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 - 181 / 413
古典小說類 / 三月 / 本書目錄
  

吳三桂

第181頁 / 共413頁。

 大小:

 第181頁

朗讀:

送水的侍女打斷了吳三桂的思路,他踱到亭邊,縱目遠望,海天一色,明月鬆濤盡收眼底,波濤翻湧的海水更如仙山瓊閣在波光樹色之中閃耀,他頓時感到心曠神怡,順手拉過陳圓圓,並坐在紅欄下,說:「碧海藍大,春風明月,如此秀麗,真叫人心懷為之一爽!」

「三郎,還記得唐人張若虛的詩句嗎?『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吳三桂知道這是張若虛的一首名詩《春江花月夜》,此情此景,正應了這首詩的意境:碧海、藍天、明月、春花、佳人……「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檯……」不知不覺中,兩個人同聲低吟起來,當詩句吟完之後,兩人都半晌沒有說話……

吳三桂看看陳圓圓,又看看半空中的明月,再回過頭看看陳圓圓,情不自禁他說:「你我並坐臨流,消受綠天花海,這是哪輩子修來的福分啊!圓圓慧麗過于楊玉環,你看我比李三郎如何?」

這時吳三桂的目光、面容、表情,都像一個大孩子,洋溢着真摯之情,陳圓圓心頭一熱,鼻子一酸,竟掉下淚來。吳三桂連忙抬手為她抹去淚珠。陳圓圓破涕為笑,說道:「圓圓不想自比于古人,但得一生伴隨三郎,平生之願足矣!」

吳三桂大笑,快樂非常。說:「圓圓所言,可謂快論。我願與你同保長生,萬歲千載永不分離別,斷不似李三郎之始合終離,空抱綿綿之恨……我與你今日就對月盟誓,生生世世,永為夫妻!」

清風徐拂,吹來一陣陣荷花荷葉獨特的芳香,沁人心脾,使二人竟有飄飄欲仙的邏想……陳圓圓兩眼亮晶晶的,她太感動了,眼睛痴痴地望着吳三桂,吳三桂也有些獃了。

在吳三桂「駐守」錦州的三年裡,天下並沒有太平。烽煙戰火,燃燒在南方大半個中國。多爾袞原以為李自成一死,天下群賊無首,亂兵散勇,清室軍隊完全可以對付。然而三年過去了,天下呈平的局面根本沒有出現。

南明小朝廷,先是弘光,後有隆武、永曆,雖說個個無所作為,但大明朝的江山畢竟做了三百年了,「餓死的駱駝比馬大」,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倒塌的了的,加上滿清被認為「夷人」,「夷狄之有君,不若華夏之無也?」孔聖人早有論斷,對於受聖道教化彌深的大明國民來說,南明政權雖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但到底還是漢家政權。加上滿清的殺伐政策,人心思明。自入關以來,多爾袞一直堅持高壓政策,希冀憑藉武力和屠殺征服天下。然而越征越不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處處掀起反抗的怒潮,局勢長期動盪不安。

到了順治八年,由於連年征戰,軍費浩繁,朝廷財源枯竭,几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政策不當,兵力不足,復明勢力與農民軍餘部結合,漢人的排滿心理……等等諸方面原因,形成了全國政局動盪,朝廷顧此失彼的不利政治局面。

李自成的餘部則與張獻忠大軍聯合,支持南明政權,正式打出「反清復明」的旗幟,以大西南作為根據地,屢次打敗清軍;

明朝降清的許多地方將領,也在反清潮流中紛紛倒戈;

清政府西南數省得而復失;

全國各地的反清復明小股起義與秘密活動更是日益普遍,此伏彼起,人心動盪。

全國形成了一個反清高潮。

當然,最首要的還是戰場上的失利。

儘管八旗勁旅剽悍善戰,凌厲無前,軍中猛將如雲,謀臣無數。但眾多的滿州將領中卻很難找出一個堪稱做視群雄的帶兵統帥!就軍事才能而言,與當時的李定國、孫可望、鄭成功等農民軍及南朝將領相比,尚不足以勝其一籌,畢竟,戰爭並不僅僅決定於鐵甲裝備。

面對百戰沙場的聚于反清復明大旗之下的農民軍諸將,清政府急需一名頗具軍事才能的傑出統帥!

於是,多爾袞又想到了吳三桂。

無論從哪方面看,只有吳三桂堪負此任!

征襯川陝


  

戰火烽煙,又一次召喚吳三桂出山。

公元1648順治六年二月,順治詔諭:平西王吳三桂自錦州移鎮漢中。

消息傳來,吳三桂的心裡剎時充滿激動和興奮,移師中原,對於自己和自己的關寧鐵騎來說,猶如龍歸大海,虎躍深山,三年來不死不活的閒居的日子終於結束了,恢復大業的願望在他心中又騰然而起,只要回師,就有可能……

吳三桂接到詔諭後,做的

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手下的將領做指示安排。一時間,清冷多日的平西王府頓時熱閙起來了。派出傳令和回

報的急使一個接一個,跑得臉色蒼白,大口大口喘着粗氣,在王府大廳進進出出。這樣緊急這樣忙迫,是近年來少有的事兒。

吳三桂的僚屬們都紛紛猜測,王爺一定很快就要應詔南下了。

誰知過了兩三日,吳三桂並無動靜。

移兵入關的詔諭剛一傳來,吳三桂心情非常複雜,既驚且懼,又憂又喜。雖然這個結果他早已料到,也盼望已久,但是一旦成了現實,還是使他徹夜難眠。等冷靜下來以後,他開始暗自籌划下一步的行動。對朝廷催促他入關平亂的諭旨,他既不願推辭;又不能立即奉命,儘管他心裡盼着早日入關。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