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符太師暗想,韓通的家世門弟,固甚相當,但是韓淞的相貌,雖也生得齊整,恰有些紈袴氣,才華又不及匡義。心下很有些不願意!只因世宗出面替他說合,不敢說出不願兩個字來,只得委婉其詞,把趙匡胤先來為其弟趙匡義求親的事情,告知世宗,並說自己與韓、趙兩家同為一殿之臣,未便回絶哪一家,懇請世宗作主。他的意思,以為韓通、趙匡胤,都是世宗親信之臣,世宗也不便偏袒哪個,必定有法調停,果然不出所料!世宗命他用綵樓擇配之法,以免爭執。符太師領了旨意,回至府中,擇定吉日,高搭綵樓,通知韓、趙二家。
匡胤、韓通,自然遵着世宗旨意,到了吉日,匡義、韓淞各帶了八名家將,來到綵樓之前。匡義人品軒昂,儀表出眾,安安詳詳,從容不迫的立於綵樓之左。那韓淞雖然衣服華麗,輝煌奪目,立於樓右,品貌怎能及得匡義!此時汴京城裡的人,早已紛紛傳說:皇丈高搭了綵樓,由皇姨拋球為定,選擇韓、趙二家婚姻,都來觀看。因奉着旨意,只準趙匡義、韓淞立近樓前,其餘閒雜人等,只準遠看,不許上前,且不得喧嘩吵閙。
所以前來觀看的人雖多,但離着綵樓遠遠立定,並無聲音。到了吉時,忽聽
鼓樂齊奏,先有一個管家立在樓上,向樓下朗聲說道:「今天乃是符皇姨奉了聖旨,高拋綵球,以定韓、趙兩公子的婚姻,只憑綵球擊中,便是婚姻所在,兩下各無怨言。」說罷,即高聲吟詩道:
“綵樓高搭一時新,天上人間富貴春;
憑語藍橋消息好,儘教仙娥意慇勤。”
吟罷四句詩詞,迴轉身軀,朝着樓內打了一拱道:「良時已到,請皇姨出來選擇貴人!」邀請已畢,那管家退立一旁。早見十二名侍女,都打扮得齊齊整整,簇擁着皇姨,輕盈慢步,來到樓中,真是嫦娥離月殿,仙姬下蓬萊。四圍觀看的人,莫不齊聲喝采,歡呼如雷,雖有禁軍奉着聖旨,禁止喧嘩,哪裡禁止得住!就這喝采聲中,皇姨已經端坐金交椅上,舉起鳳目,向樓下觀看。只見前日在園內無意中遇見的那位公子,立於樓左,那一種堂皇富麗的儀表,雍容華貴的態度,好似鶴立鷄群,可以壓倒一切!又見樓右立定一人,有八名家丁,分立左右,皇姨料知必是韓通之子韓淞,但見他裘馬輝煌服裝明艷也是一位翩翩公子,但是氣概人品,哪裡及得來匡義呢?皇姨一眼看去,心內早已分出了高下。
便有一個侍女,捧着個五色綵球獻於皇姨,皇姨纖手接過,輕輕舉起,卻將球略偏左些,拋將出去。只見那個綵球在空中滴溜溜滾個不已,乘着皇姨偏左之勢,直奔匡義那邊而去。匡義大喜!忙搶一步,舉起雙手一接,已將五色綵球,端端正正捧在手中。韓淞的八名家將,見綵球向匡義那邊飛去,正要上前搶奪,早被匡義的家將上前攔住,說道:「此事早經聖旨宣諭在前,只憑天命,各不爭執,你們如要動蠻便是違旨了。」韓淞的家將,見綵球已入匡義手內,知道搶亦無益,只得懊喪而退。匡義接着了綵球,便吩咐牽過了青驄馬,捧定綵球,由家將圍繞着,喜孜孜的回去。那些看熱閙的人,見匡義得了綵球,都拍着手大聲歡呼,跟着匡義的馬,看他回去。韓淞立在樓右,冷清清的,無人過問,愈加覺得羞愧難當,便同了家將上了坐騎,靜悄無聲的回至家中,將綵球被匡義接去的事情,告知韓通。
韓通大怒道:「不為吾兒奪得皇姨,怎泄胸中之氣!」當下又傳李智商議道:「皇姨拋球之時,不向正中,偏向趙匡義一邊拋去,以致綵球被他搶去,這明明是鄙棄吾兒,兩下串通,故有此舉。吾欲面奏主上,說趙匡胤、符彥卿預先接連,呵通一氣,有意將綵球拋中匡義,求主上仍將皇姨判歸吾兒如何?」李智道:「不可!主上降旨,本說綵球擊中,即為婚姻,兩下不准爭執的。現皇姨有意將綵球拋向匡義,並無證據,君侯倘若啟奏主上,彼有綵球為憑,恐亦無益。」韓通道:「既不能啟奏主上,難道一任他們成親麼?這口氣如何忍得下去呢?」李智道:「匡義既得綵球,不久便要迎娶皇姨,君侯只要探知他的吉期,預命心腹勇士伏于要道,將皇姨的喜轎搶來,立刻與公子成親,即使主上得知,生米已成熟飯,皇姨既屬公子,也就只得周全此事,不便降罪的了。」韓通想來,也無別法,即便依從李智之言,暗中打聽匡義迎娶皇姨的吉期,預備半路搶親,不提。
單說匡義得了綵球,跨馬回府,見了匡胤,告知已得綵球。匡胤大喜!仍請范樞密為媒,行盤納聘,選定吉日,迎娶皇姨。匡胤乃是精細之人,知道韓通氣量狹隘,一心要為兒謀娶皇姨,如今被匡義奪來,一定不肯甘休,必有詭謀,于中搗亂,便命得力家將暗中打聽韓通有何舉動。家將奉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