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前漢演義 - 34 / 288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前漢演義

第34頁 / 共288頁。

耳余兩人,統吃了一大驚,尋思沒法營救,互商多時,別無他策,只有選派辯士,往說燕王韓廣,願將金銀珍寶,贖回趙王。及去使返報,述及燕王索割土地,必須將趙國一半,讓與了他,方肯放還趙王。張耳道:「我國土地,也沒有甚麼闊大,若割去一半,便是不成為國了。這事如何允許!」陳余道:「廣本趙臣,奈何無香火情;況從前送還家眷,亦應知感,今當致書詰責,令彼知省,萬不得已,亦只能許讓一二城,怎得割界一半呢?」書生迂論。

張耳躊躇一會,委實沒法,乃依陳余言,寫好書信,復遣使賫去。那知待了數日,杳無複音,再派數人往探消息,仍不見報。到後來逃回一人,說是燕王韓廣,貪虐得很,非但不允所請,反把我所遣各使,陸續殺死。頓時惱動了張耳陳余,恨不即驅動大眾,殺入燕境,把韓廣一刀兩段。


  

但轉想投鼠忌器,如欲與燕開戰,勝負未可預料,倒反先送了趙王性命。兩人搔頭挖耳,思想了兩三日,終沒有甚麼良策,忽帳外有人入報道:「大王回來了!」張耳陳余,又驚又疑,急忙出營探望。果見趙王武臣,安然下車,後面隨一禦人,從容入帳。二人似夢非夢,不得不上前相迎,擁入營中,詳問情狀。

我亦急欲問明。武臣微笑道:「兩卿可問明禦夫。」二人旁顧禦者,禦者便將救王計策,說明底細。

原來禦人本趙營廝卒,不過在營充當火夫,炊爨以外,別無他長。自聞趙王被掠,張陳兩將相,束手無策,他卻顧語同儕道:「我若入燕,包管救出我王,安載回來!」同儕不禁失笑道:「汝莫非要去尋死不成?試想使人十數,奉命赴燕,都被殺死,汝有甚麼本領,能救我王?」廝卒不與多言,竟換了一番裝束,悄悄馳往燕營,燕兵即將他拘住,廝卒道:「我有要事來報汝將軍,休得無禮!」燕兵不知他有何來歷,倒也不敢加縛,好好的引他入營。廝卒一見燕將,作了一個長揖,便開口問燕將道:「將軍知臣何為而來?」燕將道:「汝系何人?」廝卒道:「臣系趙人。」直認不諱,確是有膽有識。

燕將道:「汝既是趙人,無非來做說客,想把趙王迎歸。」廝卒道:「將軍可知張耳陳余為何等人?」颺開一筆妙。燕將道:「頗有賢名,今日想亦無策了。」廝卒道:「將軍可知兩人的志願否?」燕將道:「也不過欲得趙王。」廝卒啞然失笑,吃吃有聲,好做作。燕將怒道:「何事可笑!」廝卒道:「我笑將軍未知敵情,我想張耳陳余,與武臣並轡北行,唾手得趙數十城。他兩人豈不想稱王?但因初得趙地,未便分爭,論起年齡資格,應推武臣為王,所以先立武臣,暫定人心。今趙地已定,兩人方想平分趙地,自立為王。

可巧趙王武臣,為燕所拘,這正是天假機緣,足償彼願。佯為遣使,求歸趙王,暗中巴不得燕人下手,立把趙王殺死,他好分趙自立,一面合兵攻燕,藉口報仇,人心一奮,何戰不克?將軍若再不知悟,中他詭計,眼見得燕為趙滅了!」三寸舌賢于十萬師。燕將聽了,頻頻點首,待廝卒說罷,便道:「據汝說來,還是放還趙王為妙。」正要你說出這句。

廝卒道:「放與不放,權在燕國,臣何敢多口!又作一颺愈妙。但為燕國計,不如放還趙王,一可打破張陳詭謀,二可永使趙王感激,就使張陳逞刁,有趙王從中牽制,還有何暇圖燕呢!」明明為自己計,反說為燕國計,真好利口。燕將乃進白韓廣,廣也信為真情,遂放出趙王武臣,依禮相待,並給車一乘,使廝卒禦王還趙。張耳陳余,窮思極索,反不及廝卒一張利口,也覺驚嘆不置。

趙王武臣,乃拔營南歸,馳回邯鄲。

適趙將李良,自常山還報,謂已略定常山,因來複命。趙王復使良往略太原,進至井陘。井陘為著名關塞,險要得很,秦用重兵扼守,阻住良軍。良引兵到了關下,正擬進攻,偏有秦使到來,遞入一書,書面並不加封,由良順手取出一紙,但見上面寫着,竟是秦二世的諭旨。

略云:


  
皇帝賜諭趙將李良:良前曾事朕,得膺貴顯,應知朕待遇之隆,不應相負。今乃背朕事趙,有乖臣誼,若能翻然知悔,棄趙歸秦,朕當赦良罪,並予貴爵,朕不食言!

李良看罷,未免心下加疑。他本做過秦朝的官員,只因位居疏遠,乃歸附趙國,願事趙王。此次由二世來書,許賜官爵,究竟是事趙呢?還是事秦呢!那知這封書信,並不由二世頒給,乃是守關秦將,假托二世諭旨,誘惑李良,且故意把書不封,使他容易漏泄,傳入趙王耳中,令彼相疑,這就叫做反間計呢。李良不知是計,想了多時,方得着一條主意。

當下遣回秦使,自引兵徑回邯鄲,且到趙王處申請添兵,再作計較。

一路行來,距邯鄲只十餘裡,遙見有一簇人馬,吆喝前來,當中擁着鑾輿,前後有羽扇遮蔽,男女仆從,環繞兩旁,彷彿似王者氣象。暗想這種儀仗,除趙王外還有何人?遂即一躍下馬,伏謁道旁,那車馬疾馳而至,頃刻間已到李良面前,良不敢抬頭,格外俯伏,口稱臣李良見駕。道言甫畢,即聽車中傳呼,令他免禮。良才敢昂起頭來,約略一瞧,車中並不是趙王,乃是一個華裝炫服的婦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