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通史 - 390 / 430
西洋古代史類 / 阿諾斯 / 本書目錄
  

全球通史

第390頁 / 共430頁。

 大小:

 第390頁

朗讀:

416日,朱可夫元帥向德國首都發起了最後的進攻。9天後,他已包圍這座城市,炮彈不斷地落在希特拉設在總理官邸花園裡的混凝土掩體的周圍。4月的最後一天,希特拉和幾天前剛同他結婚的伴侶愛娃·布勞恩一起自殺。他們的屍體在總理官邸的院子裡被澆上汽油焚燒了,人們始終沒有找到痕跡。

58日,柏林向蘇聯人投降,在以後的一個星期中,納粹密使在蘭斯向西方列強、在柏林向蘇聯無條件投降。


  

日本的投降 德國的投降使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的前景更加慘淡。到1944年年中時,他們的本士諸島已遭到以馬裡亞納群島為基地的B-29轟炸機的轟炸。這年年底,美軍在菲律賓登陸,到19452月底時.他們已迫使日本駐軍投降。對敵人來說更為嚴重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3個師于3月攻佔了硫黃島。

這場戰斗的野蠻程度反映在以下傷亡數字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的30000人中有20000人死傷,日本人死亡20000人,被俘200人。硫黃島離日本本土只有750哩,而沖繩島離日本本土只有350哩,6月,經過另一次殘酷的戰鬥之後,沖繩島也被佔領。這時,美國空軍將這兩座島嶼用作基地,使日本人口擁擠的城市象德國那樣遭到暴風雨般的轟炸。日本人更易受傷害,因為他們的薄木板和紙板結構的房屋在烈火中就象許多引火物一樣被燒燬。

194411月至19459月日本人投降的9個月裡,B-29轟炸機對日本進行了32000架次的轟炸,平均每天100多架次。日本人中死亡的或無家可歸的人數猛增到800多萬。

更糟糕的是,日本人還得準備對付來自東方的進攻,因為蘇聯政府已于19454且終止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不過,應對日本參戰負責的軍國主義者不願承認他們的錯誤,不願開始認真的和平談判。就在他們遲疑不決、試圖維護自己的尊嚴時,一連串前所未有的大災難突然來臨,結束了他們的優柔寡斷。

194586日,美國的一架B-29轟炸機將一顆原子彈扔在廣島上,炸燬了五分之三的城市,炸死了78150個居民。第二天,杜魯門總統在電台講話中直布:「16小時前,一架美國飛機嚮日軍重要基地廣島投了一顆原子彈,這顆原子彈的威力比20000噸梯思梯炸葯的威力還大。它的爆炸力相當於英國‘大滿貫’爆炸力的2000多倍,是戰爭史上迄今為止所使用過的最大的炸彈。」在杜魯門發表講話的第二天,即8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聯紅軍迅速地越過邊境進入滿洲。

蘇聯在德國投降3個月後入侵,其目的是為了履行史達林19452月在雅爾達會見羅斯福和丘吉爾期間所同意承擔的義務。除蘇聯從陸路入侵外,英國太平洋艦隊在6天航行25000哩之後也加入了海軍對日本的日益猛烈的進攻。最後的打擊是89日在長崎市上空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結果使這座城市遭到了同廣島一樣的破壞。極端的日本軍國主義者這時仍反對全面投降,一時間,戰爭似乎將惡化成由頑固的軍官領導的游擊戰。

但是,天皇在內閣和政界元老的勸說下決定投降,干814日接受了同盟國的最後通牒。92日,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裡」號戰艦的甲板上,舉行了正式的投降簽字儀式,麥克阿瑟將軍、尼米茲海軍上將和盟軍高級軍官出席了這一儀式。

三、世界歷史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完成了對歐洲的全球霸權的破壞,這一破壞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總的說來,這兩次大戰對世界歷史具有相似的意義。不過,它們在細節上存在着種種差別,這些差別對當今的國際舞台有着重要意義。比起先前的霍亨索倫王室和哈布斯堡王室,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者對歐洲和亞洲舊秩序的破壞要大得多。

德國人侵佔了整個歐洲大陸,日本人則侵佔了整個東亞和東南亞。但是,這兩大帝國都是短命的。它們到1945年已不復存在,留下了兩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意義的地區在內的權力真空。同任何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差不多,這兩大權力真空的存在導致了冷戰的爆發,使各交戰國不能在1945年之後立即達成全面的和平解決辦法。

兩次大戰戰後時期的另一差別是1945年以後殖民地臣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這與1918年以後帝國權力的加強形成鮮明對照。20年內,歐洲諸幅員廣大的帝國几乎全已消失。從這一意義上說,這20年是歐洲在政治和軍事上衰落的20年。但與此同時,由於全球日益統一,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術正以不斷加快的速度傳遍全球。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後時期既是歐洲衰落的時期,又是歐洲勝利的時期——這一點似乎是有悖常理的。


  
第二十六章



從大同盟到冷戰

戰時,要保持團結並不太難,因為有一個打敗共同敵人的共同目標,這一點誰都清楚。艱難的工作在戰後,那時,各種不同的利害關係往往會使同盟國分裂。

史達林,于雅爾達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了中歐和東歐的革命,導致了革命對西歐的威脅。第二次世界大戰卻沒有激起類似的動亂。革命並沒有震撼歐洲大陸,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了更大的物質損失和政治混亂。一個原因是平民大眾極度疲乏。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