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且說江忠濟、張國梁領命,引兵援救柳州。救兵如救火,一路上倍道而行。才過永福縣,只見劉金成同着數十人狼狽奔至,哭訴柳州失守之事。江忠濟見柳州已失,只得率兵回駐永福,預備石軍來攻;一面使人通知賽尚阿。當下賽尚阿聞柳州已失,驚慌無措。江忠源道:「某料石軍必不攻桂林。我軍可派兵緊守永福,勿使有失。」勞崇光道:「桂林為全省命脈,彼軍勢所必取。彼軍若乘勝攻取桂林,全省休矣。以弟愚見,寧失十永福,不可失一桂林,望中堂思之。」賽尚阿道:「勞方伯之言,正合某意。」遂不從江忠源之言,調江忠濟、張國梁引軍回桂林。江忠源又道:「雖是如此,恐江忠濟、張國梁中途有失,也不可不准備。」賽尚阿聽罷,便令向榮、江忠源各領二千人接應。
當下江忠濟聽得回軍之令,嘆道:「自撤藩籬,而聚于孤城之中,大為失算。只將令不可違也。」即傳令退軍。約行十餘裡,只見路途崎嶇,樹木叢雜,江忠濟傳令暫緩行程。忽探馬報道:「前面山林中隱隱現出旗幟,此行恐要謹慎。」江忠濟聽罷,便欲退回永福,忽然後軍探馬趕至,報稱:「我軍才離了縣城,李秀成不費一力,已領軍襲了永福。今來路不知人馬多少,望大人從速計較。」江忠濟此時見前後皆是敵軍,獃了半晌,說不出一句話。張國梁道:「事已至此,只管前進便是。」江忠濟沒奈何,只得奮勇向前。不一時間喊聲大震,左有譚紹洸,右有洪仁發,兩路殺出。江、張兩人,急•得分頭接戰。
不提防石達開、李世賢大隊追至。江忠濟無心戀戰。那洪仁發見了張國梁,正如仇人見面,分外眼明,恨不得生擒到馬上。張國梁急殺條血路望桂林而走。
只有江忠濟尚困在垓心,欲隨着張國梁而去,爭耐洪仁發死命追趕,急的望南而下,不料斜刺裡又來了一枝軍截住去路,卻是韋昌輝。石達開也隨後趕到。此時軍士已多逃散。江忠濟料不能脫身,又恐受敵軍所辱,遂轟槍自擊而亡。
石達開乘勢殺了一陣,于亂軍中尋得江忠濟屍首,命帶回營中,以禮葬之。然後引兵來趕張國梁。追殺數裡,見向榮、江忠源已有接應,石達開遂傳令收軍,自回與李秀成相議,便撤去永福之兵,並離開桂林,領全軍直奔靈川,與洪秀全會合。秀全聽得石達開已到,自與楊秀清、錢江出來迎接。石達開急下馬,見禮畢,秀全道:「柳州永福之戰,賊軍膽落矣。藉兄弟之力,成就事功不少。」石達開道:「此非弟一人之力,乃秀成之謀,與諸兄之功也!」錢江道:「名下無虛士,秀成智勇足備,吾不如之。」秀成聽罷,急的謙讓一回。洪秀全便令重賞李秀成,隨大合諸將會議進湖南之計。錢江道:「今宜先定官制,使各有次序,然後統屬軍人較易,主公以為然否?」秀全道:「先生之言是也。但愚意更欲頒定國名,使各兄弟得所瞻仰。」錢江道:「中國原是漢族,就名大漢的便是。」秀全道:「雖是如此,但我們以宗教起義,意欲從這裡取個國名,你道何如?」錢江道:「現在宜號召人心,故宜取一個漢字,若事成之後,與外國交通,卻別作商議。」秀全從其計,便先取國名大漢。隨說道:「今若遽定官名,除了軍務,仍未有事可辦,不如暫定營中官制便是。」各人聽罷,都無異言。
便令錢江定議。一面定議留守之人,然後進兵湖南,各人都以第一天將楊秀清聲望素著,即留他與胡以晃、秦日綱並將校數十員,共統軍駐紮全軍要道,一來應付糧草,二來鎮定已克的各郡城池,伺隙以窺桂林。不在話下。
且說錢江議定營中官制,然後點齊人馬,統通大兵馬步各營,不下十萬人,擇日出師湘省。都督前部:
第二天將復漢將軍石達開;虎威將軍、第三天將蕭朝貴;安漢將軍、第四天將韋昌輝;各路救應使、靖虜將軍、第五大將黃文金;中軍左統領、虎衛將軍、第六天將洪仁發;中軍右統領、定威將軍、第七天將洪仁達;第八天將行軍司馬譚紹洸;第九天將護糧使林彩新:第十天將後路都督李世賢;第十一天將前軍副都督羅大綱;第十二天將後軍副都督賴漢英;左文學 掾周勝坤;右文學掾陳仕章;中軍掌旗官吳汝孝;掌令官龔得樹;各路稽查李昭壽;裨將劉官芳、賴文鴻、古隆賢、楊輔清、張玉良、李文炳、何信義;帳前左護衛、第十三天將李開芳;帳前右護衛、第十四天將林鳳翔;軍師說贊方略兼大司馬錢江;參謀襄理方略,第十五天將李秀成;齊奉千歲洪秀全,擇日興師伐清;又令陳坤書、吳定彩、蘇招生、陸順德四人,監造舟船,沿湘江而進,水陸策應。分撥已定,申明軍法,整齊隊伍。前部石達開、羅大綱引將校二十員及馬步人馬先行,起程時先把檄文佈告道:
前部都督、
第二天將、復漢將軍石達開謹奉大漢千歲洪意,以大義佈告天下:蓋聞歸仁就義,千古有必順之人心;返本還原,百年無不回
之國運。自昔皇漢不幸,胡虜紛張,本夜郎自大之心,東方入寇;竊天子乃文之號,南面稱尊。陽借靖亂之名,陰售併吞之計。而乃蠻夷大長,既竊帝號以自娛;種族相仇,復殺民生以示武:揚州十日,飛毒雨而漫天;嘉定三屠,匝腥風于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