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北史演義 - 85 / 142
古典小說類 / 杜剛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北史演義

第85頁 / 共142頁。

歡自起軍以來,竇泰常為前鋒。其下皆精兵鋭卒,屢勝而驕,士志必怠。今以輕兵襲之必克,克則歡不戰自走。若留兵在此,與之相持,勝負未可知也。」諸將皆曰:「賊在近不擊,舍而襲遠,脫有蹉跌,後悔何及?不如分兵禦之為上。」泰曰:「不然。前歡再攻潼關,吾軍不出灞上一步。今大舉而來,謂吾亦只自守,有輕我之心。乘此襲之,何患不克?歡雖作浮橋,未能徑渡。不過五日,吾取竇泰必矣。」左丞蘇綽、參軍達奚武皆贊成之。庚戌,泰還長安。

諸將猶以為疑。泰乃隱其計,以問族子直 事郎中宇文深。深曰:「竇泰歡之驍將,今大軍攻蒲阪,則歡拒守而泰救之。吾表裡受敵,此危道也。


  

不如選輕鋭,潛出小關。竇泰躁急,必來決戰。歡持重,未即來救。吾急擊之,泰可擒也。擒泰則歡勢自沮。回師擊之,可獲大勝。」泰喜曰:「是吾心也。」乃聲言欲保隴右。辛亥,入朝見帝,帝問:「敵勢若何?」泰曰:「陛下勿憂,保為陛下破之。」帝曰:「卻敵安邦,全賴丞相神算。」泰拜退,遂潛軍東出。癸丑,至小關,過馬牧澤,與竇泰軍遇。

正是:兵行險處謀先定,師到奇時勇莫當。未識此番交戰果能敗得東兵,擒得竇泰否,且俟下卷再講。

第四十捲

潼關道世寧捐軀鎖雲軒金婉失節

話說竇泰,字世寧,官拜大都督行台,雄武多智。妻即婁妃之妹,為王勛戚重臣。故討西之役,委以專征一面。先是未起兵時,鄴中有謡云:「竇行台,去不來。」市中小兒咸唱之。又起兵前一夜,三更時候,有朱衣冠幘數人,入台雲收竇中尉。宿值者皆驚起,忽然不見,人咸異之,知其此去必敗。而世寧意氣正盛,方以生擒黑獺,平定長安自負。

西趨潼關,只道宇文大軍方拒高王,此處必不自來,長驅深入,可以無虞。哪知泰已潛出小關,結陣以待。世寧不虞泰至,倉猝出戰。兩軍相合,未分勝負。

忽後面喊聲大振,衝出無數人馬,殺入後隊,勇不可擋。前後夾攻,兵眾亂竄,或走或降,一時盡散。世寧見大勢已去,只得殺條血路,拍馬而走。登一小山高處,招呼軍士,無一應者。俄而四面圍住,儘是黑衣黑甲,聲聲喊捉竇泰。泰回顧左右,竟無一人,仰天嘆曰:「吾起兵以來,未嘗遭此大敗,今日何顏復見高王。」遂拔劍自刎。西魏兵見泰已死,斬其首以去。

要曉得泰在前軍佯與為敵,暗令竇熾、竇毅二將率領精騎,從 山後抄出,襲破後軍,故東兵大敗。又前過馬牧澤,見西南上有黃紫氣抱于日旁,從未至酉方散。占候吏蔣升曰:「此喜氣也。大軍得喜氣下臨,乃竇泰授首之兆。」果如其言。泰送首長安。遂引大兵回廣陽,與歡相敵。高王初聞竇泰被攻,以浮橋未完,不能往救。


  

繼聞竇泰自殺,一軍皆沒,即拆浮橋而退。都督薛孤進殿後,西軍來追,且戰且行,一日砍折十五刀,敵乃退,軍無所失。高王還晉陽,痛泰陣亡,奏贈泰大司馬、太尉、尚書事,謚曰忠貞,以其子孝敬嗣父爵。再說敖曹一軍由商山而進,連破西師,所向無敵。進攻上洛,城中守將泉企防禦甚嚴,十餘日不能下。時有上洛豪民杜窟暗結泉岳、泉猛、泉略弟兄三人,謀以城應東魏。事敗,企收泉岳弟兄斬之,杜窟逾城走,投敖曹,請進師。

敖曹用之為嚮導,還攻城。城上矢石如雨,敖曹連中三箭,洞胸穿骨,落馬殞絶。良久復甦,血污滿體,乃卸下甲冑,割征袍裹瘡,上馬復進,力殺數人。諸將皆感激,奮勇而登,城遂陷。執刺史泉企,企謂敖曹曰:「吾力屈,非心服也。」時敖曹瘡甚,慮不能生,嘆曰:「恨不見季式作刺史。」諸將密以聞,王即授季式為濟州刺史,因諭之曰:「竇泰軍沒,人必搖動,卿宜速歸。」敖曹乃以杜窟行洛州事,全軍而還。

卻說泉企有二子:長元禮,次仲遵,皆有智勇。企被執時,二子皆逃脫。大軍去後,二人陰結死士,襲殺杜窟,復以城歸西魏。泰封元禮世襲洛州刺史。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