匾額叫人移出城來,釘在別業之中一座書摟之上,求他朝夕相規,不時勸誡。

這一部小說的樓名,俱從本人起見,獨此一樓不屬顧而屬殷,議之者以為旁出,殊不知作者原有深心。當今之世,如顧獃叟之恬澹寡營,與朋友交而能以切磋自效者,雖然不多,一百個之中或者還有一兩個。至于處富貴而不驕、聞忠言而善納、始終為友、不以疏遠易其情、貧老變其志者,百千萬億之中正好尋不出這一位!只因作書之旨不在主而在客,所以命名之義不屬顧而屬殷,要使觀者味此,知非言過之難而聞過之難也。

覺世稗官之小說大率類此。其能見收於人、不致作覆瓿抹桌之具者,賴有此耳! 

[評] 

諸以既遂獃叟之高,又使之不迂其跡,誠一時盛舉。敘養士之功者,必乙太史為最,縣令次之,諸大老又次之。以求田問舍之資,合諸老所出者,僅得三分之一,而兩公之力居多也。


  
予謂:此番捐助,不虧太史,不虧縣令,獨獨虧了諸公,為獃叟者不可不知感激。何也?大史善於聞過,縣令工于謀野,其取償于獃叟者,不啻什百,豈止三分之一而已哉!其餘諸老,既乏聞過之虛衷,義無謀野之實意,不過于高談闊論之時,增一酒朋詩客而已。所以出一分失一分,助一股折一股。俗語雲「施恩不望報」,惟諸老能之。

若太史、縣令二公,皆居奇射利之尤者也。然又不得不謂之仗義。可見名實兼收之事,惟禮賢下士一節足以資之,較積德于冥冥之中、俾後世子孫食其報者,尚有遲早賒現之別耳!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