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本論 - 486 / 772
古典經濟學類 / 馬克思 / 本書目錄
  

資本論

第486頁 / 共772頁。

 大小:

 第486頁

朗讀:

如果商品是按照它們的價值出售的,那末,第一種產品就賣110,其中10代表剩餘價值或無酬勞動;第二種產品就賣190,其中90代表剩餘價值或無酬勞動。

這一點在比較國與國之間的利潤率時特別重要。假定在一個歐洲國家,剩餘價值率為l00%,這就是說,工人半天為自己勞動,半天為僱主勞動;在一個亞洲國家,剩餘價值率=25%,這就是說,工人在一天中4/5的時間為自己勞動,1/5為僱主勞動。假定在這個歐洲國家,國民資本的構成是84c+16v;在這個亞洲國家,國民資本的構成是16c+84v,因為在那裡機器等等用得不多,並且在一定時間內一定量勞動力在生產中消費掉的原料也比較少。這樣,我168們就會得出以下計算:


  

在這個歐洲國家,產品價值=84c+16v+16m=116;利潤率=16/10016%。

在這個亞洲國家,產品價值=16c+84v+21m=121;利潤率=21/10021%。

可見,這個亞洲國家的利潤率比這個歐洲國家的利潤率高25%以上,儘管前者的剩餘價值率只有後者的四分之一。凱里、巴師夏之流一定會得出正好相反的結論。事實又是如何?

附帶說一句,各國的不同的利潤率,大都是以各國的不同的剩餘價值率為基礎的;但在這一章,我們比較的,卻是同一剩餘價值率所產生的不同的利潤率。

除了資本的有機構成不同以外,也就是說,除了等量資本在不同生產部門會推動不等量勞動,從而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會推動不等量剩餘勞動以外,利潤率的不等還有另外一個源泉,即不同生產部門資本的周轉時間不同。我們在第四章 已經看到,在資本構成相同,其他條件也相同時,利潤率和周轉時間成反比;我們還看到,如果同一個可變資本的周轉時間不同,它生產的年剩餘價值量就會不等。所以,周轉時間的差別,是等量資本在不同生產部門在相等時間內生產出不等量利潤的另一個原因,因而也是這些不同生產部門利潤率不等的另一個原因。

至于由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組成的資本構成的比率,就它本身來說,是根本不會影響利潤率的。它只有在兩種場合才會影響利潤率:或者是這種不同的構成與可變部分和不變部分的不同比率相符合,因而利潤率的差別是由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的比率的差別引起的,而不是由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比率的差別引起的;或169者是固定組成部分和流動組成部分的不同比率引起了實現一定量利潤所需的周轉時間的差別。如果各資本按不同的比率分為固定部分和流動部分,這個情況當然總是會對這些資本的周轉時間發生影響,並引起周轉時間上的差別;但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說,這些資本實現利潤所需的周轉時間是不同的。例如,A必須經常把較大部分的產品轉化為原料等等,而B卻要在較長時間內在耗費較少原料的情況下使用同樣多的機器等等,儘管如此,A和B只要都在從事生產,就總是要動用它們的一部分資本,一個是用於原料,即用作流動資本,另一個是用於機器,即用作固定資本。


  
A不斷把它的一部分資本從商品形式轉化為貨幣形式,再從貨幣形式轉化為原料的形式;B卻把它的一部分資本在較長時間內當作勞動工具來使用,而無須經過這樣的變化。如果二者使用同樣多的勞動,那末,雖然它們在一年內出售的產品總量的價值不等,但兩個產品總量中包含的剩餘價值會一樣多,並且它們按全部預付資本計量的利潤率也會相同,儘管它們的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構成不同,它們的周轉時間也不同。兩個資本雖然周轉時間不同,但在相等的時間內會實現相等的利潤。【{從第四章 可以看出,只有在資本A和資本B有不同的價值構成,但它們的用百分比計算的可變組成部分和它們的周轉時間成正比,也就是和它們的周轉次數成反比的時候,以上所說才是正確的。

假定資本A的百分比構成為20c(固定的)+70c(流動的),因而是90c+10v=100。在剩餘價值率為100%時,周轉一次,10v就會生產10m,因此,周轉一次的利潤率=10%。再假定資本B=60c(固定的)+20c(流動的),因而是80c+20v=100。按照上述的剩餘價值率,周轉一次,20v就會生產20m,因此,周轉一次的利潤率=20%,也就是等於A的兩倍。

但是如果A一年周轉兩次,B一年只周轉一次,那末,A一年中同樣會生產2×1020m。它們二者的年利潤率就會相等,都是20%。——弗·恩·} 】周轉時間的差別本身,只有當170它影響同一資本在一定時間內所能佔有和實現的剩餘勞動量的時候,才有意義。因此,既然流動資本和固定資本構成上的不等,並不一定包含着那種又會引起利潤率不等的周轉時間上的不等,那就很清楚,如果出現了利潤率不等的現象,這並不是由於流動資本和固定資本的不同構成本身造成的,相反地,是因為在這裡,這種不同的構成只是表明了一種會對利潤率發生影響的周轉時間上的不等。



贊助商連結