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過了一日,詔遣太仆劉原往告太廟,追尊皇祖懿為宣皇帝,皇伯考師為景皇帝,皇考昭為文皇帝,祖母張氏為宣穆皇后,母王氏為皇太后。相傳王太后幼即敏慧,過目成誦,及長,能孝事父母,深得親心。既適司馬氏,相夫有道,料事屢中。後來生了五子,長即司馬炎,次名攸,又次名兆,又次名定國廣德。
兆與定國廣德三人,均皆早夭,惟炎攸尚存。炎字安世,姿表過人,髮長委地,手垂過膝,時人已知非常相。攸字大猷,早歲岐嶷,成童後飽閲經籍,雅善屬文,才名籍籍,出乃兄右,司馬昭格外鍾愛。因兄師無後,令攸過繼,且嘗嘆息道:「天下是我兄的天下,我不過因兄成事,百年以後,應歸我兄繼子,我心方安。」及議立世子,竟遂屬攸,左長史山濤勸阻道:「廢長立少,違禮不祥。」賈充已進爵列侯,亦勸昭不宜違禮。還有司徒何曾,尚書令裴秀,又同聲附和,請立嫡長,因此炎得為世子。炎篡位時,正值壯年,春秋鼎盛,大有可為,初政卻是清明,率下以儉,馭眾以寬。
有司奏稱禦牛絲靷,已致朽敝,不堪再用,有詔令用麻代絲。高陽人許允,為司馬昭所殺,允子奇頗有材思,仍詔為太常丞,尋且擢為祠部郎。海內蒼生,謳歌盛德,哪一個不望昇平?但天下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晉主炎正坐此弊,所以典午家風,午肖馬,典者司也,故舊稱司馬為典午。不久即墜呢。
這事備詳後文,看官順次細閲,自見分曉。惟晉主炎的廟號,叫做武帝,小子沿著史例,便稱他為晉武帝。
且說晉武帝已經篡魏,復力懲魏弊,壹意更新。他想魏氏摧殘骨肉,因致孤立,到了禪位時候,竟無人出來抗衡,平白地讓給江山,自己雖僥倖得國,若使子子孫孫,也象曹魏時孤立無援,豈不要仍循覆轍麼?於是思患預防,大封宗室,授皇叔祖父孚為安平王,皇叔父干,司馬懿第三子。為平原王,亮懿第四子。為扶風王,(亻由)懿第五子。
為東莞王,駿為汝陰王,懿第六子京早卒。駿為第七子。肜懿第八子。為梁王,倫懿第九子。
為琅琊王,皇弟攸為齊王,鑒為樂安王,機為燕王。鑒與機為晉武異母弟。還有從伯叔父,及從父兄弟,亦俱封王爵,列作屏藩。名稱不詳,因無關後來治亂,所以從略。
上文如亮如倫,為八王之二,故例須並舉。進驃騎將軍石苞為大司馬,封樂陵公,車騎將軍陳騫為高平公,衛將軍賈充為魯公,尚書令裴秀為鉅鹿公,侍中荀勖為濟北公,太保鄭沖為太傅,兼壽光公,太尉王祥為太保,兼睢陵公,丞相何曾為太尉,兼朗陵公,御史大夫王沈為驃騎將軍,兼博陵公,司空荀顗為臨淮公,鎮北大將軍衛瓘為菑陽公。此外文武百僚,各加官進爵有差。
轉瞬間已過殘臘,便是泰始二年,元旦受朝,不消細說。有司請建立七廟,武帝恐勞民傷財,不忍徭役,但將魏廟神主,徙置別室,即就魏廟作為太廟,所有魏氏諸王,皆降封為侯。旋冊立王妃楊氏為皇后,楊氏為弘農郡人,名艷,字瓊芝,父名文宗,曾仕魏為通事郎,母趙氏產女身亡,女寄乳舅家,賴舅母撫育成人,生得姿容美麗,秀外慧中,相士嘗說她後當大貴,司馬昭乃納為子婦,伉儷甚諧。昭納楊女為媳,明明是有心篡國。
及得立為後,追懷舅氏舊恩,請敕封舅氏趙俊夫婦,武帝自然依議。俊兄趙虞,也得授官。虞有一女,芳名是一粲字,頗有三分姿色,楊後召她入宮,鎮日裡留住左右,就是武帝退朝,與後敘談,粲亦未嘗迴避,有時卻與武帝調情,楊後玉成人美,遂勸武帝納作嬪嬙,賜號夫人。武帝還道楊後大度,毫不妒忌,哪知楊後正要這中表姊妹,來做幫手,一切佈置,彷彿與美人計相似,武帝為色所迷,怎能窺破楊後的私衷呢?這也是楊後特別作用,與普通婦人不同。
楊後初生一男,取名為軌,二歲即殤,嗣復生了二子,長名衷,次名東,衷頑鈍如豕,年至七八歲,尚不能識之無,雖經師傅再三教導,也是旋記旋忘。武帝嘗謂此兒不肖,未堪承嗣,偏楊後鍾愛頑兒,屢把立嫡以長的古訓,面語武帝,惹得武帝滿腹狐疑,勉強延宕了一年。衷已年至九歲了,楊後常欲立衷為太子,隨時絮聒,又經趙夫人從旁幫忙,只說:「衷年尚幼沖,怪不得他童心未化,將來大器晚成,何至不能承統。今主上即位二年,尚未立儲,似與國本關係,未免欠缺,應速立衷為嗣」云云。
從來婦人私語,最易動聽,況經一妻一妾,此倡彼和,就使鐵石心腸,也被銷熔。況晉武帝牽情帷菑,無從擺脫,怎能不為它所誤,變易成心?泰始三年正月,竟立衷為皇太子。禍本成了。內外官僚,那個來管司馬家事?且衷為嫡長,名義甚正,更令人無從置喙,大眾不過依例稱賀,樂得做個好好先生,靜觀成敗罷了。
是年特下征書,起蜀漢郎官李密為太子洗馬,密父虔早歿,母何氏改醮,單靠祖母劉氏撫養,因得長成。是時劉氏年近百歲,起居服食,統由密一人侍奉。密乃上表陳情,願乞終養。表文說得非常懇切,一經呈入,連武帝也為動情,且閲且嘆道:「孝行如是,畢竟名不虛傳呢。」《陳情表》傳誦古今,不待錄入,惟事可風世,因特筆表明。待至劉終服闋,仍復征為洗馬,不久即出為守令,免官歸田,考終原籍。隨手了結,免致閲者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