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元,江南丹陽人。父國相,與同裡虞庠不相能。方社,國相被酒夜行,庠遣惡少綁而沉諸河。洪元與弟福元皆幼,稍長,微聞父死狀,庠欲壻洪元以自解,洪元巽言謝之。母喪,既葬,洪元、福元同詗庠所在。又值社,洪元見庠在社所,還呼福元,各持斧往,洪元入迫庠,字庠曰:「逸群,我死汝!」庠起猶曰:「孺子醉耶?」洪元曰:「將醉汝血!」兩斧並舉,遂殺庠。詣縣自陳狀,有司義之,免福元,下洪元獄。明年,亦赦出,為浮屠以終。
顏中和,吳縣人。父弘仁。順治初,怨家周昌乘亂誘而殺之,棄其首。中和礪斧束槁如人形,書昌姓名以試斧。昌聞之,輕中和幼,不為備。中和懷斧出跡昌,值市中,尾之行。稍前,遽揮斧中昌,昌左右顧,又斧之。母遣其兄孟和走視弟,昌已死。乃相與詣縣,兄弟爭自承殺人,市人言殺昌者實中和,乃下中和獄。明年巡按禦史錄囚,釋中和。中和,明義士佩韋從孫也。
同時又有顏鼇,父仲常,國初為其仇金瑞甫所殺。鼇淬刃挾以出入,一日,遇諸胥口,鼇刺瑞甫,入水,鼇從之。瑞甫脫去,誣鼇以盜。兵備道王紀、同知劉瑞訊得實,為誅瑞甫。
中和復仇時年十六,鼇年十八。
王恩榮,字仁庵,山東蓬萊人。縣有小吏寵於官,恩榮父永泰與有隙,被毆死。恩榮方九歲,祖母、母皆劉氏。祖母以告官,不得直,畀埋葬銀十兩,內自傷,遽縊。母泣血三年,病垂死,以官所畀銀授恩榮曰:「汝家以三喪易此,汝志之不可忘!」
恩榮依其舅以居,稍長,補諸生。志復仇,以斧自隨,其舅戒之曰:「汝志固宜爾,然殺人者死,汝父母其餒矣。」乃娶妻,生子,辭於舅,挾斧行。遇小吏,揮斧不中,投以石,仆,得救免;又遇於門,直前斫其首,帽厚,傷未殊。訴官,時去永泰死十九年,事無證。恩榮出母所授銀,其上有硃批,旁鈐以血書。知縣嘆曰:「孝子也!吾欲聽爾,違國家赦令;吾欲撓爾,傷人子至情。周官有調人,其各相避已耳。」於是恩榮哭,堂上下皆哭,小吏避之棲霞。
居八年,一日,方入城,過小巷,恩榮與遇,小吏無所逃,乞貸死。恩榮曰:「吾父遲爾久矣!」斧裂其腦,以足蹴其心,死。乃詣縣,小吏家言永泰故自縊,非毆死,當發棺以驗。恩榮曰:「民原抵罪死,不原暴父骸。」叩頭流血。知縣諮於眾,皆曰:「恩榮言是。」具狀上按察使,按察使議曰:「律不言復仇,然擅殺行兇人,罪止杖六十,即時殺死者不論,是未嘗不許人復仇也。恩榮父死時未成童,其後屢復仇不遂,非即時,猶即時矣。況其視死無畏,剛烈有足嘉者,當特予開釋,復其諸生。」有司將請旌,其舅為辭罷。
楊獻恆,山東益都人。父加官,與濟南楊開泰有隙,詈其門,開泰訟焉。加官率獻恆走求援,開泰遣其徒紿使出小徑,要而毆之,加官死焉。獻恆死復甦,開泰以他事誣之,下濟南獄。山東初設總督,獻恆訟焉,下青州府勘問,直獻恆,開泰以賄免。獻恆走京師叩閽,下山東巡撫會鞫,罰開泰納埋葬銀四十兩,迫獻恆具領。獻恆藏銀典肆,再走京師叩閽,下山東巡撫,以獄已定罪,獻恆妄訴,笞四十。開泰計必欲殺獻恆,遣其子承恩至青州謀諸吏。獻恆潛知之,持鐵骨朵挾刃至所居。承恩方與吏耳語,伺其出,以鐵骨朵擊之,仆,急拔刀斷其喉,又抉其睛啖之,詣縣自陳,出所藏銀為證。縣具獄,得末減,遣戍。
任騎馬,直隷新城人。父為仇所戕,死以四月八日,方賽神,被二十八創。騎馬時方幼,至七歲,問母,得父死狀,慟憤,以爪刺胸,血出。悲至,輒如是,以為常。其仇姓馬,因自名騎馬。長,慮仇且疑,乃字伯超,詭自況馬超也。母欲與議婚,力拒。母死,治葬,且營祭田。年十九,四月八日複賽神,騎馬度仇必至,懷刃待於路。仇至,與漫語,指其笠問值,騎馬左手脫笠授仇,蔽其目,右手出刃急刺,洞仇胸,亦二十八創乃止。仇妻子至,怖甚,騎馬曰:「吾殺父仇,於汝母子何與?」乃詣縣自首。知縣欲生之,曰:「彼殺汝,汝奪刃殺之耶?」騎馬對曰:「民痛父十餘年,乃今得報之,若幸脫死,謂彼非吾仇,民不原也。」因袒,出爪痕殷然,見者皆流涕。獄具,得緩決。
在獄十餘年,知縣嘗使出祭墓,辭,怪而問之,曰:「仇亦有子,假使效我而斫我。我死,分也,奈何以累公?」新城人皆賢之,請於縣,築室獄傍,為娶妻生子。久之,赦出。知縣後至者欲見之,輒辭。聞其習形家言,以相宅召,又謝不往,曰:「官宅不同於民,若言不利,且興役,是以吾言擾民也。」既卒,總督曾國籓旌其廬曰「孝義剛烈」。
李巨勛,甘肅禮縣人。回亂,土豪羅五殺其父,巨勛欲赴死,母以弟幼沮之,命之娶,不可,乃訟五,五系獄,始娶生子。五以賄出獄,巨勛與弟恆挾刃伺五。光緒初,竟擊殺五,巨勛自首系獄,瘐死。母不食,亦卒。妻張,撫孤子成立。
任四,甘肅渭源人,農也。徙家狄道,父死於虎,四乃習鳥槍,誓殺百虎報父仇。遇虎,槍一發立殕。鄰縣有虎,輒迎四往捕,必得。四已老,計所殺虎九十有九,復入山伺虎,虎驟至,槍不及發,幾為所噬。俄雲起晝晦,虎自去,四歸祭父,戒子孫毋更仇虎,遂以無疾卒。卒時,猶寢虎皮也。
王國林,湖南長沙人。有膂力。虎咥其父,國林奮擊,折虎左牙。虎怒,爪其腹,腹破,腸出尺許,而父卒死。國林死復甦,家人納其腸,為縫腹,得愈。乃制火器獵虎,最後獲一虎,左牙折,知為咥父者,烹之,告父墓。
藍忠,福建漳浦人。家萬山中,父元章,與叔裕比屋居。有虎夜出,中伏弩,跳踉入所居村。裕夢中聞虎至,呼,虎撲門不得入,登屋毀杗桷直下,齧殺裕。元章聞裕為虎殺,復呼,虎循聲至,破屋撲元章,仆。忠持長刀直前,刺虎中喉,刃入腹三尺許。虎舍元章撲忠,忠拔刀柄脫,妻卓搤虎頸,連呼曰:「斧!」忠自門後取斧力斫之。天明:力且盡,視虎已殪。元章尚臥地,忠與妻扶就寢,越日,創甚竟死。 列傳二百八十六 孝義三
嶽薦 張廒 黃學硃 吳伯宗 錢天潤 蕭良昌 李九
張某 程含光 陳福 譙衿 黃成富 李長茂 任天篤
趙一桂 黃調鼎 楊藝 鹹默 李晉福 胡端友 硃永慶 王某
張瑛 郭氏仆 胡穆孟 苑亮 楊越 子賓 吳鴻錫
韓瑜 程增 李應卜 塞勒 王聯 黎侗 李秉道 趙瓏
蔣堅 李林孫 高大鎬 許所望 邢清源 王元 鳳瑞
方元衡 葉成忠 楊斯盛 武訓 呂聯珠
嶽薦,江南山陽人。明末為諸生。事父母謹,居喪哭踴,氣息僅屬,乃病羸終其身。庶弟甫生而其母暴疾死,薦亦生女,乃令妻棄女而乳其弟。弟病瘍,日夜啼,夫婦迭拊之,遂俱生瘍,血淋漓被體,不以為苦。
張廒,陝西盩厔人。順治初,山賊破其堡,殺廒兄廠,並掠廠子去。廒湣廠死且無後,負其子入山易廠子歸。方謀贖子,山賊引去,其子幼不能從,遂殺之。廒復生子,與廠子並成立。
黃學硃,福建甌寧人。諸生。順治間,縣有土寇,執學硃及其弟。度不能兩全,乃紿賊曰:「家有薄產,釋弟歸鬻產,以其值贖我,何如?」賊疑,欲遣學硃,學硃曰:「我秀才,質重於弟。」賊遂釋弟歸。實無產,贖不至,學硃遂被戕。
吳伯宗,山西稷山人。早喪父母,二弟幼,與相依。居數年,先後皆失之。伯宗求弟遍遠近,久之,得季弟京師,為高氏仆。高氏遇之厚,曰:「吾為子善撫,子求得仲弟,與之俱歸。」又久之,伯宗得仲弟消息,在寧古塔,乃躬往蹤跡之。仲弟屬將軍部,投牒訟焉。庭質,辭未畢,伯宗忽躍起,主者怒,撲之,血被面。伯宗徐曰:「民非敢與抗,適見略吾弟者,奴吾弟者,皆法所不宥,顧美衣帽,平立官側。民兄弟良家子,為奸人誘掠,萬里投命,官不明其冤,乃視若罪囚,使跪而聽命,民是以不服。」主者悟,白將軍,歸其仲弟。時正冬,兄弟相扶行冰雪中,至京師,與季弟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