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洪秀全演義 - 72 / 188
古典小說類 / 黃小配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洪秀全演義

第72頁 / 共188頁。

便下令軍中,一齊發炮轟擊。那炮聲何止數千響,其聲隆隆,震動天地,只望埕排上火光中攻來。一連幾個更次,炮響不絶。

陳坤書卻督水師船挨岸邊潛進。各船火乘風勢,如箭激發。那洋人所發大炮,但望火光攻擊,故陳坤書各水師,毫無損害。比至四更以後,吳來所用大炮,子藥俱盡,但見火光依然順流。洋人仔細看了一會,乃大驚道:「吾中計矣。火光中必無洪軍在也!」吳來聽了此話,猶驚疑不定。將近天明時候,聽得兩岸鼓聲大震,吳來軍士,個個畏懼。


  

少時,東方現出一輪紅日,煙消霧散。洪軍水師各船,鼓浪掀濤,遮敝江面,已相隔不遠。焰硝炮彈,紛紛望船擊來。陳坤書坐在中央大艦,督令各船齊放槍炮。

吳來急的登岸逃命。陳坤書見清兵各船,絶不還炮,只放空槍,料子藥已盡,更不必畏懼。便令將各船移調直駛進來。又恐清兵各船逃跑,急令一隊水師先進下流,截他退路,因此清兵船逃不出一艘。

況自吳來逃去之後,軍中無主,益自亂慌。西洋人沒奈何,又見吳來已去,只得舉白旗投降,要保三軍性命。陳坤書也知得西國向有舉旗投降的例,遂令軍士停止攻擊。一面使人報知錢江。

然後過船與洋人定約:將西洋大炮,點入自己軍中;並定洋人不得再助清軍,不在話下。管教:利炮堅船,轉眼已成天國物;奇謀妙算,唾手先成漢統基。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四回

 蕭王妃奪旗鎮江城 洪秀全定鼎金陵郡

話說西洋人因洪軍水師逼近,迫得舉白旗迎降。陳坤書即過船與西洋人定約:所有西洋大炮及船隻槍械,都撥入洪軍。訂盟之後,更不能再助清國。西洋人一概應允。錢江見水師得勝,隨回營要從陸路開仗。洪天王隨向錢江道:「吾軍自下宿松以來,所向披靡。今水師又經大捷,而先生無故退兵,恐三軍因此疑懼矣。」錢江道:”自追隨大王以來,此心有進無退,又何必多疑。


  
誠以用兵固非一道。今日實不能明言,日後當自知之。”洪大王終不能釋然,只不敢多問。是時軍中多不以退兵為然。

紛紛議論,錢江只詐作不知。及退十餘裡下寨,即傳令造飯,也不發一軍令。

當下這點消息,報到向榮那裡,便欲領兵來追。忽又忖道:「錢江詭計極多,恐是誘敵之舉。」仍傳令謹守,再派人打聽錢江舉動。次日,又聞洪軍又起程退了。向榮狐疑,不解其故。忽見總兵張國梁入帳。向榮道:「義兒獨自到此,欲請令追洪軍耶?」張國梁道:「是也。吾軍屢敗,今有此機會,自不可惜過。宜速追之!若得一大勝,猶可以固金陵也。」向榮道:「洪軍自進武昌,以至今日,未常少挫。且既得安慶,軍糧亦足,乘勝之餘,決無退兵之理。此是誘敵無疑,追之必中其計。」張國梁道:「不然。今官文與胡林翼,兩軍會合于岳州;琦善既駐紮汴梁,亦有窺武昌之勢。洪秀全或者以武昌為根本地,將退而自保耳。」向榮沉吟未決。張國梁又道:「彼日前不退者,以兩軍相持,恐元帥躡其後也。今水師一捷,必退無疑矣。」正說話間,忽報江忠源派人到。向榮忙請進裡面,乃忠源之弟江忠淑。向榮猶未開言,江忠淑先道:「元帥知錢江兵退否?」向榮道:「那有不知?只恐彼以退兵為誘敵也。」說罷,並以張國梁之意告之。江忠淑道:「家兄亦聽得楊秀清以武昌緊急,飛報洪秀全,只是此次退兵,其用意究不敢決。」向榮道:「據足下之見若何?」江忠淑道:「彼偽退而吾追之,必中其計;彼真退而吾不追,坐失此機會矣。以某愚見,當分兵兩停:若元帥自迫,張將軍當駐守不動,以為後援,庶不至有大誤也。元帥以為何如?」向榮亦覺有理,方自議決。忽探子又報:洪軍又起程退矣。張國梁道:「他從緩退兵,防我追也,今當速進矣。」向榮便發令起大軍趕來;令江忠淑回報江忠源。沿途打聽,以為後應。忠淑領令自回。張國梁亦回營調兵,自為前部,以追洪軍。

且說錢江一連兩天,都緩緩而退,或行或止。那日忽大集眾將道:「吾之忽然退兵者,料向榮必以我武昌緊急,趕緊回去,必領兵來追,吾好於中用計,使他墮我之術。彼若不出,堅守舊壘,破之亦非易事。今彼中計矣。」隨喚石達開道:「兄弟以精兵二千,離此二十里,揀樹木深處埋伏。向軍到時,即出截之,或戰或不戰,望後而退。彼必以伏兵已過,安心來追,卻好中計也。」又喚陳玉成、韋昌輝道:「汝兩人各引軍五千,從懷寧而出:夜行晝伏,直趨向軍後路攻之。吾料向榮謹慎,必留兵一半,駐守大營也。」又喚洪仁發、洪仁達、李昭壽、李世賢、李開芳、林鳳翔道:「囑咐汝六人,各領兵三千,為游擊之師。待石達開殺回時,向軍自知中計,必然退兵。然後沿途擊之,不得有誤。」各人得令而去。錢江自領郜雲官、羅亞旺幾員健將,自來接應石達開。分撥既定,等候捷音。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