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
良輔,多力有膽氣,年十五,即隨父殺賊。補縣學生員,棄去肄武。康熙二十九年,中式武舉第一。三十年,成一甲三名武進士,選二等侍衛。出為陝西延綏遊擊,遷宜君參將。境多盜,有為之主者,捕得必連坐。又多虎,造虎槍,教士卒刺虎法,殺虎百餘,患遂息。遷神木副將,調直隷大名,又移石匣。五十九年,率古北口兵五百赴西寧軍前聽調遣。雍正元年,遷天津總兵,賜孔雀翎。
授廣西提督。廣西多山林,宜藤牌挑刀。良輔令步兵弓箭輭弱者皆改肄牌刀,並增制軍械,買馬以壯易羸。二年,署廣西巡撫。奏言:「廣西土曠人稀,多棄地,其故有六:山谿險峻,瑤、僮雜處,田距村遠,穀熟慮盜割,一也;民樸愚,但取濱江及山水自然之利,不知陂渠塘堰可資蓄泄,二也;不得高卑宜植糧種,三也;不知耕耨,四也;所出祗米穀,納賦必用銀,且徭隨糧起,恐貽後累,五也;良懦墾熟,豪猾勢占,六也。宜選大員督率守令,度地居民,立茅舍,貸牛種,興陂渠塘堰,嚴冒占之禁,寬催科之期,使民知有利無害,皆奮興從事,邊徼可成樂土。」上命李紱為巡撫,令良輔協同料理。三年,良輔以天河三甿瑤、僮時出劫掠,檄柳慶副將孫士魁率兵捕治,並曉以利害,上甿莫旺東等、中甿賈貴翁、下甿覃明甲等皆出降。師還,復撫定宜山屬那隘、三岔諸寨。
四年,復署巡撫。遭嫡母喪,命在任守制。五年,實授巡撫。疏言:「廣西撫、提、鎮三標歲需兵糧七萬六千石有奇,各屬額徵糧數,有無多寡不同。撥運供支,有司既苦繁費,兵士又虞乏食。請酌水道遠近,糧額多少,勻給撥運;並多徵折色,以給舟楫不通之地。」下部議行。上命紱以侍郎奉使,與良輔赴貴州安籠,與總督鄂爾泰議分界,事畢,還廣西。坐前官提督時奉議土民羅文剛抗阻設汛,未早捕治,奪官。七年,卒。
良輔既以兵略顯,子弟多肄武。季弟良卿、長子勛尤知名。
良卿,字省月。康熙五十一年武進士,授侍衛。出為陝西西寧守備,再遷莊浪參將。師討謝爾蘇部土番,從涼州總兵楊盡信擊敵棋子山,功多,賜孔雀翎,賚白金千。累遷寧夏中衛副將、廣西碣石總兵,移肅州。乾隆五年,擢甘肅提督。卒,賜祭葬,謚勤毅。
勛,字建侯。年十九,中式武舉。康熙五十六年,祖成請效力,命在內廷行走。五十九年,師征西藏,勛隨良輔赴噶斯應援。雍正元年,授三等侍衛。出為貴州威寧遊擊,未赴,改鎮遠。五年,從提督楊天縱擊仲苗,遷雲南鎮雄參將。八年,烏蒙倮為亂,擾鎮雄、永善。總督鄂爾泰令分兵三道進攻,令提督張耀祖、總兵哈元生各出一路,而以勛將四百人出鎮雄奎鄉,進次莫都都,倮數千出拒,力戰一晝夜,殺二百餘,破寨四。翌日,倮復犯奎鄉,勛擊之。戰三日,殺二千餘,盡焚其寨。時元生已克烏蒙,倮屯魯甸,拒大關以守。耀祖軍次東川不進,鄂爾泰復檄勛自鎮雄夾攻,循途搜斬,破寨百餘。克發烏關,至黃水河,環攻敵壘,大破之,克大關、小關。鎮雄、永善相繼下。捷聞,上諭曰:「參將韓勛,領兵四百,破賊數千。以寡敵眾,鼓三軍之氣,喪賊人之膽,較諸路為獨先。」命優敘。超擢貴州安籠總兵。
九年,移古州,討定稿平苗。十三年,疏言:「古州苗寨接壤郡縣,請視湖廣例,得與內地兵、民聯姻。庶彼此感喻,習知禮義,可底善良。」從之。清江諸苗犯王嶺汛,勛率兵擊之,苗退踞台拱,勢猶熾,率副將王濤截擊,破烏公、八妹諸寨,進屯朗洞。乾隆元年,從經略張廣泗進攻牛皮大箐,自朗洞旋師,途毀二十餘寨。三年,按治定番州姑盧等寨苗。四年,疏言:「古州西北地名滾縱,臨容江,接牛皮大箐,實為要隘,當設兵防守。」允其請。六年,粵瑤挾黎平黑洞苗入境焚劫,擊走之,擒其首惡石金元等,置之法。擢貴州提督。八年,卒,贈右都督,賜祭葬,謚果壯。
楊天縱,字景聖,陝西渭南人。年十七,父母相繼沒,遂入伍。嘗從勇略將軍趙良棟下雲南,冒矢石,負重創。補四川提標把總,遷瓘邊營千總。康熙三十九年,打箭爐西藏營官喋吧昌側集烈為亂,天縱從提督唐希順討之,易服入敵中數往返,希順用其言為攻取計。四十年,攻二道水、磨岡、磨西面諸地,爭先摧敵,克打箭爐。敘功,加遊擊銜,授浙江處州都司。三遷署山東沂州副將。
五十七年,授貴州定廣副將,入覲,上命加總兵銜,留沂州任。山東鹽梟勢張甚,天縱按行各汛,行至費縣,聞有聲自遠至,勢且數百人。正夕,天縱令從騎伏路旁,俟其近,驟出擊之,皆驚潰。逐之,及於柱子村,擒其渠,俘數百。又擊之於蒙陰、於泰安,餘眾悉解散。五十九年,調廣東雷州副將,山東巡撫李樹德以沂州險要,請仍留任,許之,加都督僉事。
雍正元年,遷雲南臨元總兵。魯魁倮夷方景明等恃眾據險,恆出掠。天縱偕布政使李衛率兵捕治,悉殲焉。四年,授貴州提督。五年,疏言:「各省考察軍政,所劾多千總、把總,至一二十員不等。千把總雖微員,有防汛、護餉、解逃、捕盜之責,如有偷惰,應不時斥革,何待此時?蓋緣提鎮以是塞責,且有所劾即有所擢,祗圖可得錙銖。上負君恩,下屈末弁。請敕提鎮,嗣後千把總有劣員,即時斥革。」上韙之,諭兵部著為令。
總督鄂爾泰討平長寨仲苗,環其地東西南皆生苗,獷悍不受約束,內地仲苗以為逋逃藪。天縱從鄂爾泰招撫,遣參將劉成謨率熟苗頭人推誠勸諭,生苗有求見,令薙發,予以衣冠酒食,使轉相化導。受撫者百四十八寨、五千六百餘口。敘功,予拖沙喇哈番世職。
巡撫張廣泗清理苗疆,丹江苗糾眾抗拒,天縱遣兵助剿,疏言:「舊存大砲過重,餘砲力不及遠。臣以己意制砲,大者曰靖蠻大砲,能及數里;小者曰過山鳥,攻遠便捷。選兵送廣泗行營聽用,並調安籠、安南、大定、黔西、長寨諸營兵攜砲赴凱里一路,分佈進攻。」上嘉天縱料理合宜。七年,疏劾前署巡撫祖秉圭「不諳事機,廣泗未至日,在教場閲操,言將盡剿諸苗,以致頑苗抗拒,勞師動眾。臣不敢隱諱」。上諭曰:「生苗必經此懲創,方可久安。朕以祖秉圭不勝任,已予罷退。此類情事,焉能逃朕鑒察耶?」九年,以老致仕,加太子太保。十年,請改籍四川成都。旋卒,賜祭葬,謚襄壯。
王郡,陝西乾州人。康熙三十年,陝西饑,就食福建,以李姓入伍,補台灣鎮標把總,遷延平城守千總。六十年,台灣民硃一貴為亂,總督滿保檄郡赴援。自廈門渡海,一晝夜至淡水,佐守備陳策固守,與策安集民、番。師至諸羅,往會,從克台灣。二歲中四遷。雍正元年,擢浙江嚴州副將,奏複姓。尋又遷江西南贛總兵。六年,調台灣。九年,上以郡在台灣,三年任滿,例當調內地,命總督劉世明選代郡者。世明舉海壇總兵呂瑞麟,令赴台灣就郡諮度兵民風土,乃調郡潮州。
十年,擢福建提督。台灣北部社番為亂,瑞麟與台灣道劉象愷往剿,郡赴台灣鎮撫。南路亂渠吳福生等竊發,郡率兵於虎頭山、赤山、碑頭諸地逐捕,擒福生,餘黨悉平,加都督同知。尋北路大甲西、沙轆、牛罵諸社番殺掠兵民,郡自鹿仔港偵知阿束一社有北侖、西侖、東侖、惡馬諸地,為亂番所聚,令遊擊邱有章、李科等攻西侖,參將李廕樾、遊擊林黃彩等攻東侖、惡馬,而遊擊黃貴,守備蔡彬、蔡棨等攻北侖。亂番設伏拒我師,督兵奮擊,悉討平之,加左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