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北史演義 - 92 / 142
古典小說類 / 杜剛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北史演義

第92頁 / 共142頁。

西魏軍皆驚懼,遂大潰。獨孤信等未識君相所在,棄軍走。將軍李虎、念賢等為後繼,見信等敗亦潰。泰見前軍瓦解,不敢留,與帝燒營而遁。方戰急時,王思政下馬舉長左右橫擊,一舉輒踣數人,陷陣既深,從者盡死,身被重創,悶絶于地。會日已 暮,敵亦收兵,帳下督雷五安於戰處哭求思政,會其已蘇,割衣裹創,扶之上馬而歸。蓋思政每戰,常着破衣敝甲,敵不知其將帥,故得免。將軍蔡下馬步鬥,左右勸乘馬以備倉猝,怒曰:「丞相愛我如子,今日豈惜一死?」帥左右十餘人,合聲大呼,擊東魏兵,殺傷甚眾。東魏人圍之十餘重,彎弓持滿,四面相拒。有厚甲長刀者一人,直進取之,去可三十步。只存一矢在手,左右勸射之。曰:「吾曹之命在此一矢,豈可虛發?」將至十步,乃喝聲道:「着!」其人應弦而倒。

東魏兵退卻,徐徐引還。正是:瓦罐險遭井上破,將軍倖免陣前亡。但未識西師敗後竟得長驅入關否,且聽下文分解。


  

第四十三卷

歸西京一朝平亂懼東鄴三將歸元

話說邙山之戰,泰大敗而遁,奉帝急走弘農。其時弘農守將聞大軍敗績,已棄城而走。城中無主,所虜降卒在內結黨聚亂,聞泰至,相與閉門拒守。泰進拔之,誅其魁首數百人,城中始定。時諸將在後者皆未至,泰驚不能寢。及夜,蔡至。泰曰:「承先來,吾無憂矣。」枕其股,寢始安。蓋每從泰戰,常為士卒先,不避矢石,戰還,諸將皆爭功,終無一言。泰每嘆曰:「承先口不言勛,我當代其論敘。」故泰倚之如左右手。次日兵將稍集,泰留長孫子彥守金墉,王思政鎮弘農,自引大軍奉帝入關。

先是泰既東伐,關中留守兵甚少,前後所虜東魏士卒散在民間,聞東徵兵敗,共謀作亂。李虎等至長安,見賊勢猖獗,計無所出,不得已,與太尉王盟、仆射周惠達奉太子欽出屯渭北。百姓互相剽掠,關中大擾。降將趙青雀與雍州于伏德聚眾萬餘,進據長安子城。

咸陽太守慕容思慶亦起兵從逆。各招降卒,以拒還兵,長安士民不從者,相率以拒青雀,日數十戰。虧得侯莫陳崇進擊破之,賊始畏懼不出。王 羆鎮河東,見人心惶惑,大開城門,悉召軍士,謂曰:「今聞大軍失利,青雀作亂,諸人莫有固志。羆受委于此,以死報國。有能同心者,可共固守;不能者,任自出城。」眾感其言,皆無異志。泰聞變,留帝駕于鄉,以士馬疲弊不可速進,且謂:「青雀等皆烏合之眾,我至長安以輕騎臨之,必皆面縛乞降,不足為患。」散騎常侍陸通諫曰:「賊逆謀久定,必無遷善之心。蜂蠆有毒,安可輕也?且賊詐言東寇將至,今若以輕騎臨之,百姓謂為信然,益當驚擾。今軍雖疲弊,精鋭尚多。以明公之威,總大軍以臨之,何憂不克?」泰悟,乃引兵西入。

父老士女見泰至,莫不悲喜相賀。又華州刺史宇文導知賊據咸陽,起兵襲之,殺慕容思慶及于伏德,然後南渡渭水,與泰合軍,兵勢益壯,進攻青雀,殺之。乃奉太子入朝,撫安百姓。九月朔,帝入長安,丞相泰還鎮華州,內外始定。

且說高王聞敖曹之死,如喪肝膽。又聞眾將敗北,自晉陽發七千騎至孟津,未濟,得侯景捷報,言泰已燒營而遁。西師悉退。斬獲甲士、收得資糧不可計數。

王大喜,遂濟河。諸將相繼來會,皆言高永樂不救敖曹之罪。王大怒,立召永樂,即于帳前杖之二百,罷其職,發回晉陽。贈敖曹太師、大司馬、太尉,謚曰忠武公。


  
眾以永樂不殺,治罪猶輕也。後人有詩譏之曰:地下敖曹目未瞑,頭行千里血猶腥。軍前不斬河陽將,獻武當年尚失刑。時金墉猶未下,王進兵攻之,長孫子彥不能守,焚城中屋宇 俱盡,棄城而走。

王入洛,見人民蕩析,樓堞無存,乃毀之而還。先是東魏遷鄴,主客郎中裴讓之留洛陽。及獨孤信敗歸,其弟諏之相隨入關。泰賜以官爵,為大行台、倉曹郎中。

王怒其外畔,囚讓之兄弟五人。讓之謂王曰:「昔孔明兄弟分事吳、蜀,各盡其心。況讓之老母在此,不忠不孝必不為也。明公推誠待物,物亦歸心。若用猜忌,去霸業遠矣。」王皆釋之。斯時舊境悉復,邊土皆安,乃加賞有功將士。進侯景為河南大將軍、大行台,將兵十萬,鎮守河南,而身歸晉陽。

東魏元象二年,靜帝以王功大莫賞,封其子高浚為永安郡公、高淹為平安郡公、高為長樂郡公、高演為常山郡公、高渙為平原郡公、高清為章武郡公、高湛為長廣郡公,雖在孩提者並賜金章紫綬。歡於是入朝謝恩,兼察朝政得失、百官賢否。世子告王曰:「吏部尚書一缺掌天下銓選,關人才進退。得人則治,不得人則亂。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