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前漢演義 - 204 / 288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前漢演義

第204頁 / 共288頁。

 大小:

 第204頁

朗讀:

過了一年,武帝抱病鼎湖宮,多日不癒,遍求天下巫醫,適有方士游水髮根,說是上郡有巫,能通神語,善知吉凶。武帝即派人迎入,向他問病,巫便作神語道:「天子何必過憂?不日自癒,可至甘泉宮相會。」當下使巫往住甘泉宮,說也奇怪,武帝果然漸瘥,乃親至甘泉宮謝神,且就北宮中更置壽宮,特設神座,尊號神君。神不能言,但憑上郡巫傳達,積錄成書,名為畫法。

那上郡巫也是少翁流亞,藉著神語,常說少翁枉死。武帝又不覺追悔起來。


  

樂成侯丁義,迎合意旨,薦上一個方土欒大,謂與少翁同師。武帝即使人往召欒大,大曾為膠東王劉寄家人,寄為景帝子,見前文。寄後系丁義姊,故義特薦引。及大應召入都,武帝見他身長貌秀,彬彬有禮,已是另眼相看。

當下詢及平時學術,大誇口道:「臣嘗往來海中,遇見安期羡門等仙人,得拜為師,傳授方術,大約黃金可成,河決可塞,不死藥可得,仙人可致。惟因文成枉死,方士並皆掩口,臣雖蒙召,亦怎能輕談方術哩!」武帝忙詭說道:「文成食馬肝致死,毋得誤聽!汝誠有此方術,盡可直陳,我卻毫無吝惜呢!」大答說臣師統是仙人,與人無求,陛下必欲求仙,須先貴寵使臣,引為親屬,視若賓客,方可令他通告神人。武帝聽了,尚恐大空言無術,不禁沈吟。大窺破上意,遂顧令禦前侍臣,取得小旗數百桿,分插殿前,喝一聲疾,即有微風徐徐過來,再加了幾句咒語,風勢益大,把幾百桿小旗捲入空中,自相觸擊。

頓時滿朝臣吏,無不稱奇,就是武帝亦見所未見,禁不住失聲喝彩。俄而風定旗落,紛紛下地。不過一些覘風微術,實不足奇。武帝更加讚美,面授大為五利將軍。

又是一位特別將軍。大不過道了一個謝字,揚長而出。

武帝見大無甚喜色,料知他心尚未足,但國庫方匱,急需金銀,又因黃河決口未塞,河南屢有水患,聞得欒大具有是術,還惜甚麼官爵印綬?一官未足,何妨再給數官,於是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的官銜,聯翩加封。才閲月餘,大已佩了四將軍印綬了。那知大連日入朝,仍沒有甚麼歡容。武帝索性依他要求,加封為樂通侯,食邑二千戶,賜甲第,給僮僕,所有車馬帷帳等類,俱代為備齊,送交過去。

待至佈置妥當,再將衛皇后所生長公主,嫁與為妻。一介賤夫,平白地得此奇遇,出輿蓋,入仆禦,一呼百諾,頤指氣使,又有嬌滴滴的金枝玉葉,任他擁抱取樂,快活何如!武帝未曾得仙,他卻做了活神仙了。武帝時常召宴,或且至大第酒敘,賞賜黃金至十萬斤,此外各物,不可勝計。大若自能煉金,何必需此巨賞?自竇太主各將相以下,又皆依勢逢迎,隨時饋獻。

也想登仙麼?武帝再命刻玉印,鏤成天道將軍四字,特派大臣夜着羽衣,立白茅上,授與欒大。大亦照此裝束,長揖受印,這算是客禮相待,明示不臣。總計大入都數月,封侯尚主,身懸六印,富貴震天下。

好容易又過半年,武帝不免要去催促,叫他往迎神仙,大尚支吾對付。後來實不便延宕,只好整頓行裝,辭過武帝,別了嬌妻,親赴海上尋師。武帝究竟聰明,密遣內侍扮做平民,一路隨去。但見大到了泰山,惟闢地為席,拜禱一番,並沒有仙師,出與相語。

及禱畢後,無他異舉,但在海岸邊遊玩數日,遂折回長安。無非記着家中的女仙。內侍見他這般搗鬼,既好笑,又好恨,一入都門,不待欒大進謁,先向武帝報知。武帝當然動怒,俟大入報,作色詰責。

大還要捏造師言,被武帝喚出內侍,當面對質,不由欒大不服,遂將大拘繫獄中,按律坐誣罔罪,腰斬市曹。只難為了衛長公主。


  
看官試想,這武帝已經覺悟,連誅文成五利,應該將方士盡行驅逐,為何又聽信這公孫卿呢?原來武帝不信文成五利,並非不信神仙,他以為文成五利兩人,法術未高,所以神仙難致,若果得一有道的術士,當必有效,因此公孫卿進見以後,無非叫他再去一試。所有一切待遇,非但不及五利,並且不及文成。親女兒不肯無故割捨了!卿受職較卑,不使人忌,再加手段圓猾,反好從此安身。還有封禪一語,乃是公孫卿獨自提議,最合武帝意旨。

當時司馬相如已經病歿,他有遺書上奏,稱頌功德,勸武帝東封泰山,武帝已為所動,再經公孫卿一說,便決議舉行。只有封禪儀制,自秦後未曾照辦,無從援據。就是司馬相如家中,亦曾差人查問,他妻卓文君,謂遺書以外無他語。此婦尚未死麼?武帝不得已責成博士,要他酌定禮儀。

博士徐偃周霸等,採取尚書周官王制遺文,拘牽古義,歷久未決。還是左內史倪寬,謂封禪盛事,經史未詳,不若由天子自行裁奪,垂定隆規。武帝乃親自製儀,略與倪寬參酌可否。適卜式上言官賣鹽鐵,貨劣價貴,不便人民,武帝不以為然,並因式不能文章,貶為太子太傅,特遷寬為御史大夫。

總要揣摩求合,方可陞官。

封禪禮定,武帝又想這般盛舉,必先振兵釋旅,方可施行。乃于元鼎六年秋季,詔設十二部將軍,調齊人馬十八萬,扈駕巡邊。十月初旬出發,自雲陽北行,徑出長城,登單于合,耀武揚威,遣侍臣郭吉往告匈奴,傳達諭旨,略言東南一帶,已皆蕩平,南越王頭,懸示北闕,單于能戰,可與大漢天子,自來交鋒;否則便當臣服,何必亡匿漠北云云。時伊稚耳單于已死,子烏維單于嗣立,聽了吉言,不禁怒起,把吉拘住不放,自己也不發兵。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