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字玉岩,四川保寧人。由武舉從軍有功。雍正八年,擢權雲南東烏營遊擊,佐總兵劉起元守城。烏蒙夷祿萬福者,舊土知府萬鍾族弟也。先是,府隷四川,萬鍾數擾雲南邊界,雲貴總督鄂爾泰擒鞫伏法,使萬福父鼎坤襲職,移隷雲南。時改土歸流,既設東川府,次及烏蒙,改授鼎坤守備,趣赴闕。鼎坤怏怏行,密使萬福煽諸蠻為亂。未發,昆密告起元為備,起元蔑視之,檄萬福來見。萬福懼,遂嗾眾反,圍府城。昆聞變,解所佩刀與妻張氏訣,出與起元商禦賊策,皆不應。而遊擊汪仁獨以撫賊說起元,起元從之,登城被賊辱。昆遂開城,率數十騎大呼赴賊,遊擊馬秉倫與之俱。斬數百級,賊稍卻。野夷數萬蜂至,昆遂與秉倫相失,勢益孤。轉戰至次日,弩穿左脅,創甚,北向再拜,割襟蘸血,大書石壁曰「淋漓鮮血透征衣,報國丹心總不移」十四字,拔刀自刎死。賊嘆其忠,以土覆之而去。昆妻聞變,則以昆佩刀手斫二女及妾,乃引刀椿喉,一門同殉焉,語見列女傳。
秉倫既失昆,亦轉山箐間,鏢貫其頤,猶手剸數賊,力竭,跳崖死。
時官烏蒙通判者為劉鎮寶。鎮寶,字楚善,江西彭澤人。由舉人考授中書舍人,發雲南用知縣。鄂爾泰器其材,奏擢通判。鎮寶既蒞任,駐大關鎮,鎮距府三百里,為苗疆新闢地。苗警既急,以鎮寶熟諳苗情,檄往招諭。至則開陳禍福,詞甚備。苗逆抗之,反執鎮寶。鎮寶罵賊烈,爭斫之,支體糜碎。事平,滇人以鎮寶與昆受害尤酷,為立廟祀,稱二劉公祠。
羅鳴序,湖北漢陽人。康熙五十年舉人,任貴州麻哈知州、兼署黃平州事。雍正十三年春,古州苗叛,脅清平、黃平、施秉、鎮遠四州縣,生熟苗皆應。四月,陷清平縣之凱里汛,去黃平新州三十里。鳴序時在黃平,聞變,趨新州謀守禦。環州苗皆起,馳報府縣急援,不應。苗大焚掠,鳴序以城亡與亡自誓。客陳憲者,請與俱,鳴序卻之。憲以「君能為忠臣,我獨不能為義士」為對,相與尋後山有樹可援系者,各默識之。鳴序乃解兩州印付健仆送省,出公帑千付書吏藏某處,曰:「可以死矣!」或曰:「此署事也,有本州在,何不去此而保麻哈?」或曰:「此新州也,何不去此而保舊州?」皆置不聽。或告曰:「城陷矣!」即趨向所識處,將自經。俄又告賊猶未入,則又徐與憲還,登城守。迨矢石器械盡,城中火起,無可再守,乃卒與憲至後山絓樹以死。從死者數人,諸生初震、周大任兩家皆死之。憲,浙江山陰人。 列傳二百七十六 忠義三
宗室恆斌 倪國正 趙文哲 王日杏 汪時 孫維龍 吳璜 吳鉞等
曹永誾 何道深 沈齊義 陳枚 吳躭等 溫模 邵如椿 李南暉
湯大奎 周大綸 壽同春 李喬基 熊恩紱 宋如椿 趙福 劉升滕家瓚
蕭水清 劉大成 王翼孫 王行儉 王銑 汪兆鼎 左觀瀾 董寧川
韓嘉業 葉槐 陸維基 毛大瀛 張大鵬 白廷英 楊繼曉
楊堂等 曾艾 曾彰泗 羅江泰 霍永清 強克捷 趙綸等
宗室奕湄 景興 陳孝寬等 王鼎銘 呂志恆 邵用之等
楊延亮 師長治 王光宇
宗室恆斌,字絅文,太宗第十子輔國公韜塞後。授三等侍衛。父薩喇善,官吉林將軍,緣事命戍伊犁。方臥病,恆斌陳請代奏以身從父往,詔許之,而以沽名褫其職。恆斌在途侍疾,至廢寢食,父每怒其愚,無幾微怨。既抵伊犁,父疾以瘳,將軍阿桂大賢之。會哈薩克新附,遣使入貢,有旨擇賢員伴送,阿桂即命恆斌充伴送官。途間馭陪臣忠信得大體,召見慰藉,復其官,令留京供職。恆斌請畢伴送事仍往伊犁侍父,允之。擢二等侍衛。會烏什回叛,恆斌隨將軍明瑞由伊犁倍道進剿,戰屢捷。領左翼兵陣城南山下,賊麕至,恆斌奮勇擊之,所向披靡。賊懼,隱城壕誘敵。怒馬而前,萬鏃齊發,不及禦,陣亡。事聞,褒恤,而宥其父罪還京。
倪國正,字懋功,四川成都人。康熙舉人。雍正十年,揀發廣西,授義寧縣知縣。義寧東北曰雙江,苗、民雜處,與湖南城步、綏寧二邑紅苗接壤,計千餘裡。隘口十,堡七十二,大小寨凡數百。不通教化,僅設雙江巡檢覊縻之。乾隆六年,楚匪黃順等煽粵苗,偽稱名號。國正計擒黃順,中道被劫,還合楚苗為奸。國正牒文武諸大府請兵,撥駐四百名,苗稍靖。時大府意在招撫,知府張永熹、巡檢蔡多奇迎合其意,遂撤駐兵,而檄國正與多奇及縣丞吳嗣昌同往。國正將行,嘆曰:「此所謂投虎以肉,徒肆其噬耳!」
行數日,抵苗巢,苗挾兵出迓,氣囂甚,多奇易衣遁,眾失色。或告國正:「不去,禍將及!」國正曰:「吾固知犬羊之性,不先以威,不可以德化也。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付健役縣印,令間道馳還,正襟坐待之。苗突至,取官弁及隨行隷三十餘人,盡掊殺之。禁國正土窯,絶粒六日,縛至烈日中,去其衣,掘土埋足至膝,脅之降,不屈。授以紙筆,令「省中以萬金為贖,可不死。」國正擲筆裂紙,大罵。苗怒,擊其齒,血流被衣,聲益厲。齒盡,截其舌。國正猶噴血作罵狀,遂擊死,沉屍深潭。事聞,帝為之輟食。國正為諸生時,書押則雲「為國盡忠」,案頭玉尺,亦刻「丹心捧日」,蓋報國之志,本素定雲。
趙文哲,字升之,江蘇上海人。生有異稟,讀書數行下。同時青浦王昶,嘉定王鳴盛、曹仁虎皆以能詩名,獨心折文哲。為人瘦不勝衣,而意氣高邁,由廩生應乾隆二十七年南巡召試,賜舉人,授內閣中書,在軍機章京上行走。以原任兩淮鹽運使盧見曾查抄案通信寄頓,褫職。時大軍征緬甸,署雲南總督阿桂奏請隨軍。阿桂由緬至蜀,將軍溫福方督師征金川,見文哲,與語,大悅之。時溫福與阿桂分兵,文哲遂入溫福幕。溫福重文哲,片時不見,輒令人覘文哲何作。已而連克金川地,三十七年十月,遂剿平美諾。以功復中書,又授戶部主事,仍隨營治事。三十八年,兵至木果木,六月,小金川降者叛,與金川合抄後路,師將潰,在軍者逆知賊大至,相率逃竄,文哲毅然以為:「身為幕府贊畫,且疊荷國恩,詎可舍帥臣而去!」卒與溫福同死。
同時遇害者:刑部主事王日杏、新繁縣知縣徐瓚、酆都縣知縣楊夢槎、合州吏目羅載堂。其在各台站遇害者:潼川府通判汪時、漢州知州徐諗、內江縣知縣許椿、大竹縣知縣程廕桂、秀山縣巡檢郭良相、納溪縣典史許濟。其沿途被害者:候補從四品王如玉,候補知縣孫維龍、張世永,布政司照磨倪鵬,候補縣丞倪霖,秀山縣典史周國衡。先後殉難者:又有重慶府知府吳一嵩,原任貴州大定府知府鍾邦任,刑部主事特音布,原任湖南澧州知州吳璜,原任浙江雲和縣知縣彭元瑋,四川崇慶州知州常紀,原任廣西越巂通判吳景,納溪縣知縣章世珍,營山縣典史吳鉞。幕客同與難者:硃南仲、楊紹沂、熊應飛、田舒祿、顧佐、嶽廷栻、周煒、鄭文、許國、長炳、王鳴鏞十一人。事定,四川成都府、金川崇化屯先後建祠祀之,均建慰忠祠碑。
日杏,字丹宸,江蘇無錫人。善書,於魏、晉以降書跡臨摹畢肖。官中書,行走軍機處。每扈從行圍,遇公事旁午,坐馬上盤一膝,置紙膝上,信筆作小楷,疾如飛。有官中書者,見機要大臣,跽一足請事,日杏怒詈之,謂為非人。知銅仁府,民以王青天稱之。
汪時,浙江錢塘人。時駐岱多喇嘛寺,寺破,罵賊死。官軍收復小金川,見血影濺涅壁間,尚漉漉如濕焉。
程廕桂,浙江仁和人。與其子烈同遇害。
孫維龍,字普田,寄籍宛平。先官安徽黟縣知縣,創立書院,延劉大櫆教士。又建石橋於漁亭鎮,通浙、楚往來,行旅稱之。
吳璜,字鑒南,浙江會稽人。父爚文,舉博學鴻詞科。璜為商盤甥,早以詩名。
常紀,字銘勛,奉天承德人。以進士選授西充縣,有治行。嘗興建關神武祠,殉難後,縣民即關祠肖紀像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