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
文豐,董氏,內務府漢軍正黃旗人。內務府筆帖式,歷堂主事、員外郎、造辦處郎中,充杭州織造,授驍騎參領。道光二十一年,充粵海監督。二十三年,偕兩廣總督耆英等遵議英吉利五口通商章程十五條,下部議行。二十六年三月,授熱河副總管,充蘇州織造。差還,授堂郎中。鹹豐四年,賞總管內務府大臣銜,歷正藍旗漢軍副都統、正藍旗護軍統領。七年二月,授總管內務府大臣,尋署正黃旗護軍統領。八年五月,管理圓明園事務,調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充崇文門副監督。又調正白旗滿洲副都統,署禦藥房、太醫院事務。十年八月,命在圓明園照料一切事宜,是月英人闖入圓明園,文豐投水殉難。賜恤如例,贈太子少保銜,入祀京師昭忠祠。同治元年,追念忠節諸臣,以「文豐從容赴難,不愧完人」褒之,加恩予謚忠毅。
殷明恆,江西南昌人。由武童投效水師營,擢把總。光緒四年,赴閩,隷平海中營師船司砲。時佛郎西既並越南,將窺滇省,其酋領軍艦十四艘先犯福州,圖覆船政局。十年七月,在馬江發難,明恆陣亡。時毀兵船七,商船二,及艇哨各船俱燼,死者不可計。見奏報者,以參將高騰雲死最慘,五品軍功陳英戰最烈。船廠學生帶揚武艦葉琛,帶建勝艦林森林,均登了台發砲,受彈,猶屹立指揮;充福星輪三副王漣受砲傷,猶槍斃敵兵多名,均以傷重陣亡。
是役也,戰鎮南關外,隷記名提督劉永福部下者,為武監生楊萼恩、哨弁何承文等;隷署提督蘇元春部下者,為總兵孫得勝,副將黃政德、邱福初、陳義新、劉德勝、張大壽、劉玉貴,參將胡延慶、王紹斌、蕭有明、黃世昌、石啟官、張興寬,遊擊蕭寶臣、李純五、吳少懷,都司黃均、任有錫、李逢楨、吳述元、周同芳,守備黃效忠、楊承祿,千總蘇全璧、蔣全昌、李得勝,把總王有興、李明德、楊春林、徐國慶、葉亞吉、梁玉輝,外委曹正亮,六品軍功勞國豐,從九品黃汝霖等。
隷廣西巡撫潘鼎新部下,紙作社之役,為副將蘇玉標,都司陳福隆,把總張元鴻、顧玉芳;諒山之役,為提督劉思河,都司劉映穀、黃正寅、鄧晏林、杜光湔,守備羅雲高,千總俞諫臣、蔡得勝、孫其易,把總謝世和,六品軍功萬國發等。
隷福建布政使王德榜部下,戰豐穀等處,為總兵黃喜光,副將胡陽春、武鴻來,參將左廷秀、譚家璐、王得永、蔡玉堂、黃祖富、左占元,遊擊陶得玉、聶章壽、王得才、柳臣玖,都司王天喜、陳永發、趙步雲、譚連勝、胡克勝、田玉貴,守備邱正亮、鄧青雲,千總謝廷蘭、張玉魁、楊大德、胡士英,把總蕭恩清、王成吉,外委劉雲漢、謝薛昌,六品軍功黎占元、唐復興、譚以明等。
隷福建巡撫劉銘傳部下者,為總兵曾照禮,副將劉義高,千總殷有升,把總尤運農、祁文等。均分別上聞,贈恤有差,高州鎮總兵楊玉科,則以宿將有功,戰歿諒山,自有傳。
高善繼,字次浦,江西彭澤人。由附生舉同治元年孝廉方正,朝考用教職,署弋陽縣訓導。舉優行,皆寒畯士,積弊為清。尋調贛州府學教授,又調南安。光緒十四年,舉鄉薦,會試不第,謁李鴻章於天津,鴻章,其父執也,語不合,投通永鎮總兵吳育仁幕下。二十年,日本侵朝鮮,廷議主戰。六月,善繼佐營官駱佩德乘英國高升輪船運送軍實。駛至牙山口外,日本舉旗招撫,善繼不肯屈。管駕英人先逸去,善繼忿極,令懸紅旗示戰備,且進薄之。方與佩德指揮禦敵,忽船中魚雷,逾時,水勢注射益洶湧,眾強善繼及佩德亟下,善繼奮然曰:「吾輩自請殺敵,而臨難即避,縱歸,何面目見人?且吾世受國恩,今日之事,一死而已!」佩德曰:「如此,吾豈忍獨生?」高升船遂沉,善繼溺死,佩德從之。
時護行者為濟遠艦,亦為敵船在豐島襲擊,大副都司沈壽昌堅守砲位,竭力還攻。及中砲陣亡,則守備柯建章繼之;復陣亡,則黃承勛繼之。與軍功王錫三、管旗劉鵾同與於難,爭趨死地,奮不顧身,尤為當時所稱。廣乙快船管輪把總何汝賓,亦於是役中彈陣亡。
林永升,福建侯官人。入船政學堂肄業駕駛,派兵輪練習,周歷南北洋險要,以千總留閩,充船政學堂教習。復出洋留學,歸,晉守備,調直隷。從平朝鮮之亂,擢都司。赴德國接收代造經遠快船,保升遊擊。光緒十五年,北洋海軍新設左翼左營副將,以永升署理。辦海軍出力,升用總兵。二十年八月,朝命海軍護送陸軍赴大東溝登岸援朝鮮,日本海軍來襲,我鐵艦十,當敵艦十有二。副將鄧世昌管帶致遠,都司陳金揆副之;參將黃建勛管帶超勇;參將林履中管帶揚威;經遠,則永升主之。永升夙與世昌等以忠義相激勵,既合諸艦,衝鋒轟擊,沉日艦三,卒以敵軍船快砲快為所勝,世昌戰歿。提督丁汝昌坐定遠督船,畏葸不知所為,又被傷,總兵劉步蟾代之。船陣失列,有跳而免者,永升仍指揮艦勇,冒死與戰,驟中敵彈,腦裂死。是役也,血戰逾三時,為各國海戰所僅見。
永升而外,金揆、建勛、履中及守備楊建洛、徐希顏,千總池兆濱、蔡馥,把總孫景仁、史壽箴、王宗墀、張炳福、易文經、王蘭芬,外委郭耀忠,五品軍功張金盛,六品軍功王錫山,均死之。世昌自有傳。
李大本,安徽六安州人。鹹豐間投效江西軍營,以功累擢遊擊,復投效直隷,充哨長,晉副將。光緒二十年,日本犯朝鮮,葉志超統軍往援,扼守公州,聶士成率五營駐成歡驛。敵軍來襲,大本與遊擊王天培、王國祐同亡於陣。時武備學生於光炘、周憲章、李國華、辛得林並赳健士,伏要隘,狙擊敵前鋒,以接應不至,皆死焉。士成旋繞渡大同江至平壤與諸軍合,軍無鬥志,潰退相繼。獨左寶貴扼險惡戰,死最烈,自有傳。自是朝鮮無我駐軍,敵遂內犯。
黃祖蓮,安徽懷遠人。少有志節,嘗思立功異域。光緒初,入上海廣方言館,列優等,送美國遊學。調天津水師駕駛學堂,旋派赴威遠兵輪練習。敘千總,署海軍中軍左營守備,充濟遠駕駛二副。海軍出力,以都司升用。中日釁啟,說丁汝昌以「嚴兵扼守海口,而以兵艦往搗之,攻其不備,否則載勁旅抵朝鮮東偏釜山鎮等處,深溝高壘,絶其歸路,分兵徇朝鮮諸郡邑,彼進則迎擊,彼退則尾追,又出偏師撓之。彼糧盡援竭,人無鬥志,必土崩瓦解,此俄羅斯破法蘭西之計也。」汝昌不從。及大東溝將戰,又說以「海戰宜乘上風,兵法貴爭先著。今西北風利,宜乘其兵輪未集,急擊不可失」。汝昌復不決,遂失利。
十二月,日人棄西路,南擾山東,祖蓮佐總兵劉步蟾等守威海。時官軍集關外,東路兵單,日軍由落風港登陸,攻陷榮成,全力萃威海。祖蓮揮將士開砲擊敵,敵少卻,既復大集,諸軍皆潰。二十一年正月,道員戴宗騫以力盡援絶投海,越數日,祖蓮與劉步蟾及總兵張文宣、楊用霖等俱死之。時汝昌書降於敵,且要敵軍不得殘餘軍,仰藥死。後以死綏上聞,旨不予恤。或謂汝昌實為所部脅降,憤而自盡,降書則死後出洋弁手也。
時旅順先陷,海軍掃地,黃海諸要隘皆失守,將士多死事,以奏報有缺,不得書。其見奏報者,三等侍衛永山,在鳳凰城戰歿;遊擊李世鴻、副將李仁黨與提督楊壽山分守蓋平,禦敵大將乃木軍,戰最烈,同時以力盡陣亡。步蟾、宗騫自有傳。 列傳二百八十二 忠義九
宗室奕功 劄隆阿等 覺羅清廉等 松林 文炘等
崇壽 韓紹徽 韓培森 馬鍾祺 董瀚 譚昌祺 莊禮本 馮福疇
宮玉森 景善等 宋春華 馬福祿 楊福同
吳德潚子仲韜 成肇麟
宗室奕功,歷官奉宸苑卿,至禦前侍衛。光緒二十六年,拳匪肇禍,各國聯軍破京都,德宗奉孝欽顯皇後西狩,奕功以世受國恩,未能隨扈,引火自焚。妻祥佳氏、子載捷等,閤家投井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