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後漢演義 - 298 / 301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後漢演義

第298頁 / 共301頁。

三路魏兵,同時出發,又由昭遣廷尉衛瓘,持節監軍。瓘行過幽州,由刺史王戎出迎,與瓘宴敘。席間談及行軍得失,戎與語道:「道家有言,為而不恃,可見得成功不難,保守為難呢。」瓘複述參軍劉實微言,謂鍾鄧二人,必能破蜀,但皆不得生還。

戎微笑道:「我意亦然,君應守秘密,且看將來。」瓘乃盡興而去。從前劉先主手定漢中,曾在陽平關外,分置邊戍,嚴防外寇;至姜維用事,謂不如斂兵聚谷,退守漢壽及漢樂二城,較為簡省;寇若攻關,勢難遽拔,待他糧盡引還,可由諸城並出搏擊,自足殲敵等語,後主依議施行。因將各邊戍撤退,惟飭將軍傅僉,守住關隘,王含蔣斌,分戍漢樂二城。


  

外戶不守,撤屯引敵,這是姜維第1失計。此次鍾會進兵,遂得長驅無阻,直達陽平關下。自督諸軍攻關,使前將軍李輔,與瓘軍荀愷,各率萬人,往圍漢城樂城,使他隔絶不通。陽平關本來險峻,守將傅僉,扼住關口,任憑鍾會有十萬大軍,一時總難飛越。

惟僉恐寡不敵眾,忙遣使飛報成都,乞師相助。未幾來了一個蔣舒,本為武興軍督,由後主調他助僉。僉意在堅守,舒偏要出戰,兩人各執一是,結果是僉仍守關,舒出迎敵。誰料舒出關以後,竟向魏營乞降,反引魏先鋒胡烈,同來叩關。

僉在關上俯矚,明明是蔣舒還軍,當然開關接入。關門甫闢,魏兵如潮湧進,亂殺守兵,僉始知為舒所賣,下關格鬥,力殺魏兵數十人,自己身受重傷,血滿袍鎧,當下用劍擬頸,忍痛力揮,一道忠魂,往尋乃父傅彤去了。父子同為蜀死,節足光漢乘。魏兵入關,鍾會率隊進來,得了許多糧草甲仗,很是喜慰,便即犒賞軍士,就在關上休息一宵。

越日得李輔荀愷軍報,乃是漢樂二城,已經歸降,會就放膽前進,行經定軍山,忽見陰雲布合,愁霧迷蒙,几乎連前面路徑,都不可辨。會亟問降將蔣舒道:「山上有無神廟?」舒答言並無廟宇,只有蜀故丞相諸葛亮墓,全蜀將亡,怪不得陰雲愁慘。會恍然道:「諸葛公遺惠及民,理應致祭。」遂謹備牲醴,親往墓前禱祀,且誓言入蜀以後,決不妄殺一人,待至禱畢,雲霧徐開,然後再進。

後主聞漢中失守,急遣左右車騎張翼廖化,及輔國大將軍董厥,領兵拒魏,遲了!遲了!且遣使向吳求援,一面下令大赦,改景耀六年,為炎興元年。姜維尚在沓中,聞得魏兵進攻,慌忙調兵抵禦,可巧鄧艾引兵殺到,便與對壘,相持了好幾日。忽由探馬來報,漢中失守,傅僉戰死,維大驚道:「漢中一失,我無歸路,只好速退罷。」當下拔寨齊退。

行至強川口,後面追兵又至,維無心戀戰,且鬥且走,喪失部兵多人。將抵陰平,後有探馬走報道:「魏將諸葛緒,進據橋頭,截我去路。」維聞言沈吟,想命軍士改向北行,揚言將截擊緒後。緒果為所紿,退兵三十里,四面窺探,並無蜀軍,哪知維已還向橋頭,趨回劍閣去了。

蜀將廖化張翼董厥等,奉命拒魏,正與姜維相遇,維謂劍閣險阻,必可固守,不如併力扼住,待敵糧盡退歸,再可規復漢中。廖化等也以為然,遂合兵同至劍閣,依險分屯,果然鍾會兵至,無隙可乘,就是鄧艾諸葛緒,一齊趨集,也是屢攻不克,徒費奔波。會知難欲退,偏鄧艾冒險進取,引兵自行,惟諸葛緒仍與會合軍。會因艾不受節制,遷怒及緒,密奏緒畏懦無功,竟將他檻車送歸,所有緒兵三萬人,悉歸會管轄。


  
會且留攻劍閣,專探鄧艾消息。艾卻率領部曲,就陰平僻道,趨入前面,都是叢山峻嶺,渺無人跡;艾不顧艱險,勒令軍士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到了危崖峭壁的地方,卻用氈裹住身體,先滾下去,將士等不敢落後,如法遵行,及至無氈可裹,各用繩索束腰,攀木掛樹,魚貫而進。艾不久即死,何苦為此。途次尚有二廢壘,虛無一人,艾指示將佐道:「此間空壘尚存,想諸葛孔明在日,定必派兵把守,今已廢置,是天使我成功了。」及行近江油,路漸平坦,總計所經路險,約有七百餘裡,部眾在途傷亡,亦不下數千人,自是有進無退,只好拚死殺入。江油守將馬邈,漫不加防,一聞艾兵已到城下,嚇得魂飛膽落,慌忙開城迎降。蜀衛將軍諸葛瞻,方守涪城,聞得江油被陷,忙調兵抵禦;尚書郎黃崇,勸瞻急出據險。瞻因兵尚未集,不便遽出,才閲兩日,魏兵已將險要占去,眼見得涪城難守,不得已退保綿竹。

艾令子忠及司馬師纂,引兵追瞻,被瞻一鼓擊退,還見鄧艾,報稱敵未可擊。艾大怒道:「存亡利害,在此一舉,若非冒死進擊,難道還有生路麼?」忠與纂乃復馳去,與瞻再戰。這番接仗,與前次迥不相同,魏兵俱懷死志,鋭不可當,瞻正慮招架不住,偏又有大隊殺來,乃是鄧艾自來接應,兩軍殺至日暮,蜀兵四散,瞻與尚書黃崇,並皆陣亡。瞻子尚年將弱冠,登城遙望,見父瞻陷入陣中,不禁慟哭道:「我父子荷國重恩,應該效死,只恨朝廷不早斬黃皓,致有此禍!今我父已死,我何生為?」遂策馬殺出,格斃魏兵數名,也即捐軀。

父死忠,子死孝,不愧為武侯子孫。艾遂殺入綿竹城,守兵盡潰。綿竹距成都,只百餘裡,敗報早發夕至,急得後主禪束手無策,忙召朝臣商議,或謂宜東出奔吳,或謂且避往南中七郡,惟光祿大夫譙周,謂不如降魏,後主遲疑未決,流涕還宮。何不叫師巫退敵?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