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後漢演義 - 194 / 301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後漢演義

第194頁 / 共301頁。

 大小:

 第194頁

朗讀:

今山東州郡連結,看似強盛,實皆烏合,不能為害,這是第1件不煩大兵;明公起自西州,出為國將,練習兵事,屢踐戰場,名振當世,人懷懾服,這是第2件不煩大兵;袁本初紹字本初。系公卿子弟,生長京師,張孟卓邈字孟卓。乃東平長者,坐不窺堂,孔公緒徒清談高論,吹枯噓生,並無甚麼韜略,足為公敵,這是第3件不煩大兵;山東將士,素少精悍,勇不若孟賁,捷不若慶忌,但教偏師一出,即可成功,這是第4件不煩大兵;就使果有健將,也是尊卑無序,王命不加,徒然恃眾怙力,星分棋峙,勝不相讓,敗不相救,怎肯同心共膽,持久不敝?這是第5件不煩大兵;泰雖詭詞對卓,但此條實為泰所料,不幸多言而中。關西諸軍,夙習兵事,近來又屢與羌鬥,婦女尚能戴戟操矛,張弓發矢,況為勇夫壯士,使當關東散卒,定可全勝,這是第6件不煩大兵;現在天下所畏,無過並涼人及羌胡義從,公得收作爪牙,遣使拒敵,譬如驅虎赴羊,一可當百,何庸多兵自擾?這是第7件不煩大兵;且明公將吏,統是干城腹心,周旋日久,恩信相結,忠誠可任,智謀可恃,少許足勝人多許,這是第8件不煩大兵;泰聞戰有三亡,以亂攻理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今明公秉國平正,討滅閹豎,忠義卓著,有此三德,待彼三亡,奉辭伐罪,何人敢當?這是第9件不煩大兵;東州鄭玄,學賅古今,北海邴原,清高直亮,眾望所歸,足為儒生矜式,彼諸將若就詢計劃,非不可慮,但燕趙六國,終為秦滅,吳楚七國,卒敗滎陽,成敗利害,憑諸理勢,如鄭玄邴原諸人,怎肯贊成逆謀,造亂長寇?這是第10件不煩大兵。

明公若因芻議所陳,稍有可採,正不必四出征發,驚動天下;否則棄德恃眾,反損威望,非徒無益,反且有害呢!」這一番話,說得董卓呵呵大笑,滿口誇獎道:「公業泰字公業。真不愧智士呢!」遂面授泰為將軍,使統諸軍,出擊關東,泰也覺暗喜,拜謝而出。


  

看官閲過前文,應知鄭泰已經歸裡,為何又出任尚書?回應六十五回。原來董卓蒐羅名士,征泰入朝,泰不得已,應召而至,受職尚書。他見卓凶橫不道,也想設法除奸,一時無從下手,巧遇關東兵起,樂得乘間進言,好教卓倚作股肱,可以聯絡外人,暗中擺佈。及卓使為將軍,正中心坎,當即部署兵馬,即擬起行;誰知有人窺透泰意,向卓效忠道:「鄭公業智略過人,嘗思結謀外寇,今反資以兵甲,令就黨與,竊為明公擔憂呢!」卓乃止泰出兵,留為議郎,嗣是格外加防,特擢義子呂布為中郎將,侍衛左右,行止不離。

難道就靠得住麼?侍御史擾龍宗,詣卓白事,未解佩劍,即由卓叱他無禮,呼布擊死。越騎校尉伍孚,代為不平,嘗在朝服內,披着小鎧,懷着利刃,意欲伺便刺卓。一日入閤啟事,交代明白,便即辭出;卓因孚素有重望,特別敬禮,起送數步,孚見卓孑身相送,還道命該斷絶,就故意回頭攔阻,乘隙取出藏刀,向卓砍去;卓眼明手快,立即側身閃過,再仗着兩臂氣力,牽住孚腕,不使再動;那呂布早已瞧著,搶前救卓,將孚揪倒地上。卓怒問道:「誰教汝反?」孚亦回詈道:「汝非我君,我非汝臣,有什麼反不反呢?汝亂國弒主,罪大惡極,天下孰不想食汝肉,寢汝皮!今日是我死日,故來誅汝。

可惜可恨,不能磔汝市朝,以謝天下!」卓聞言益怒,立命將孚牽出,置諸極刑。或說即伍瓊,但史稱瓊與周毖同死,當是兩人。孚既殺死,警報日急,不但關東軍事,日有所聞;還有白波賊帥郭太,連年騷擾,聚眾至十餘萬,寇太原,破河東,氣焰甚盛。白波賊見六十四回。

卓亟遣女夫中郎將牛輔往討白波賊,另派中郎將徐榮等,帶領重兵,出屯近畿,阻遏關東各路人馬。會都中有童謡云:「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卓偶有所聞,證諸圖讖,亦是漢運將終,因即思遷都長安,借避兵鋒。當下與公卿商議,公卿等皆不欲西遷,只是憚卓凶威,未敢反抗,大都默默無言。


  

時車騎將軍朱儁,方為河南尹,卓因儁多年宿將,外示親昵,陰實嫉忌,恐他交通關東,乃表遷儁為太仆,使副相國,即日派出朝使,賫詔召儁。儁辭不肯受,且語朝使道:「國家西遷,必辜民望,且反足示弱,使關東益張聲勢,殊屬非宜。」朝使詰問道:「召君受拜,君乃謝絶,不問遷都事宜,君偏齦齦有詞,這是何故?」儁答說道:「臣本不才,怎堪為相國副手?若遷都計議,須公諸輿論,何妨直言?」朝使又問道:「遷都尚未決定,事不外聞,君果從何處得來?」儁微笑道:「董相國已商諸公卿,且與臣亦曾說過,所以得聞。」朝使不能再詰,乃返報董卓,取消太仆成命。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