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待至漢兵南歸,復引眾往攻師子,師子預先察悉,急率部眾入曼伯城,及安國追到城下,門已早閉,不能攻入,乃移駐五原,與師子相持。朱徽遣吏調停,安國不從,因與杜崇發諸郡兵馬,往討安國。安國兩面受敵,支持不住,當然驚惶。安國舅骨都侯喜為等,恐並遭誅滅,不得已格殺安國,迎立師子。
南庭原無異議,獨北庭降胡,感念安國遺惠,欲與復仇,夤夜襲師子廬帳,師子幾為所乘。還虧漢安集掾王恬,率衛士往援師子,擊走北庭降胡。怎奈降胡愈聚愈眾,共計有十五部,二十餘萬人,統皆蠢動,另立前單于屯屠何子逢侯為單于,肆行焚掠,奔馳出塞。若先使屯屠何北歸就令,彼有內亂,亦不至擾動邊疆。
漢廷再遣光祿卿鄧鴻行車騎將軍事,與越騎校尉馮柱,會合朱徽任尚等,統領漢胡兵四萬餘眾,出討逢侯。南單于師子,與杜崇同屯牧師城,專待漢兵到來,會師北進。偏逢侯先發制人,竟率萬餘騎圍牧師城,連日攻撲。可巧鄧鴻至美稷縣,距牧師城不過數十里,逢侯乃聞風解圍,向滿夷谷退去。
鄧鴻至牧師城下,再與師子杜崇等,共追逢侯至大城寨,斬首三千餘級,得生口萬餘人。馮柱亦自率偏師,追擊逢侯別部,斬首四千餘級。任尚更率烏桓鮮卑等眾,往滿夷谷邀擊逢侯,復得大捷,先後斬首萬七千餘級。逢侯帶著殘眾,向北竄去,漢兵不能遠追,只好退歸。
朝議以鄧鴻沿途逗留,致失逢侯,召還論罪。旋復因朱徽杜崇,輕佻邊釁,並皆逮歸,統令下獄,鴻徽崇三人,前後致死。但留馮柱屯守五原,另任雁門太守龐奮,行度遼將軍事。但從此朔漠一帶,又分作南北二部,擾攘頻年,後文再表。
且說匈奴紛爭的時候,羌人亦乘機思逞,再行犯邊。前次羌眾懾伏,全仗護羌校尉鄧訓,恩威兩濟,駕馭有方,所以全羌畏懷,不敢叛亂。永元四年,訓竟病歿,羌胡如喪父母,朝夕哭臨,且家家為訓立祠,禱祀不絶。獨迷唐回居頗岩谷,陰生幸心。
回應三十二回。蜀郡太守聶尚,奉調為護羌校尉,他見鄧訓得羌人心,也想設法覊縻,沽恩市惠,乃遣譯使招撫迷唐,叫他洗心歸化,仍得還住大小榆谷。真是多事。迷唐常思規復故地,唯恐後來校尉,與鄧訓智勇相同,因此未敢遽發;湊巧來了譯使,招回榆谷,正是喜出望外,當即挈領部屬,仍至大小榆谷中居住。
且使祖母卑缺,至聶尚處拜謝厚恩。聶尚大喜,統道迷唐受撫,出自真誠,即遣人迎入卑缺,格外優待,並出金帛相贈。及卑缺辭歸,復親送至寨下,為設祖帳餞行;又令譯使田汜等五人,護送至榆谷中。看官試想,這狼子野心的迷唐,豈是區區小惠,所可牢籠?他遣祖母入謝,明明是巧為嘗試,來覘虛實,既見聶尚無威可畏,樂得乘此反側。
於是拘住田汜等人,召集諸羌,把汜等當做牛羊,破胸取血,滴入酒中,使大眾各飲一杯,約為同心,再圖入寇。羌眾本沒有什麼知識,忽散忽聚,可從即從,當下奉迷唐為酋長,聽從命令,進擾金城。聶尚不能制服,反向朝廷乞援。廷議自然歸咎聶尚,把他褫職,改命居延都尉貫友代任。
貫友懲尚覆轍,主張討伐,先遣譯使分諭諸羌,誘以財帛,令他解散。諸羌又貪得賄賂,與迷唐背盟,不肯相從。貫友乃遣兵出塞,掩擊大小榆谷,擒住首虜八百餘人,奪得麥數萬斛。惟迷唐又得倖免,逃出谷外。
貫友未肯罷休,特在榆谷附近的逢留河旁,築城塢,作大航,建造河橋,為大舉計。迷唐卻也驚恐,率眾遠徙,至賜支河曲避居。到了永元八年,友復逝世,令漢陽太守史充,繼任護羌校尉。充決計掃滅迷唐,大發湟中羌胡出塞進攻,不意人多勢雜,趨向不同,反被迷唐擊敗,傷亡至數百人。
聶尚以主撫敗事,史充又以主剿喪師,統是無材所致。充坐罪免歸,再調代郡太守吳祉往代。越年迷唐又率眾八千人,入犯隴西,脅迫塞內諸羌,共為盜寇。諸羌復多與聯合,共得步騎三萬名,擊破隴西守兵,殺死大夏縣長,蹂躪人民。
警報傳達京都,詔遣行征西將軍事劉尚,及越騎校尉趙世,調集漢羌胡兵三萬人,出討迷唐。尚屯狄道,世屯枹罕,再由尚司馬寇盱,督諸郡兵,四面併進,聲勢甚盛,嚇得迷唐膽顫心驚,忙將老弱棄去,奔入臨洮南山。尚等從後追躡,好容易攻入山谷,與迷唐鏖鬥一場,斬虜千餘人,獲馬牛羊萬餘頭,迷唐敗走。漢兵死傷,卻也不少,未敢再進,乃收兵退回。
是年皇太后竇氏告崩,尚未及葬,忽由梁松子扈,令從兄襢古禪字。上書三府,即三公府。略稱漢家舊典,崇貴母氏,梁貴人親育聖躬,不蒙尊號,乞求申議等語。先是梁貴人自盡,由宮人草草藁葬,並不發喪;和帝時尚幼稚,向由竇後撫養,還道竇後是自己生母,不復憶及梁貴人。
宮廷內外,都畏憚竇氏勢力,何人敢與和帝說明隱情?至竇氏既敗,方有人約略提及,但竇太后尚是生存,究竟還未便盡言。待到樑上書,正值太尉尹睦病終,由張酺進任太尉,酺召襢訊明顛末,方纔入白和帝。和帝始知為梁氏所生,不禁悲慟,且泣且問道:「卿意以為何如?」酺答說道:「春秋大義,母以子貴,故漢興以來,帝母無不尊顯。臣愚以為宜亟上尊號,追慰聖靈,並應存錄諸舅,顧全親誼,方為兩安。」和帝點首道:「非卿言,朕幾罹不孝了!」酺退出後,又有奏章呈入,署名為南陽人樊調妻梁嫕,音意。就是和帝生母梁貴人的胞姊,和帝當即披閲,但見紙上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