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宮十八朝演義 - 56 / 186
古典小說類 / 許慕羲 / 本書目錄
  

宋宮十八朝演義

第56頁 / 共186頁。

 大小:

 第56頁

朗讀:

守節單居汴京,細心察探,見汴都甚為安靖,各路藩鎮邊帥也都傾心歸服,並無異圖,哪有機會可乘?忙暗中寄信至潞州,切勸其父,不可輕舉妄動,宜效忠宋主,以免禍患。誰料李筠不從守節之謀,使命賫着太祖親筆手詔,到了潞州,李筠毀詔囚使,不肯奉命。太祖聞得此信,亟召守節入見,面諭道:「汝父毀詔囚使,反跡已露,汝今尚有何說?」守節聞諭,慌忙俯伏奏道:「臣在潞州,曾泣諫父親,效忠朝廷,望陛下詳察。」太祖道:「汝之行為,朕早已知道,茲特赦汝回返潞州,可歸語汝父,朕未為天子時,汝父可以自由行動;朕即為天子,奈何不守臣節,自取罪戾呢?」守節連連叩頭,領旨退出,連夜收拾,徑赴潞州而去。

太祖自赦守節之罪,命他往潞州勸李筠恪守臣節,料知李筠必不信守節之言,定然還興起兵戈的,便傳趙普計議道:「李筠意欲謀反,宜如何處之?」趙普奏道:「陛下新立,藩臣多有異謀,今李筠叛跡已著,絶非口舌所能輓回,陛下雖恩赦守節,命其回去勸諭,恐亦徒勞無功。臣想,潞州不過一隅之地,怎當天下之兵,現在且暫置不問,待此起兵作亂,那時逆跡昭然,然後命智勇之將,提一旅之師,踏平潞州,捉住李筠,正以叛逆之罪,使各路藩臣邊帥,知所戒懼,此亦懲一儆百之策也。」太祖深然趙普之言,便把李筠這一件事,暫時擱置,待李筠公然謀反,再行命將致討。且按下太祖一面之事。


  

單說守節奉了太祖之命,回潞州勸諭其父親,惟恐略略遲緩,有誤時機,便不分曉夜,奔馳而去。這日到了潞州,入見李筠,備趙太祖之命,力勸其父,恪守臣節,切勿輕易用兵,致取滅門之禍,從速放還命使,上表謝罪。李筠不從其言道:「你在汴京,我還有所顧忌,所以遲疑不決。現在你已歸來,我還怕什麼呢?」當下叱退守節,便令幕府,草了檄文,曆數太祖背周之罪,佈告天下,且執監軍周光遜,押送北漢,請求出兵,同討宋朝。

一面遣驍將儋珪,率兵襲取澤州。

儋珪乃李筠部下有名勇將,最善馳馬,一日能行七百餘裡。李筠要乘宋朝不備,襲取澤州,因此特命儋珪前去,乃是迅雷不及掩耳的意思。那儋珪奉了將令,自恃英雄無敵,只帶領精騎數百,飛風一般,奔向澤州而來。澤州刺史張福,尚未得有潞州反叛朝廷的消息。

聽得儋珪奉了李筠之命到來,便開城迎接,與儋珪見面,還沒開口,已被他手起一刀,揮于馬下。儋珪殺了張福,立即揮兵入城。城內沒了主將,又無防備誰敢抗拒,只得投降。儋珪得了澤州,差人報捷。

李筠聞報大喜!從事閭邱仲卿,上帳獻計道:「明公孤軍起事,勢甚危險,雖有河東援應,恐不足恃。大梁甲兵精鋭,難與力爭,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懷孟、寨虎牢,據洛邑,東向而爭天下,方為上策。”李筠毅然道:「吾為周室宿將,與世宗義若兄弟,禁衛軍皆我舊部,聞我起兵討逆,勢必倒戈響應,況有儋珪等驍勇絶倫,何愁不踏平汴京,恢復周室哩!」閭邱仲卿見李筠剛愎拒諫,不聽善言,嘿然而出,退至帳外,仰天嘆道:“將驕卒惰,恃勇輕進,孤軍深入,汴梁大兵一到,如以石壓卵,必成齏粉,吾屬死無葬身之地了。」

李筠不用仲卿之謀,正要發兵進取,忽報北漢主劉鈞,親自率兵到來。李筠即至太平驛迎謁,拜伏道旁。漢主即封李筠為平西王,賜良馬三百匹,召見慰勞。李筠拜見漢主,極言受周厚恩,今日起兵願以死報,望陛下援助,決不有忘大德。


  

漢主聽了此言,嘿然無語。原來,周室與北漢乃繫世仇。李筠口口聲聲報答周室,惹起了漢主的疑忌,因此滿心不悅,只留些老弱之卒,算是幫助李筠。並且命宣徽使盧贊,監督李筠的軍隊,竟自啟駕回去。

李筠見了這般行徑,心下甚是不平,便與盧贊時有齟齬。又見北漢的人馬皆是老弱殘卒,哪裡上得戰陣?心內十分懊悔,但是事已如此,不得不奮力前進,乃命長子守節居守潞州,自率部兵南進。那監軍盧贊,又因着小事,與李筠爭執,互起衝突,盧贊密報漢主,漢主又差平章事衛融,替他們和解。李筠好生不樂,也不調動漢兵,只帶著自己的兵將,向前進取,其勢甚是勇猛。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