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下 - 347 / 575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下

第347頁 / 共575頁。

 大小:

 第347頁

朗讀:

裕瑞,字思元,豫通親王多鐸裔。封輔國公。工詩善畫,通西番語。常畫鸚鵡地圖,即西洋地球圖。又以佛經自唐時流入西藏,近日佛藏皆出一本,無可校讎。乃取唐古特字譯校,以復佛經唐本之舊,凡數百卷。著有思元齋集。

趙執信,字仲符,益都人。從祖進美,官福建按察使,詩名甚著。執信承其家學,自少即工吟詠。年十九,登康熙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時方開鴻博科,四方雄文績學者皆集輦下,執信過從談宴,一座盡傾。硃彞尊、陳維崧、毛奇齡尤相引重,訂為忘年交。出典山西鄉試,遷右贊善。二十八年,坐國恤中宴飲觀劇,為言者所劾,削籍歸。卒,年八十餘。


  

執信為人峭峻褊衷,獨服膺常熟馮班,自稱私淑弟子。娶王士禎甥女,初頗相引重。後求士禎序其詩,士禎不時作,遂相詬厲。嘗問詩聲調於士禎,士禎靳之,乃歸取唐人集排比鈎稽,竟得其法,為聲調譜一卷。又以士禎論詩,比之神龍不見首尾,雲中所露一鱗一爪而已,遂著談龍錄,雲:「詩以言志,詩之中須有人在,詩之外尚有事在。」意蓋詆士禎也。說者謂士禎詩尚神韻,其弊也膚;執信以思路劖刻為主,其失也纖。兩家才性不同,實足相資濟雲。執信所著詩文曰飴山堂集。

當是時,海內以詩名者推士禎,以文名者推汪琬。而嘉興葉燮,字星期,其論文亦與琬不合,往複論難,互譏嘲焉。及琬歿,慨然曰:「吾失一諍友矣!今誰復彈吾文者?」取向所短汪者悉焚之。燮父紹袁,明進士,官工部主事,國亡後為僧。燮生四歲,授以楚辭,即成誦。康熙九年進士,選授寶應令。值三籓亂,又歲饑,民不堪苦。累以伉直失上官意,坐累落職。時嘉定知縣陸隴其亦被劾,燮以與隴其同罷為幸。性喜山水,縱遊宇內名勝幾遍。年七十六,猶以會稽、五泄近在數百里獨未遊為憾。復裹糧往,歸遂疾。踰年卒。寓吳時,以吳中論詩多獵範、陸皮毛,而遺其實,著原詩內外篇,力破其非。吳士始而訾謷,久乃更從其說。著已畦詩文集。士禎謂其鎔鑄往昔,獨立起衰。

馮廷櫆,字大木,德州人。康熙二十一年進士,授中書。幼有奇童之目,讀書一覽輒記,尤長於詩。嘗充湖廣副考官,試畢,登黃鶴樓,俯江、漢之流,南望瀟湘、洞庭,慨然遠想,賦詩百餘篇,識者以為騷之遺也。平生深契者惟執信,其詩孤峭亦相類,歿後散佚。其孫德培搜輯得五百篇,名馮舍人遺詩。

黃儀,字六鴻,常熟人。精輿地之學。嘗以班固地誌所載諸川,第詳水出入,其中間經歷之地,備著於水經,然讀者非繪圖不能了,乃反覆尋究,每水各為一圖。凡都邑建署沿革、山川險易皆具焉,條縷分析,各得其理。閻若璩見之,嘆曰:「酈道元千古後一知己也!」若璩嘗問儀:「後漢志溫縣濟水出,王莽時大旱,遂枯絶。是河南無濟矣,何酈氏言之詳也?」儀曰:「新莽時雖枯,後復見,酈氏所謂其後水流逕通,津渠勢改,尋梁脈水,不與昔同是也。杜君卿乃不信水經,專憑彪志,竊以彪特紀一時災變耳,非謂永不截河南過也。」徐乾學修一統志,儀與若璩、胡渭、顧祖禹任分纂,皆地學專家。儀又訂正晉書地理志。兼工詩詞,著有紉蘭集。

鄭元慶,字芷畦,歸安人。通史傳,旁及金石文字。李紱、張伯行雅重其學,欲薦於朝未得也。顏魯公書湖州石砫記,元慶為之箋釋,甚博贍。又著湖錄百二十捲,七易槁而後成,自謂平生精力殫於是書。平生慕鄭子真之為人,自號鄭穀口。晚更治經,其著書處名魚計亭。著有周易集說、詩序傳異同、禮記集說參同、官禮經典參同、家禮經典參同、喪服古今異同考、春王正月考、海運議。

查慎行,字悔餘,海寧人。少受學黃宗羲。於經邃於易。性喜作詩,遊覽所至,輒有吟詠,名聞禁中。康熙三十二年,舉鄉試。其後聖祖東巡,以大學士陳廷敬薦,詔詣行在賦詩。又詔隨入都,直南書房。尋賜進士出身,選庶吉士,授編修。時族子升以諭德直內廷,宮監呼慎行為老查以別之。帝幸南苑,捕魚賜近臣,命賦詩。慎行有句雲:「笠簷蓑袂平生夢,臣本煙波一釣徒。」俄宮監傳呼「煙波釣徒查翰林」。時以比「春城寒食」之韓翃雲。充武英殿書局校勘,乞病還。坐弟嗣庭得罪,闔門就逮。世宗識其端謹,特許於歸田裡,而弟嗣瑮謫遣關西,卒於戍所。

嗣瑮,字德尹。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官至侍講。性警敏,數歲即解切韻諧聲。詩名與慎行相埒。慎行著敬業堂集、周易玩辭集解,又補註蘇詩,行於世。嗣瑮著查浦詩鈔、音類通考。

升,字仲韋。康熙二十七年進士。官少詹事。詩筆清麗。尤工書,似董其昌。有澹遠堂集。

史申義,字叔時,江都人。少工詩,與同裡顧圖河齊名,稱維揚二妙。康熙二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充雲南鄉試考官,改禦史、禮科給事中,乞病歸。王士禎以風雅詔後進,嘗謂申義及湯右曾足傳己衣鉢,人稱「王門二弟子」。在翰林時,聖祖以後進詩人詢大學士陳廷敬,廷敬舉申義、周起渭對,故又有「翰苑兩詩人」之目。

起渭,字漁塘,貴陽人。康熙三十三年進士,由檢討累遷詹事府詹事。詩才雋逸,尤肆力於蘇軾、元好問、高啟諸家。貴州自明始隷版圖,清詩人以起渭為冠,而銅仁張元臣、平遠潘淳亦並有詩名。

元臣,字志伊。康熙三十六年進士,由檢討累遷左諭德。有豆村詩鈔。

淳,字元亮。康熙五十四年進士,官檢討。文安陳儀與同榜,一時鹹推潘詩陳筆。有椽林詩集。


  
顧陳垿,字玉停,鎮洋人。少有文名,嘗得徐光啟曆書,精求一月,通其術。康熙五十四年舉人,以薦入湛凝齋修書。書成,議敘行人司行人。時外廷送算學三百餘員候試,聖祖親策之,得七十二人,陳垿為冠。又充樂館纂修。雍正元年,出使山東、浙江,還督通州倉。三年,以目疾乞歸,閉門撰述,四方走書幣乞文者踵至。性耿介,敦於內行。居喪不飲酒食肉,不處內。沈起元官河南,延主大梁書院,引範文正憂中掌學睢陽以勸;陳垿執象山責東萊故事,謝不往也。乾隆元年,詔起官,又舉鴻博,及六年設樂部,復以洞曉音律宣召,皆辭不赴,時論高之。年七十,卒。

陳垿精字學、算學、樂律,時稱三絶。嘗造八矢注守圖說,謂字學居六藝之末,聲音,樂也,形體,書也,而口出耳入,手運目存,則皆有數焉。學士惠士奇、通政孫勷得其書,置酒延陳垿請其說。陳垿為言經聲緯音開發收閉之旨,及每矢實義,一矢未發,則聲不能出,字有所避,八矢盡而音定字死矣。二人歎為天授。少與同裡王時翔為性命交,並工詩。婁東詩人大率宗吳偉業,陳序晚出,乃自闢町畦。著洗桐集、抱桐集。

何焯,字屺瞻,長洲人。通經史百家之學。藏書數萬卷,得宋、元舊槧,必手加讎校,粲然盈帙。學者稱義門先生,傳錄其說為義門讀書記。

康熙四十一年,直隷巡撫李光地以草澤遺才薦,召入南書房。明年,賜舉人,試禮部下第,復賜進士,改庶吉士。仍直南書房,授皇八子讀,兼武英殿纂修。連丁內外艱。久之,復以光地薦,召授編修。尚書徐乾學、翁叔元爭延致焯。尋遘讒,與乾學失歡,而叔元劾湯斌,焯上書請削門下籍,天下快之。聖祖幸熱河,或以蜚語上聞,還京即命收系。盡籍其卷冊文字,帝親覽之,曰:「是固讀書種子也!」無失職觖望語,又見其草槁有手簡吳縣令卻金事,益異之。命還所籍書,解官,仍參書局。六十一年,卒,年六十一。帝深悼惜,特贈侍講學士。贈金,給符傳歸喪,命有司存恤其孤。

焯工楷法,手所校書,人爭傳寶。門人著錄者四百人,吳江沈彤、吳縣陳景雲為尤著。

景雲,字少章。博聞彊識,能背誦通鑒。年十七,湯斌撫吳,試士拔第一。應京兆試,不遇。館籓邸三年,以母老辭歸,遂不出,以諸生終。少從焯遊,焯歿,獨系吳中文獻幾二十年。著有讀書紀聞及綱目、通鑒、兩漢書、三國志、文選、韓、柳集皆有訂誤,共三十餘卷。文集四卷,亦簡嚴有法。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